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楊
摘要:目的:探討對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進行血液生化學檢驗的臨床意義。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急性組30例,慢性組30例,選擇同期接收的健康體檢人群30例作為對照組,采集三組研究對象的清晨空腹靜脈血,約5ml,檢測三組研究對象的微量元素,包括血銅、鋅、鉻等;再檢測三組研究對象的乳酸脫氫酶、羥基丁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等。比較三組研究對象的微量元素(血銅、血鋅、血鈣等)、乳酸脫氫酶、羥基丁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結果:(1)與對照組對比,急性組和慢性組的血銅、血鋅、血鉻水平明顯更高,P<0.05;與急性組對比,慢性組的血銅、血鋅、血鉻水平明顯更高,P<0.05。(2)與對照組對比,急性組和慢性組的乳酸脫氫酶、羥基丁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水平明顯更高,P<0.05;與急性組對比,慢性組的乳酸脫氫酶、羥基丁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水平明顯更高,P<0.05。結論:血液生化學檢驗在診斷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病情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的診療提供可靠的依據(jù)。
關鍵詞:急、慢性白血病;血液生化學檢驗;臨床意義
白血病屬于一種嚴重的血液性疾病,是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的一種,可導致患者出血、貧血、發(fā)熱,病情嚴重者甚至會因此死亡[1]。據(jù)研究,盡早診斷和及時治療是改善白血病患者的預后關鍵所在。根據(jù)疾病的發(fā)病特點,白血病可劃分為兩種,一種是慢性白血病,另一種是急性白血病[2]。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我院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化檢驗結果,探討對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進行血液生化學檢驗的臨床意義。具體研究內(nèi)容如下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急性組30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10例,年齡為21-56歲,平均年齡為46.35±11.56歲。慢性組30例,男患者19例,女患者11例,年齡為21-56歲,平均年齡為46.36±11.55歲。選擇同期接收的健康體檢人群30例作為對照組,男患者20例,女患者10例,年齡為21-56歲,平均年齡為46.35±11.53歲。三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采集三組研究對象的清晨空腹靜脈血,約5ml,檢測三組研究對象的微量元素,包括血銅、鋅、鈣等;再檢測三組研究對象的乳酸脫氫酶、羥基丁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等。
1.3觀察指標
比較三組研究對象的微量元素(血銅、血鋅、血鉻等)、乳酸脫氫酶、羥基丁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對非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進行卡方檢驗,采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表示數(shù)據(jù)的分布趨勢,P<0.05表示數(shù)據(jù)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三組研究對象的微量元素(血銅、血鋅、血鉻等)
與對照組對比,急性組和慢性組的血銅、血鋅、血鉻水平明顯更高,P<0.05;與急性組對比,慢性組的血銅、血鋅、血鉻水平明顯更高,P<0.05。(如表1)
2.2比較三組研究對象的乳酸脫氫酶、羥基丁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
急性組n=30例:乳酸脫氫酶251.12±33.15U/L;羥基丁酸脫氫酶210.83±36.65U/L;堿性磷酸酶69.55±15.18U/L。
慢性組n=30例:乳酸脫氫酶565.69±50.35U/L;羥基丁酸脫氫酶406.29±53.28U/L;堿性磷酸酶135.83±28.18U/L。
對照組n=30例:乳酸脫氫酶150.33±35.23U/L;羥基丁酸脫氫酶106.55±18.55U/L;堿性磷酸酶48.18±10.63U/L。
與對照組對比,急性組和慢性組的乳酸脫氫酶、羥基丁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水平明顯更高,P<0.05;與急性組對比,慢性組的乳酸脫氫酶、羥基丁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水平明顯更高,P<0.05。
3.討論與結論
白血病屬于一種嚴重的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患者的癥狀表現(xiàn)為出血、貧血、發(fā)熱,病情嚴重者甚至會因此死亡。根據(jù)疾病的發(fā)病特點,白血病可劃分為兩種,一種是慢性白血病,另一種是急性白血病。據(jù)研究,要提高白血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必須對患者進行盡早診斷和及時治療[3]。本研究檢測三組研究對象的微量元素、乳酸脫氫酶、羥基丁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對比,急性組和慢性組的血銅、血鋅、血鉻水平明顯更高,P<0.05;與急性組對比,慢性組的血銅、血鋅、血鉻水平明顯更高,P<0.05。與對照組對比,急性組和慢性組的乳酸脫氫酶、羥基丁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水平明顯更高,P<0.05;與急性組對比,慢性組的乳酸脫氫酶、羥基丁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水平明顯更高,P<0.05。由此可見,血銅、血鋅、血鉻、乳酸脫氫酶、羥基丁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的變化與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血液生化學檢驗在診斷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病情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的診療提供可靠的依據(jù)。
參考文獻:
[1]楊妍妍,楊超,王增蘭,等.40例急慢性白血病的血液生化學臨床檢驗價值[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7,6(2):325-326.
[2]夏存玉.急慢性白血病的血液生化學臨床檢驗價值探討[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7,17(09):119-120.
[3]陳良,鄭陽.白血病46例的血液生化學檢驗價值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7,24(4):39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