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明確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所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一個舞臺,以促使學生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去學習。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展開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學生主體性;凸顯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24-0090-01
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新課改為背景,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不斷凸顯。突顯的學生主體性,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那么,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效學習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法
在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去擬定教學思路、制定教學計劃,進行教學設計的,學生在教學中地位被動,他們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做課堂練習,都是在教師的安排下進行的。這種教學模式存在著明顯的問題,其中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教學設計不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教學手法僵化、無趣,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1]。在英語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是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去進行教學設計,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法來教學,這也是教師要注意的一個重要方面。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6閱讀教學中,本文是一篇運用比較級來描述兩個人的外貌、性格特征的短文,比較級的運用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了加深學生對比較級的認識,教師可以先簡單講述一下形容詞的原級和比較級知識,然后讓學生試著比較身邊的事物、班級中的人,如誰比誰高,誰的字寫的比誰好等,這樣通過生活化教學可以使學生將比較級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快速掌握比較級知識。
二、尊重學生的想法,進行差異化教學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許多教師都習慣將所有學生置于統(tǒng)一的起跑線上進行集體教學,學生的群體想法和個人想法都不受關注。但是,從學生的視角來講,初中生的英語水平、學習能力不盡相同,他們掌握了一定的英語知識,也有著渴望得到關注的心理需求。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能有效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也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認識水平。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要想改善閱讀教學面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的群體想法和個人想法,給予學生更多地關注,然后因材施教,進行差異化教學,以確保所有學生都能通過學習有所進步。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語Book 9 Unit 7閱讀課上,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了解課文大意,把握課文中的一些細節(jié)性內容,并隨機提問一些基礎一般的學生,看他們的閱讀效果。然后,提出問題:1: What is Liu Yus hobby? Question 2: What does Liu Yu want to be when he grows up? Question 3: Why do Liu Yus parents not allow Liu Yu to practice his hobby at night? 讓學生毛遂自薦回答問題,同時讓基礎較好的學生運用連詞“but”將問題串聯,進一步體會主人公和父母之間的矛盾。這樣通過差異化教學,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表現自己提供了機會,可以使學生通過學習有所進步。
三、將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學習、探究發(fā)現的過程中完善自己,獲得獨特的學習體驗。如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Unit 5 Section B部分的閱讀課文講述了小區(qū)鐘樓附近發(fā)生的一件怪事以及不同的人對這件事的不同猜測。在預習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閱讀課文,并找出文中出現的具有預測作用的詞組和句型如“must be”“could be”“may be”“might be”“cant be”等。與此同時,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語法,并注意將語法知識羅列出來。在學生預習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再開展教學,這樣,在授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可以使學生找準學習的方向,提高學習的針對性。
四、結語
總之,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其本質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有從學生的思維角度進行教學設計、開展教學,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朱瑜潔.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應突顯學生主體性[J].中學課程資源,2018(11).
【作者簡介】
鈕慶風(1977~),女,內蒙古集寧人,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