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蒙蒙
摘 要:基于中美兩國服務貿易具體承諾減讓表,通過修正的Hoeckman頻度指數分析法,較全面地測算和分析了兩國細分服務業(yè)的部門開放度。研究表明:總體來看,市場準入情況下,中國服務業(yè)平均承諾開放度低于美國,除金融、商業(yè)、旅游和運輸服務部門外,中國平均承諾開放度與美國差距較大的部門集中在分銷、教育及通信服務業(yè)。國民待遇情況下,兩國在建筑、分銷和教育服務下的3類Hoeckman頻度指標數值的平均波動幅度均比市場準入下的大,環(huán)境、金融和通信服務則反之。
關鍵詞:服務業(yè)開放度;細分行業(yè);比較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4-0009-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731? ? ? ? 文獻標志碼:A
1? “三類覆蓋率”指標及計算方法
依據兩國服務貿易減讓表各部門承諾內容,計算Hoeckman“三類覆蓋率”指標,即某部門承諾的平均數(A.C.)、某部門“沒有限制”承諾占總活動數之比(N.R.)和某部門承諾的平均覆蓋率(A.COV.)。具體計算公式為:A.C.=(沒有限制的部門承諾數+有限制的部門承諾數)/該部門最大承諾數;N.R.=沒有限制部門承諾數/該部門最大承諾數;A.COV.=本部門經開放/約束因子加權后的部門承諾數/本部門的最大承諾數=本部門完全開放的承諾數×1+有明確限制的承諾數×0.5+沒有限制下的特殊情況承諾數×0.75+發(fā)放許可證的限制×0.1+…/部門最大承諾數。
表1中的數值是根據Hoeckman“三類頻度指標”計算得出,數值越大,表明承諾代表的部門開放程度越高。
2? 市場準入下中美服務業(yè)分部門開放承諾水平比較
總體而言,3個頻度指標計算出的中美服務業(yè)開放度排序存在一定的差異。中國平均市場準入承諾開放度低于美國。在敏感部門中,中國對金融服務做出了較大的減讓,開放承諾水平高于美國,且美國在GATS/SC/90(1998)對金融服務業(yè)的市場準入承諾水平比1994年的承諾水平約低了40個百分點,意味著美國金融服務市場準入壁壘進一步提高。由此可以看出,美國對于金融服務業(yè)開放持有的謹慎性態(tài)度高于中國,主要體現在外資準入許可證認可的限制措施上。通信服務業(yè)兩國開放承諾水平差距較大,中國主要集中在對外資股權的比例限制較多,美國對外資的限制性程度比中國低,沒有限制的承諾比例達到2/3。這是由于中國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部門比美國起步晚,國際競爭力較弱,需要采取一定的保護策略,避免大膽的冒進開放策略。中國在建筑、通信及教育服務整體對外開放度比美國低,運輸和金融服務業(yè)總體對外開放度大于美國[1-3]。
3? 國民待遇下中美服務業(yè)分部門開放承諾水平比較
中美兩國的傳統(tǒng)服務部門如商業(yè)、旅游和運輸的開放承諾水平在市場準入和國民待遇下的離散率較小,兩國在建筑、分銷和教育服務3類指標平均波動幅度均比市場準入下的大,環(huán)境、通信和金融服務則反之。運輸、商業(yè)、分銷、旅游及金融服務無限制承諾幾乎和美國等同,可見中國想要進一步打開服務市場,必須加大引入良性競爭的決心。從平均覆蓋率指標來看,美國對于教育服務的保護水平遠遠高于中國,教育服務項下,美國除了成人教育領域比較開放外,其他初等、中等教育服務的保護程度均顯著高于中國。
分銷、通信、商業(yè)、環(huán)境和旅游服務部門的外資限制比重低于中國,金融服務業(yè)承諾開放水平在國民待遇下的情況和市場準入一樣,美國的貿易保護程度高于中國[4-6]。
4? 政策啟示
第一,中國在商業(yè)、分銷、建筑和旅游服務業(yè)存在開放不足的問題,應當及時調整服務業(yè)內部結構,進一步降低傳統(tǒng)服務業(yè)市場準入壁壘,同時給予外資企業(yè)更高水平的國民待遇,進一步擴大傳統(tǒng)服務業(yè)的開放水平[7-9]。
第二,在市場準入下,中美兩國對外商直接投資限制程度呈現了較大的差別,中國雖然在承諾開放水平上高于美國,但還需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動金融服務業(yè)的開放程度。因此,通過放松國內管制,營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提高對國外服務先進技術和知識的學習吸收能力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之一[10]。
第三,通過對比兩國服務貿易具體承諾減讓表可以發(fā)現,美國對于國內服務業(yè)開放的承諾措施具有“局部承諾”與“整體承諾”相結合的特點。中國可以適當借鑒美國開放的經驗,對于不同省份和地區(qū)做到“差別承諾”,考慮到不同省份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及服務業(yè)發(fā)展的差異,可以通過補充條款的形式說明差別化的開放政策[11]。
參考文獻:
[1]黃建忠,蒙英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東盟自貿區(qū)《服務貿易協議》的承諾比較[C]//中國服務貿易發(fā)展報告2010.北京:國際貿易雜志社,2010:8.
[2]蒙英華,林藝宇.《中國-東盟服務貿易協議》第二批承諾評估分析[J].亞太經濟,2014(3):50-56.
[3]黃建忠,袁姍.兩岸服務貿易自由化評估及福建對臺服務合作——基于兩岸加入WTO與ECFA中服務貿易開放承諾的比較[J].亞太經濟,2011(4):130-136.
[4]孫蕊,齊俊妍.《中韓自貿協定》中方服務貿易減讓表評估——基于五級分類頻度法和STRI指數方法[J].中國經濟問題,2017(3):76-87.
[5]夏杰長,姚戰(zhàn)琪.中國服務業(yè)開放40年——漸進歷程、開放度評估和經驗總結[J].財經問題研究,2018(4):3-14.
[6]姚戰(zhàn)琪.服務業(yè)開放度視角下中國攀升全球價值鏈研究[J].學術論壇,2018(4):92-101.
[7]姚戰(zhàn)琪,姚維瀚.全球價值鏈背景下中國制造業(yè)與服務業(yè)對外投資關系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8(4):56-65.
[8]鐘惠蕓.中國服務業(yè)在全球價值鏈上的角色研究:基于行業(yè)上游度的視角[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58-63.
[9]鐘惠蕓.中國服務業(yè)在全球價值鏈上的角色研究:基于行業(yè)上游度的視角[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8(5):58-63.
[10]李敦瑞.一帶一路背景下的產業(yè)轉移與中國全球價值鏈地位提升[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8(5):78-84.
[11]原小能,呂夢婕.生產性服務進口復雜度對制造業(yè)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研究[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7(6):8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