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富
過程教學一般采用過程性評價作為評價策略?!斑^程性評價是關于學習過程價值的建構過程?!薄斑^程性評價是在學習過程中完成的、建構學習者學習活動價值的過程?!保ㄖx同祥、李藝.過程性評價:關于學習過程價值的建構過程[J].電化教育研究,2009(06).)
整個學期、學年、學段的教學質量監(jiān)控,可以采用過程性評價策略,具體的課堂教學上,也應該通過開展過程性評價來提高教學質量。
一、伴隨式評價
伴隨式評價指的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部分,都安排評價環(huán)節(jié),與學習活動同步展開,以有利于師生及時把握教與學的狀況,調整教與學策略,保證教學質量?!鞍殡S式評價有三大特征:伴隨生活全領域,伴隨學習全過程,伴隨個體自適應?!保ㄈ斡讶?伴隨式評價:變革的先導.[D].華東師范大學)
例如,在寫作升格課《我的一天》教學中,我就采用了伴隨式評價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寫自改,自省自達。在升格前評價(初次寫作后評價)、升格課上交流、升格課后再評價等學習環(huán)節(jié),我都設計了針對性評價量表,配合具體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水平,反思學習過程,建構學習策略,不斷生成新的學習目標,一次次重構自我。
(一)課前用評價引導學習問題診斷
命題作文《我的一天》選自統(tǒng)編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屬于“怎樣選材”的寫作活動。教材中,提出了圍繞中心精心選材的要求,也提出材料要真實、新穎等要求。從初步寫作成果來看,這個班級的學生寫作學習起點較高,具體表現(xiàn)在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把握住原題目中的各項要求完成選材,但學生在本次寫作中也表現(xiàn)出兩個問題:一是不善于剪裁,二是不善于圍繞中心用材并傳達感受。為了讓學生具體地認識到這個問題,我設計了“作文《我的一天》針對性評價量表”,如下:
升格課前,我利用這份針對性量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了初步評價,掌握了本次作文的整體情況。上課時,我把作文評價量表發(fā)給學生,并給學生提供了初次寫作評價結果的整體情況,引導學生根據(jù)評價標準分析個人優(yōu)勢和弱項,確定學習方向:
這篇作文,我得了——分。
我比較鮮明的優(yōu)勢是_________________;
我必須改正的缺點是_________________。
本堂課,我的學習愿望和初步學習策略是:_________________ 。
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期待,我也確定了本堂課的整體教學目標:①通過更好地提煉“一天”的特點,認識“新穎、獨特”的選材要求。②掌握圍繞“一天”的特點選材、剪裁,通過材料傳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③豐富寫作表現(xiàn)手法,提高語言? ?能力。
(二)課中用評價引導學習策略調整
課堂上,我先引導學生組成“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合作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一兩個在整體上或在某一方面表現(xiàn)較好的學生。
活動開始后,我又給學生發(fā)了“作文《我的一天》單項寫作能力自我評價表”,伴隨具體的學習活動使用,引導學生提高寫作思維能力、表達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寫作策略和寫作學習策略。
活動1:提煉“一天”的特點。
過程:特點鮮明,并且能用一個詞概括出來。
思維支架:這是_________________的一天。
活動評價量表和活動過程指引表格:
活動2:篩選“一天”的重點。
過程:用波浪線畫出原文中能夠表現(xiàn)上述特點的內容,并且評價這個重點內容是否得到了? ? ?突出。
思維支架:我用_________________突出“一天”的? ? ? ?特點。
活動評價量表和活動過程指引表格同上(除評價指標外,均同上表)。
活動3:表達“一天”的感受。
活動:用議論、抒情語句表達“我”對這一天的感受,感受真實,最好獨特。
思維支架:這一天(這件/些事)讓我明白_________________ 。
活動評價量表和活動過程指引表格同上
活動4:品讀范例,感受多種多樣的寫作手法。
過程:參考范例,修改或重寫作文,要求靈活運用多種寫作手法。
思維支架如下:
我的修改方案如下……(列提綱或描述想法。)
活動評價量表和活動過程指引表格同上。
活動5:品讀作文,賞析、修改語言
過程:根據(jù)表情達意的需要,評價改后作文的語言水平。
思維支架:本文中,我哪句話寫得最漂亮,為什么?
活動評價量表和活動過程指引表格同上。
活動6:反思學習,完善學習策略。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作用是進行課堂小結,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建構學習策略。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反思:
本堂課,我學會了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學習過程是這樣的:_________________
接下來,我的學習愿望是:_________________
這堂升格課用評價伴隨學習,用評價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思維建構和學習策略建構,效果是很明顯的。
(三)課后用評價引導學習目標重建
課上的主要活動是在《我的一天》這篇文章的修改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升格作文的方法。課后則引導學生實現(xiàn)融會貫通,把課上所學的能力與自己原有的能力進行融合,方法是寫一篇新的作文,用本堂課上學習的方法進行小組評價和自我評價。
在過程教學體系中,評價基本上是伴隨式的,伴隨式評價有利于在具體的階段及時評估學生的學習發(fā)展狀態(tài),發(fā)現(xiàn)學習問題,有利于教師盡快有效地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二、表現(xiàn)性評價
過程教學注重采用表現(xiàn)性評價增強教學的導向、診斷、鑒別、反饋功能。過程教學中,表現(xiàn)性評價是融合在具體的閱讀、表達活動中的,其重要特點是學習活動即評價活動,學習方式即評價方式。
例如在《現(xiàn)場播報》這一課中,我用現(xiàn)場即興表現(xiàn)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度整合學習所得,潤物無聲地完成了一次次伴隨式評價。而在對學生完成任務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時,我及時把握了學生學習的深度、廣度、差異度,暗中調整教學策略,有效推動了課堂發(fā)展。
“現(xiàn)場播報”活動是為完成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新聞閱讀、采訪與寫作”探究性學習模塊教學任務而設計的。設計的主要學習活動有以下五個:閱讀新聞、擬采訪提綱、現(xiàn)場采訪、寫作新聞稿、播報新聞。在每個活動環(huán)節(jié)上,我都安排了表現(xiàn)性評價活動,引導學生深度整合學習所得,同時評價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狀況,以調整下一步教學策略。
(一)閱讀新聞環(huán)節(jié)的表現(xiàn)性評價活動:“新聞寫作講座”
在“閱讀新聞”環(huán)節(jié),我先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閱讀五篇新聞作品,方法是參照新聞背景理解內容,學習重點是掌握不同題材新聞的閱讀欣賞方法,同時理解新聞寫作過程、寫作要求、寫作方法,為下面采寫新聞的實踐活動做好鋪墊。
學習活動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新聞讀寫講座”活動,引導學生以一個“新聞系教授”的身份講解新聞寫作方法?!爸v課提綱”如下:
問題1:新聞應該怎么寫?
問題2:好的新聞是怎么寫的?
問題3:還可以怎么寫新聞?
講座中的例證可以選自單元課文,也可以來自課外的時政新聞或經典新聞。
這一表現(xiàn)性活動,作為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把新聞閱讀知識和新聞現(xiàn)象整合起來,推進了學生思想的重構;而作為評價方法,則一方面評價了學生對新聞寫作要求的理解程度,一方面評價了學生新聞寫作圖式建構水平,還初步評價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寫作愿望。用“說”的方式,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情況具體可感,是有效的。
(二)擬采訪提綱與采訪環(huán)節(jié)的表現(xiàn)性評價活動:現(xiàn)場采訪
這是個在閱讀環(huán)節(jié)中生發(fā)出來的新聞采寫實踐性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學中,我先和學生一起觀看了一些有采訪鏡頭的新聞和人物訪談節(jié)目錄像,引導學生對新聞采訪形成感性認識,然后借用教材中提供的“采訪提綱”表格,引導學生深度參與“采訪問題”設計與采訪活動實踐。
實際活動的日子是“校園開放日”,學生需要采訪家長、各校教師和其他來訪者,所以評價的方式就是考查學生采訪過程中的表現(xiàn)。
采訪實施之前,學生已經組建了采訪小組,一個采訪小組內,有人負責問話,有人記錄,有人拍照、攝像等。為了讓采訪活動順利實施并且取得預期成果,各小組內已經進行了多次練習。開放日當天,各小組學生如愿進行了采訪活動。
采訪活動結束后,我引導學生進入了理性反思環(huán)節(jié)。我讓每個小組講述自己的采訪過程,一方面通過回味這個過程以強化采訪體驗,對采訪形成理性認識;一方面引導學生把握素材重點,為下面寫作新聞稿與播報新聞活動做好準備。
我問學生:
問題1:采訪中,哪些問題能夠以一當十?
問題2:怎樣說話才能讓受采訪者敞開心扉?
問題3:如果只能報道一個要點,你準備報道什么?
這個評價活動引導學生在反思過程中更深層次地推進了思想的重構,而我也根據(jù)對學生新聞素材的把握程度、新聞報道活動的情感接受程度在細節(jié)上調整了下一步的教學策略。我感到,一場更為精彩的新聞寫作與報道活動已經呼之欲出。
(三)新聞采寫環(huán)節(jié)的表現(xiàn)性評價活動:現(xiàn)場播報
經過前面的表現(xiàn)性評價活動,學生進入了更高層次的學習環(huán)節(jié)——新聞寫作與播報活動。他們躍躍欲試而又冷靜、理智,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學習狀態(tài)。
我問學生:“你們準備報道什么?你們準備如何報道?”我請學生認真思考如何寫作新聞稿、選擇通過哪種媒體進行報道、在哪種媒體上以何種姿態(tài)出現(xiàn)等問題。我提醒學生,小組內要充分討論,組長要起到決策作用。同時,我在黑板上畫出了消息寫作結構引導圖,示意學生開始學習? ? ?活動。
當多數(shù)小組表示可以開始報道后,我播放了新聞節(jié)目的片頭音樂,“現(xiàn)場播報”活動開始了。攝像師就位開始錄像(真的錄了像),“主播”莊重登場,全體學生和眾多來訪賓客是真實的聽眾、真實的評價者。
這個播報活動,把采訪、寫作與電視新聞現(xiàn)場播報等活動整合為一體,當學生充滿自信地站到講臺上,還是很有大記者派頭的,聽講者能夠明顯地感受到他們進入了記者狀態(tài),他們表現(xiàn)出的那種社會責任感、那種認真勁兒,令人感動?;顒舆M行中,能感受到學生在一瞬間升華性地成長,能聽到“生命拔節(jié)的聲音”。
活動結束后,我布置了兩個作業(yè):1.小組成員共同認真修改,提交一份新聞報道文字稿;2.對采訪過程錄像和課堂播報活動錄像進行后期制作,制作成廣州電視臺、中央電視臺新聞節(jié)目那樣的視頻,可以在自媒體上公開發(fā)布。
表現(xiàn)性評價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伴隨著學習進程,通過考查學生的表現(xiàn),分析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水平。這種活動不僅有評價作用,更有很強的教學提升作用,讓評價者和受評者感到了評價的引導力量、反饋力量。語文學習是一種語言實踐性學習,采用表現(xiàn)性評價的方式推進教學過程是非常恰當?shù)摹?/p>
三、開放性評價
教學過程是開放的,才可能是有活力的。開放性評價是學習過程開放性的重要保障。過程教學中的開放性評價,重在引導學生主動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尋求更多有差異性的評價主體,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從多個角度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以提高、豐富學習過程的價值。
一般情況下,學生寫作完成以后,首先是在學習小組內評價,然后作者綜合各方面意見自我評價、修改,之后再交給老師進行評價——過程寫作在這個社會交際性互動過程中融入了開放性評價的方法、要求。但交給老師,只是評價的一個階段,接下來學生還可以通過投稿、請教文章中人、請教讀者等多種方式獲得評價,然后再次進行修改或重寫。在這個開放性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形成自我評價能力,學會自學。例如,我的學生談力天,他和校長掰了一回手腕,并把這件事寫成了文章,經過小組評價、教師指點后,定名為《小腕掰大腕》。他把文章投給雜志社,文章發(fā)表了。
文章發(fā)表后,力天很高興。按照我們的“規(guī)矩”,寫誰的文章,作者應該面交一份雜志給主人公當作紀念,同時求得主人公的評價。我問力天夠不夠膽把一份雜志交給校長,力天說夠膽。校長看到雜志,熱情、具體地為力天講評了作文。講評時,他與力天一起回憶了當天的一些細節(jié),然后對作文做出了中肯的評價,并在力天的一份雜志上寫了評語。力天又記錄下了當時的情況,寫出了新的文章。這篇文章生動地記述了事件經過,我們也能從中發(fā)現(xiàn)這個開放性評價發(fā)生的過程——
01月15日? ?星期天? ?晴
博士生導師指導初中生
談力天
晚自習開始前,鄭老師把我叫到教室后面,微笑著把一本雜志遞給我,說:“這本就送給你了,翻開第17頁看一下。”我接過來一看,是一本《廣東第二課堂》10月刊。我翻到第17頁,上面赫然印著標題“小腕掰大腕”。太令人驚喜了!我連說了幾聲“謝謝”,鄭老師臉上的皺紋立刻多了起來——他也高興地笑了。
第二天,他又給了我一本《廣東第二課堂》,并讓我把這本雜志送給校長。我知道鄭老師立的這個“把文章面交當事人”的規(guī)矩,便欣然接受了任務。但自從收到雜志的每一節(jié)下課后我都在猶豫,想:“校長會不會不在???”“課間十分鐘夠用嗎?”直到有個同學說:“你盡快去吧,后面幾天如果校長去其他校區(qū)視察或上級要求開會,那就難找到他嘍!”于是,我決定在第八節(jié)課下課時,去拜訪? ? ? 校長。
第八節(jié)課一下課,我就沖出課室。因為知道這十分鐘不夠用,所以我不敢浪費一分一秒。坐電梯來到行政樓六樓,我不禁有點膽怯。按照鄭老師給的指引,我找到了校長的辦公室——右手邊最里面那間。門是開著的。我咽了一下口水,然后敲門。校長正在辦公,此刻他并沒有戴眼鏡,與平時戴眼鏡的樣子相比,更讓人覺得和藹可親。他見到我,似乎有點意外。我直入正題:“校長您好,我寫了一篇關于上次我們掰手腕的文章發(fā)表在雜志上,希望得到您的指點?!蓖瑫r用雙手把那本雜志遞給他。校長看了看是什么雜志,又看了看篇幅,然后一字一句地讀起我寫的文章來??赐觊_頭,他就給我提了一條建議:“把‘自習課這個背景,改回‘班會課吧,這種背景比較好?!痹诤竺娴拈喿x中,他笑了幾次,有時還喃喃自語。我有點激動,這畢竟是我第一次主動與一位教育家溝通、聊天。我也很開心,因為這篇文章得到了校長的賞識??赐暌院?,校長站了起來,走到我身邊跟我說:“這篇文章寫得不錯,細節(jié)描寫很到位,就是前面的背景要改一下。而且,后面當你被一個我這樣的老爺子打敗,沒有發(fā)出過什么疑問嗎?例如,為什么校長快七十歲的人了,還有這么好的體力?那是因為我每天堅持鍛煉,就像我們學校的運動口號,‘讓鍛煉成為習慣,讓運動成為快樂,讓健康伴你一生那樣,我才能有這么強大的力量。”我連連點頭。當他把雜志還給我時,我說:“校長,這一本是送您的?!彼劬α亮艘幌隆N矣终f:“我還想請您在我這本上寫一點評語?!闭f完,便把我的那本給了他。他提筆就寫,很快就寫了一篇簡評。寫完以后,校長不是馬上給我,而是仔細地檢查了一遍。我收到以后,認真閱讀起來。
校長寫的是:“文章寫得不錯,描寫也很細膩。建議指出掰手腕是力量較量,了解校長保持健康體魄的秘密,從而悟出要提升‘實力,要持續(xù)鍛煉、積累的道理。加油!吳穎民。2018年10月15日。”
我連連向校長致謝,然后小跑著回到教室。這真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禮物(雖說生日是在_____昨天)。
通過這篇學生周記,我們可以看到,開放性評價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品質得到了升華。
開放性評價是伴隨學習活動全過程的評價方式,當它由學生主動執(zhí)行于自身時,它其實已經成了一種學習方式,效果當然也是很神奇的。我很看重這種自我針對性評價的實質性開展,認為這是學生完善元認知的重要過程與方法。
(廣東省廣州中學;51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