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佩智
(蘇州吳門人家飲食文化有限公司 江蘇 蘇州 215001)
法國大菜和韓國泡菜進入聯(lián)合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給中國人很大的震動。發(fā)改委曾經(jīng)派人到中國烹飪協(xié)會調研“中國菜”申遺工作,筆者有幸也被邀請參加座談會。
中國烹飪協(xié)會是一個民間組織,無法組織烹飪行業(yè)以外的力量擔當起此重任。在座談會上有人提出,中國56個民族都有各種菜肴,以什么代表“中國菜”最為合適呢?有人提出不能以地方菜系來申報,防止以點概面;那么用仿膳是否合適?但也有人提出仿膳連菜名都與宮廷菜名不一樣,只是模仿宮廷菜而已,有失真實性[1]。
冊封宴在明清時期是國家之大事??滴跷迨四辏?719年),朝廷派了測繪官員和一文職官員為冊封副使前往琉球主持冊封宴。文職官員是蘇州籍探花徐葆光,他帶了四名蘇州廚師。后來,徐葆光著有《中山傳信錄》,記錄了他們所有的行程情況。測繪官員測繪了琉球36個島嶼,并劃定了中國和琉球的國界。所以,冊封宴被媒體譽為——舌尖上的主權[2]。
在中烹?yún)f(xié)的合影(右二為沙佩智)
2012年,我和故宮博物院的苑洪琪教授一起研究了冊封宴,復原了康熙五十八年冊封琉球國國王的冊封宴,獲得大獎,在當時社會上引起很大的反響,《人民日報》《中國檔案報》《揚子晚報》等媒體都報道了這件事。為了完成作品,我們去故宮找檔案、查資料等,花了大半年時間,花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精力。這一行為得到?jīng)_繩人民的好評,并且還被邀請到?jīng)_繩去展示。這些工作,都是由烹飪協(xié)會來主持。
經(jīng)過長期研究,多方支持,蘇州飲食文化進入了原蘇州民俗博物館食文化展示廳,給了我們一個展示的平臺,讓我們得以順利地開展產、學、研相結合,搶救和繼承為一體的工作,同時體會到對飲食文化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一切促使我們搶救了頂級的蘇州菜廚藝——蘇州織造官府菜制作技藝,培養(yǎng)了一批接班人、傳承人。為此,蘇州吳門人家飲食文化有限公司于蘇州民俗博物館內成立,并在周圍集聚了一批蘇州的老學究,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水平[3]。
故宮博物院苑洪琪教授是清史學家朱家溍先生的學生,接受朱先生的教導研究宮廷飲食。朱先生曾說:“宮里的主人沒有了,這菜也沒有了。你早一天研究,就少一分損失。”
通過苑洪琪教授的介紹與探討,我進一步加深了對飲食文化的了解,一定要親眼看一看這宮廷飲食檔案是怎么樣的,因此,我跑故宮博物院跑了十幾年。2018年苑教授說:“《宮廷史》中記載,蘇州菜在明朝就已經(jīng)進宮了?!闭f明蘇州不僅只是工藝品、生活用品、建筑樣式等進入宮廷,連廚師和廚藝都進入了宮廷[4]。
本來只想為蘇州做件事,但是這菜是屬于國家的,我們也為國家做了件事。有人寫了一篇《回眸幾位文化系統(tǒng)領導搶救了“國寶”的過程》,大家都很高興,說我為蘇州爭了光,使大家了解到蘇州織造官府菜。并且我們傳承的蘇州織造官府菜,現(xiàn)已被評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我將這一結果告訴顧篤璜老先生,因為當年是他勸我去蘇州民俗博物館食文化展示廳的。顧篤璜是昆劇文化遺產的守護者,他一直苦守自己的原則:“傳統(tǒng)、傳統(tǒng)、再傳統(tǒng)”。顧篤璜老先生稱:這是“全人類的!”
我參加了兩次故宮學的學術研討會,與國際各著名大學、科院的教授和學者在一起。我的發(fā)言也得到學者們的認同:“今天一上午,就是聽您講得最有味道!”飲食文化研究是一門新學科,被列入人類學的分支,不論是人才還是教材書籍,都十分缺少,拿什么來向聯(lián)合國申請?而且這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研究出成果來的,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量。
菜名只是個外殼,“術”是過程。為何用此“術”來烹制有其“理”的思想內涵,再得出此“術”的科學文化的“道”的價值。要用這三個境界,去認識一菜一羹內在的文化內涵及價值。
所以,苑教授要到蘇州來尋找“術”的遺存,我進行了“術”的搶救及廚藝傳承。所以,被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制作技藝”的是廚藝,菜只是來呈現(xiàn)廚藝的。
如蘇州的名菜櫻桃肉,主要原輔材料是用紅曲烹制豬肉,操作技術程序是用高溫煮開鍋,再用低溫煮7~8個小時。紅曲是一味中藥,現(xiàn)代科學發(fā)現(xiàn)其中有天然的諾弗太丁,是降血壓降血脂的特效藥,美國的兩位科學家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藥學獎。所以用紅曲燒煮肉可以阻止血脂在身體內合成,用低溫煮7~8個小時,是讓肉內的油脂排出,使有害的脂肪酸有時間轉換為有益的脂肪酸,最后使這道菜具有養(yǎng)生的功效。
蘇州菜的內涵中藥食同源、雜食營養(yǎng)的思想貫穿于各種菜肴內,使菜肴既能養(yǎng)生但又吃不出藥味,蘇州菜的藥食同源的原則,是讓人在“快樂中吃藥”、在“美味中吃藥”的思想,這應該是藥食同源的最高境界。我們不得不佩服,吳門醫(yī)派對蘇菜的智慧的貢獻,正因為用這樣的理念來烹制菜肴,所以蘇州菜才有資格進入宮廷。
通過故宮博物院苑教授十多年來的幫助和支持,我們把蘇州菜與宮廷御膳聯(lián)結起來了。我們傳承的蘇州織造官府菜,已被評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推進“中國菜”的傳承與發(fā)展,需要大量的財力、物力、精力用于對飲食文化的研究;需要繼續(xù)研究與探索,來展現(xiàn)“中國菜”的魅力,更好地弘揚和發(fā)展中國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