摘要
微信公眾平臺具有使用便捷、互動高效、內(nèi)容豐富等特點,而被許多學科運用到教學中。本文通過對微信公眾平臺聯(lián)合微課這一教學模式進行關于概念、功能、發(fā)展情況以及在鋼琴教學中的優(yōu)勢等方面的分析,對微信公眾平臺聯(lián)合微課教學模式運用時涉及的問題進行梳理,希望鋼琴教學改革能順應信息化時代的要求。
[關鍵詞]微信平臺;微課;鋼琴教學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9)11-0054-02
收稿日期2019-07-19
作者簡介(呂寶文(1983—),男,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音樂系講師。(石河子832000)
一、國內(nèi)相關研究現(xiàn)狀分析
“鋼琴”是音樂學(師范)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基礎課程和主干課程之一。它的重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鋼琴演奏、伴奏基礎的正確方法,屬于音樂技能課程,但最終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作為中小學校音樂教師所應具備的鋼琴演奏能力及伴奏能力。音樂技能課程受傳統(tǒng)的影響,常用的教學模式為布置作業(yè)—自主練習—反饋—糾正,采取一對一或者小組課的教學形式,這種教學模式適合技能的學習,能夠較為快速地掌握技能并且加以鞏固,同時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但也有著教師重復工作、學生之間缺乏交流、過分重視技能、輕視音樂素養(yǎng)、教學資源不能共享等顯而易見的缺點。采用“微課”的教學模式并搭載“微信公眾平臺”,課前一對多地下發(fā)學習任務、課中答疑交流、課后及時反饋作業(yè),這種模式可以有效解決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
“微課”是近些年廣受關注的課程資源概念之一,廣受國內(nèi)外教育界推崇,國內(nèi)學者對微課的關注始于2010年,由佛山教育局的研究員胡鐵生率先提出中國微課化的概念,國內(nèi)一些知名學者,如黎加厚、焦建利、余勝全、張一春、金陵等也給出了不同微課的定義,有力地推動了微課的國內(nèi)應用與研究。“微信”作為一個功能強大的移動傳播媒介,由于用戶多、信息傳播能力強、交互性好、媒體形式豐富,因而受到研究者廣泛關注,微信平臺與微課——“雙微”(隨后簡稱)模式的聯(lián)合使用也得到了廣泛關注,例如周新新(2015年)在文章雙微支持下的高職教學模式研究中探討了雙微支持下的高職教學模式研究;在音樂教學運用研究方面,孫蓉(2017年)在文章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鋼琴互動教學中探討了微信公眾平臺的鋼琴教學互動。微信和微課的結(jié)合在研究和實踐方面都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數(shù)量還是很少。
二、微信平臺聯(lián)合微課模式在鋼琴教學中的優(yōu)勢
(一)節(jié)約教學時間,減輕教師重復勞動
目前高師鋼琴課授課形式多采取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教學形式,教學模式還有著傳統(tǒng)技能教學口傳心授的痕跡,在教學過程中,同樣的知識點、同樣的曲目教師避免不了反復講解,增加了教師的重復工作;如將同樣的知識點、同樣的曲目講解采用微課的形式,通過微信群發(fā)功能課前下發(fā)給學生,學生自主練習并通過微信提交作業(yè),課中答疑、指導、交流,課后教師有效監(jiān)控學生再次練習,這種方式方便、快捷,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的興趣與教師“教”的興趣。
(二)符合技能教學的特點
鋼琴是一門技能和藝術性并重的學科,技能是音樂表現(xiàn)的基礎,演奏技能的掌握離不開大量的反復練習,技術訓練是鋼琴教學的基礎內(nèi)容,基本演奏技能的掌握,離不開示范、模仿等教學模式,以往的課堂示范以教師示范為主,受時間的限制,學生往往一知半解,不能完全掌握或快速遺忘,而通過微課視頻學生可以進行回放、暫停反復觀摩、體會,糾正練習,這種模式有助于指導學生自主練習的有效性。
(三)有效分享音樂學習資源、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音樂能力的獲得離不開日積月累的熏陶,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實現(xiàn)文字、語音、視頻等多種載體的快捷交流,大量名家名師演奏,音樂會的微視頻資料、視聽資料都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推送,方便學生觀看,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四)有效實行互動、評價
鋼琴技能的習得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各個環(huán)節(jié)離不開老師督促指導、反饋。微信公眾平臺所提供的互動模塊,可以將微信群組功能的創(chuàng)建和管理引入微課的開發(fā)過程中,為教師、學生的實時互動提供便利。例如將學生的練習及時通過視頻形式上傳至微信群,在微信公眾平臺發(fā)放試卷測評及問卷,多種方式都能為教學評價提供更多的路徑。
三、微信平臺聯(lián)合微課模式運用涉及的幾個問題
(一)基于微課模式的教學內(nèi)容篩選
在鋼琴教學中嘗試使用微課,就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重新梳理、整合。目前鋼琴教學的傳統(tǒng)課程內(nèi)容,以學習的曲目分類為基礎構(gòu)成,分為基本練習、練習曲、復調(diào)、奏鳴曲、中外樂曲、伴奏、自彈自唱等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而相應的理論知識都穿插在每節(jié)課一對一的指導練習之中,因此缺乏系統(tǒng)性,過分重視技能、忽視對理論的學習,沒有系統(tǒng)理論的指導,學生在自主練習階段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因此,借助微課的形式,計劃將內(nèi)容擴充為四大部分,鋼琴演奏基本理論講解、曲目指導(將原有的基本練習、練習曲、復調(diào)、中外樂曲、伴奏這幾部分內(nèi)容整合)、練琴方法指導、相關知識鏈接(例如不同時期音樂風格解讀、作曲家風格闡釋等主題)。整合之后的四大模塊,都可以分別錄制短小的微課,按照學習進度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推送。梳理清楚大致的內(nèi)容體系,接下來要研究的就是每一個模塊選取哪些知識點、主題,哪一個知識主題最需要微課的形式推送給學生,這是此教學模式運用首先應確立的問題。
(二)設計教學過程
突破傳統(tǒng)技能教學口傳心授的教學模式,改革付出代價最小化、取得利益最大化,達到支持有效學習、促進師生交流、提高教學效率等混合式學習模式?;旌鲜侥J降脑O計包括前端分析、活動資源與設計、教學評價三個階段。前端分析主要包括對學習者特征的分析、學習內(nèi)容的分析、混合學習環(huán)境的分析,音樂學專業(yè)的學生是音樂藝術類學生,較之其他學科的學生學習特點有很大的差異,鋼琴上課的學生又較為分散,制作微課其實需要分析的是學生的普遍認識規(guī)律,同時也要照顧到差異性,這些問題是本項目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第二階段是活動資源與設計。活動資源與設計是混合式學習模式最為關鍵的階段,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教學理論、微信公眾平臺,基于微信公眾平臺下的教學活動、教學策略三方面問題。其中微信公眾平臺提供的一系列教學支持,包括個人信息設置功能、社交功能、管理功能、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功能,具體的運用是本項目研究的重點?;谖⑿殴娖脚_下的教學活動主要研究內(nèi)容包括: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外訓練、課程考試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第三階段教學評價設計主要研究學習過程評價、課程考核和活動組織評價。這一部分在后面會進行專門論述。
(三)教學評價的變革
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方式,技能課程的考核非常直觀,平時學習效果如何,在考核過程中會較為真實地展現(xiàn),考核的結(jié)果對學生來說尤為重要。目前學生普遍存在著“考什么、練什么”的觀念,考核內(nèi)容直接導向著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除此之外,教學模式發(fā)生變化,在教學評價也應相應出現(xiàn)變化,才能確保此模式運用的有效性。目前,鋼琴課評價還是較為單一,主要以技能考核為主。利用微信平臺,老師可以定期為作業(yè)打分,著重監(jiān)督學生的自主練習階段,在考核方式上除了技能考核之外,也可以以問答、在線學習的方式考查學生知識點,記錄平時作業(yè)成績,并保存學生練習視頻,注重過程的評價,并增加課堂答題、交流活動等考核項目。
結(jié)語
微信平臺具有使用便捷、互動高效、內(nèi)容豐富、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的特點,被許多教師作為輔助教學手段應用到教學當中。一般在高師音樂專業(yè),普遍認為理論課程更適用這種模式,其實音樂技能課也可以進行嘗試突破。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微信公眾平臺的影響力不斷上升,將其廣泛應用到高師音樂課程教學當中,必定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注釋:
1(#周新新.雙微支持下的高職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8):55—56.
2孫蓉,楊志軍.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鋼琴互動教學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22):84—87.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