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忠
當網(wǎng)絡力量形成“臺風”甚至“颶風”席卷整個人類的時候,我們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擔憂,傳統(tǒng)的認知模式遭到了難以想象的顛覆。不要說少不更事的少年,就是成人,也有不少自覺或不自覺的被虛擬世界裹挾其間動彈不得。傳統(tǒng)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在強大網(wǎng)絡信息的沖擊下,仿佛成了孤魂野鬼。我們隨處可見“低頭一族”,其聲勢可謂銳不可當、所向披靡,已由繁華都市蠶食”到了偏僻鄉(xiāng)村。
不可否認,網(wǎng)絡的確給人們帶來了諸多好處,比如我們可以查資料、看新聞、聽音樂,可以與親朋視頻聊天,可以休閑時玩象棋開賽車,可以語音對話,可以建一個QQ群、微信群各抒己見,可以發(fā)微博求助,可以網(wǎng)上購物、訂報,可以翻譯英語,可以遠程協(xié)助,可以畫圖,可以預定各種機票、車票……網(wǎng)絡真的成了不折不扣的大神。但也不可否認,網(wǎng)絡盡管有如此多的好處,但仍須清醒認知,它是一把到目前為此上帝給我們打造的最鋒利的“雙刃劍”。
打開網(wǎng)絡,各種信息鋪天蓋地而來:暴力、色情、拜金、享樂、頹敗、“去圣化”等粉墨登場,各種無聊八卦連連刷屏、各類網(wǎng)絡低俗主播甚囂塵上、各種網(wǎng)絡詐騙無孔不入、各種跟風誤導,各種網(wǎng)絡騷擾、網(wǎng)絡暴力、各種黑色誘惑充斥其間。他們打著價值多元化的大旗,其實行走在膚淺、沒落和頹廢的泥淖里,給人們帶來了極其負面的影響。
凡此種種,社會各界早已憂心忡忡、痛心疾首。試問,救贖一個靈魂,怎能在暴力的游戲廳,怎能在虛擬的殺戮場,怎能在色情的聊天室,怎能在頹廢的娛樂場,怎能在“言不及義,好行小慧”的跟帖處?
一個失去書香的家庭、學校、社會,怎能奢望站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的錚錚鐵骨?怎能奢望飄逸出“冰清玉潔、芙蓉出水、錦心繡口、唇齒含香的柳葉蛾眉?陰陽之大美,如果最終沒有升華出靈府的那份優(yōu)雅、氣宇的那份軒昂、人性的那份高貴、思辯的那份深邃,那作為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的人類又將如何審視自己作為天、地、人三才的卓然身姿呢?
既然網(wǎng)絡是一把“雙刃劍”,自是優(yōu)劣并存,如此說來,要全盤否定一棍子打死,恐怕也是一廂情愿的事情??偟膩碚f,人類走向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已成“不可逆”的事實,一味的否定、圍堵、橫眉冷對,恐怕也只是種自我安慰或堂吉訶德式的悲情“勇敢”了。我們需要做的應是曉其利害、因勢利導、用其所用、避其所弊,辯證的走出非黑即白的思維怪圈,從而冷冷靜靜的坐在時代高樓上,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盡量防患于未然,把網(wǎng)絡世界的弊端降低到最小程度。
我始終堅信,文以載道,雖然人性是極其復雜的,但人性向善趨善的品性是可塑的。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边@是常情,所以人人心中皆有仁的端倪,同理而言也都有禮、義、智的端倪。但這種“端倪”需要文化智慧的開啟,需要理性和善良的基本建構。顯而易見,只有通過閱讀,才能達成這種智慧的升華,才能促成這種理性與善良的健長。那種民間所謂“人大自曉,狗大自咬”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人類之所以為萬物之靈,就是因為他有理性的文化思辨,有對生存意義的終極思考。這一切,都濃縮沉淀在了人類自身特有的書香里,特別是經(jīng)典文本里。
閱讀經(jīng)典,其實就是走上了人類智慧的康莊大道,它將熏染靈府,鐘靈毓秀,于是,人之為人的那一分特質隨之脫穎而出;“腹有詩書氣自華”其實就是一種精神內(nèi)質充盈其間的優(yōu)雅姿態(tài)。網(wǎng)絡只因成了磨刀霍霍的“殺手”,無它,網(wǎng)絡搶占了書籍的陣地,于是,殺戮、暴力、血腥、色情有了“大行其道”的機會。試想,我們現(xiàn)代人在成長過程中,有幾人好好的閱讀過《論語》、《鳥凡四訓》《湯姆叔叔的小屋》《小王子》等經(jīng)典讀物?其實,每個生命之初原本就是一張無暇的白紙,是可以繪出最美最動人圖景的,只因這張“白紙”掉進了無序混亂盲從的世界里,暴力、色情、邪惡怎不搖旗吶喊呢、大行其道?
閱讀,生命之綠、生命之魂、生命之舟,它不是廉價的心靈雞湯,而是生命大廈的擎天棟梁??v觀人類數(shù)千年的文明史,凡是不重視閱讀經(jīng)典的時代,凡是不重視生命尊嚴的時代,人類大抵都在劫難逃。無論是秦朝的“焚書坑儒”抑或是今天的網(wǎng)癮青少年,我們都看到了人類自身的幼稚無知和失魂落魄,都看到了人性扭曲的肆無忌憚和最終的自食其果。
原來,靈魂是需要甘泉、暖陽時時洗滌時時晾曬的,這口口甘泉、縷縷暖陽不就是一本本散發(fā)著墨香的書頁嗎?有一副對聯(lián)寫的真好:“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wěn)心安”。
感謝閱讀,它雖然沒有直接給我健康的身體,體面的榮譽,高薪的職位,但它很大程度上讓我多了幾處關照自己和他人的視角;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一些看破紅塵進而頹廢消沉的理由。盡管身邊從來就沒有少看到陰暗、卑劣、世俗、趨炎附勢、見風使舵、惟利是圖、甚至不擇手段的現(xiàn)象,但這一切無法否認美好、精致、溫存、善良、惻隱、溫潤的靈魂存在。懂得了人生曼妙的“辯證法”,便懂得了與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相處的那份妥協(xié)。妥協(xié)顯然不是消極,不是世故,更不是懦弱,妥協(xié)更多是尖利的鋒芒化著了繞指的心力、更多是個性的執(zhí)拗浸潤成了人性多元的涵容。這一切思辨和感悟,無疑,都是閱讀饋贈給自己的。我相信,有很多人的想法和我一樣,他們也虔誠的感謝閱讀。
好在每個時代都注定有一批富有文化良知的人,他們骨子里承載著文化傳播的使命,他們有著深厚的人文積淀和對人情世故的別樣解讀;他們語言內(nèi)核所傳遞出的應是對個體心靈的滋潤,對精神世界的個性化注解,對生命意義及價值的深度關照。他們告訴世人:閱讀,注定是在尋找、是在彷徨、是在拷問、是在用自己的靈魂和同類分享一種人文向度的多維困境和生命意義的多元角逐。他們注定會關照這個網(wǎng)絡橫掃一切的時代,他們注定會讓更多的心魂虔誠反思、沉淀過濾,進而通過熏陶、通過感染、通過感動去建構一個真正屬于人類自己生命意義的瑰麗高塔。
熏染書香尋雅處,重拾芝蘭見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