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總醫(yī)院(457000)董寧
1.1 基本資料 將2015年10月~2018年1月治療慢性膽囊炎的88例患者隨機分為A、B組,每組44例。A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23~64(38.4±4.6)歲;病程1~13(6.3±3.2)年;B組:男27例,女17例;年齡22~66(38.8±4.5)歲;病程1~14(6.6±3.2)年。研究納入對象均經B超、腹部X線片和膽囊造影等檢查,確診為慢性膽囊炎;所有患者都符合相關的醫(yī)學倫理審核標準,且簽有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A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護理內容包括病情監(jiān)測、健康教育、飲食、用藥指導等。B組采用循證護理干預,具體的護理措施有以下幾點:(1)明確循證問題:選擇護理經驗豐富的醫(yī)護人員,成立護理小組。針對患者出現(xiàn)疼痛癥狀,影響其生活質量的原因做出科學的分析,并提出循證問題。(2)查閱文獻資料:通過網絡數(shù)據(jù)庫、各類醫(yī)學期刊、醫(yī)學論壇等,查找、收集資料后,認真分析各種文獻資料,并與組員進行討論和研究,找出適合進行慢性膽囊炎護理的干預措施。(3)護理措施:①保守治療:針對患者的發(fā)病原因、治療方法、不良反應發(fā)生原因、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等,對患者的不良反應進行循證護理干預。②手術治療:a.在患者術前、術中與術后,通過語言、肢體語言和心理疏導等方式,給予患者鼓勵和心理支持;b.術中采用高流量吸氧治療,血氧飽和度為100%;c.術后持續(xù)吸氧6h;進行肋部及肩背部按摩,10min/次,3次/d,連續(xù)按摩2~3d;術后清醒的患者,按照5min/次,3次/d的頻度進行深慢呼吸訓練,訓練時間為2~3d;術后平臥雙腿屈曲,臥床休息6h后可進行床上活動,同時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情,盡早進行下床活動;術后飲食上應多食用新鮮蔬果,清淡易消化和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術后若患者出現(xiàn)劇痛感,可遵醫(yī)囑服用止痛藥緩解疼痛。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疼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其中,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視覺模擬(VAS)量表進行評估,滿分10分,得分越低,表明疼痛程度輕;生活質量采用SF-36量表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與計量資料用n(%)和(±s)表示,組間差異用x2和t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VAS評分、SF-36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VAS評分、SF-36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B組護理后的VAS評分明顯低于A組,SF-36評分明顯高于A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
2.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B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5%)明顯低于A組(18.2%),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附表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VAS評分、SF-36評分對比
慢性膽囊炎在膽囊疾病中屬于比較常見的高發(fā)病,給予患者科學、規(guī)范的護理干預,對于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改善患者的預后有積極的影響意義。此次研究通過給予慢性膽囊炎患者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結果顯示實施循證護理干預的B組患者VAS評分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A組,但其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A組,該結果表明慢性膽囊炎患者采取循證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顯著優(yōu)于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循證護理是將科學的護理理念作為臨床指導,通過查閱文獻資料,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狀,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案,在保證護理方案科學、嚴謹?shù)那闆r下,對患者實施全面、系統(tǒng)的優(yōu)質護理服務,能有效提升醫(yī)護人員的護理服務質量,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有助于患者盡早康復[1]。此外,循證護理干預能夠針對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原因和影響其生活質量的因素做出綜合性的分析,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2]。
綜上所述,慢性膽囊炎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干預,既能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又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因此,該護理方案適合用于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