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光榮
元代文人喬夢符談到寫“樂府”的章法時提出“鳳頭”“豬肚”“豹尾”之喻,他要求文章開頭,像鳳頭那樣美麗、精彩;主體,像豬肚子那樣有充實、豐富的內(nèi)容;結(jié)尾,像豹尾一樣有力。這雖然說的是寫文章的章法,我想同樣適用于語文課堂教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課堂40分鐘,可分為三個時間段:0-5分鐘為注意力轉(zhuǎn)換期(學生處于課間興奮期,注意力還未集中到課堂);6-20分鐘為注意力穩(wěn)定期(學生興奮期已過,注意力集中到課堂);21-40分鐘為注意力分散期(學生經(jīng)過緊張學習,趨于疲勞,注意力開始分散)。針對這三個時間段,我們可采用不同方法施教。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古往今來,中外名家都非常注重開頭。教學也不例外。教學中可先采用講故事、做游戲、猜謎語等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等把學生注意力遷移到課堂中來,教師便可以話鋒一轉(zhuǎn),直奔主題——傳授知識。
在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有限的15分鐘里,教師要不失時機,靈活多變地把本節(jié)課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切忌授之以魚,務要授之以漁,真正做到教育家呂叔湘先生說的:“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苯處熞プ∵@個時間,采用靈活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閱讀課,教師可以采用“預習——報告和討論——練習”的模式;或“采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抓住重點,深入領悟——品讀賞讀,揣摩寫法——積累語言”的模式;針對景美、境遠、情深的課文,可以采用以情境體驗為核心,以朗讀指導為重點的“導讀、練讀、評讀、賞讀”的教學模式。童話、寓言,可以采用“初讀,知順序——熟讀,記語言——再讀,演一演”的教學模式。講讀課文,可以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
說明文,教師可以采用“了解內(nèi)容、領悟?qū)懛āL試運用”的教學模式;適合學生習得某些學法的課文,教師可以采用“方法滲透、方法領悟、方法小結(jié)、方法運用”的教學模式;略讀課文和選讀課文,教師可以采用“一讀讀通課文,二讀粗知大意,三讀交流感受”的教學模式?!熬C合性學習”,應體現(xiàn)體驗、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師要抓好“設計方案、分組活動、輔導交流、展示成果、小結(jié)收獲”等環(huán)節(jié)。
在理解詞語這個小小的環(huán)節(jié),教師也要教給學生好的方法。
1.抓住與主題關(guān)聯(lián)的詞語。如《全神貫注》里的“全神貫注”是主題詞,在教學中,我們僅滿足于理解“指全部精神集中于一處”這個意思是不夠的,還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以及上下文去理解“誰在全神貫注?”“為什么事全神貫注?”“全神貫注說明了什么?”等等。
2.抓住值得推敲玩味的詞語。如“筍芽兒央求媽媽讓她出土”,這里為什么不用“要求”“請求”而用“央求”。通過對比、推敲,才能體會作者表達的妙處。
3.朗讀法。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很多詞語通過反復讀,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它的音、形、義,而且對文章的感悟、情感體驗便會水到渠成。
教師要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必須要有一雙會說話的、善于觀察的眼睛,一對靈敏、善于傾聽的耳朵,還要有一個靈活、善于思考的大腦。
課堂上,要使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師就要有精湛的指揮、掌控技術(shù),既不能擺出一副“霸王”的態(tài)勢,指望靠嚇唬、壓制學生來穩(wěn)住課堂,也不能做出一副“俘虜”的樣子,在頑皮活潑的孩子面前倒戈投降。
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注意力又開始分散。這時,教師可讓學生做作業(yè),以喚醒學生的識記意識,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可對課堂、學生做出評價,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文本、創(chuàng)新主體的精神;可進行拓展式結(jié)尾,以喚醒學生的探究意識,促使他們掌握文本內(nèi)容、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達到鞏固知識,拓寬視野的目的。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教師應根據(jù)千變?nèi)f化的課堂形式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應根據(jù)千姿百態(tài)、千差萬別的學生,察言觀色,巧妙運用體態(tài)語言、精妙的提問藝術(shù)等,撥動孩子內(nèi)心最敏感的那根心弦,讓孩子們興致勃勃。這樣的課堂才有生機,學生才有收獲,民族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