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國陽
【摘要】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是很多教師面對的一大難題。文章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為教學出發(fā)點,根據(jù)文本的語篇特征,突破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充分挖掘文本的理解空間,巧妙預設問題和教學過程,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及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關鍵詞】閱讀教學;思維能力;初中英語
一、引言
閱讀教學的實質是教師指導學生從閱讀文本中獲得閱讀技能和思維,實質是對書面信息進行理解的復雜的過程。閱讀教學的核心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教學本身就是思維訓練和發(fā)展的過程。而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更多側重于語言基礎知識的傳授,文意的理解和信息的獲取大多通過“掃讀、快讀、詳讀及讀后活動”這一固化的模式進行,缺乏對文本內涵、作者寫作意圖及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教學模式的單一勢必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英語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要敢于突破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依據(jù)學生的特點,以文本為載體,充分挖掘并適當拓寬文本本身所能提供的思維空間,通過合理恰當?shù)慕虒W設計和問題導向,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目標。
二、課例背景
本課是一節(jié)閱讀課,閱讀材料來源于課外,主題是“如何選擇朋友”。授課對象為八年級學生。學生在Go for it教材8上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這個單元中已經(jīng)閱讀和討論過類似的話題,并且作為八年級的學生,他們也有這方面的生活經(jīng)歷,所以對本課的話題并不會感到陌生。這篇閱讀課是對教材的一個補充和提升。
三、課程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知道“how to choose friends”。
2.通過生生之間或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習文章中需重點掌握的新詞;同時能正確使用簡單的定語從句,以達到提高語言能力的目標。
3.通過視角轉換,讓學生轉換立場,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辨的能力和跨文化意識。
4.通過讀后的反思與討論,培養(yǎng)學生以讀促思、以讀促說和以讀促寫的能力。
(二)教學流程
教學材料課前就已經(jīng)分發(fā)給學生,學生做好預習。
Step1: Warming-up.
Q1: Did you have a good May Day holiday?
Ss: Yes/No.
Q2: What did you do?
Ss: I went to the movies with my friend.
Q3: Who did most of you spend the holiday with?
Ss: I spent most of the time with my friends.
【設計意圖】因為恰逢五一假期之后上這一節(jié)課,所以設計這個話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同時考慮到八年級學生假期經(jīng)常和朋友一起玩,這樣的提問自然而然能引出“朋友”這個話題。
Step2: Thinking.
Q1: List five important words to describe what a good friend is like.
Ss: Friendly, funny, helpful, knowledgeable, outgoing, rich, ...
Q2:Why do you think it is important?
Ss: Funny is the first word in my list, because I think funny friends can make me happy when I am sad.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每個人都能根據(jù)自己的想法提出關鍵詞,同時又要給出恰當?shù)脑?。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心理上會比較有安全感,因為無關乎對錯,這既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另外,通過這個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可以測知學生對什么是好朋友的認知,并以此為出發(fā)點,為接下來的閱讀教學做好鋪墊。
Step3: Reading and thinking.
Q1: Give a proper title to the passage?
Ss: How to choose friends.
Q2: How many pieces of advice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What are they?
Ss: Four. Choose a friend who is honest. Choose a friend who stands by you in the tough times. Choose a friend who gives as much as they take. Choose a friend who likes the things you do.
【設計意圖】因文章每段都有一個小標題,所以結構一目了然。設計該問題是從整體入手,整體感知文本,讓學生對文本的大意有一個粗略的了解,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Q3: If you are required to add one more quality a good friend should have in a new paragraph, what title would you give to this paragraph?
Ss: Choose a friend who is interested in volunteering.
【設計意圖】通過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結構的認知,引導學生思考,對作者的觀點做出補充,同時訓練學生應用語言的能力。
Q4: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list five important words again to describe what a good friend is like? Why?
Ss: Honest, helpful, two-way...(answers vary)
【設計意圖】通過對文本的閱讀,基于對文本的理解,引發(fā)學生再次思考,重構“好友的標準”,同時測試學生的語言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Step4: Re-reading and re-thinking.
Q1: List five sentences that you like in the passage and tell us why. You may tell us your reas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tent or the language used.
T: My favorite sentence in the passage is“Its much harder to stand by someone that's having a tough time, so choosing a friend that is strong enough to be the shoulder to cry on or hold your hand when its needed is a wise choice”. Because we all know that“A true friend reaches for your hand and touches your heart”.
Ss: Trust and honesty are cornerstones in any relationship.
【設計意圖】通過再閱讀和再思考,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總結提煉正確的擇友觀,有助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同時讓學生挑選文中最喜愛的句子,讓他們主動尋找英文美句,體會英文的美,培養(yǎng)和提高鑒賞英文美句的能力。教師先給出自己喜歡的文中美句,發(fā)揮示范作用,一方面讓學生明白如何去講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可以把認為學生應該掌握的句子講給學生。
Q2: Do you think you are a friend who has the qualities described in the passage? Why? Can you give us some of your own life experiences to prove it?
Ss: Its hard to say Im such a friend. Im honest but my best friend doesnt like to do the same things as I.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真實的語境,創(chuàng)造一個與學生實際密切相關的任務,讓學生轉變角色,用文中對朋友提出的要求來衡量自己,反省自己在與他人相處時的經(jīng)歷,反思自己是一個怎樣的朋友,有助于學生自我改進。這一過程需要學生的思維真正地參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Step5: Questioning.
Q1: Are there any questions that you want to ask others? Or are there any ideas in the passage that you dont agree?
Ss: I dont think its necessary to choose a friend who likes the things you do.
【設計意圖】這一步驟的設置是基于每個同學對文本的理解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這一事實,通過情境的設置促進生生互動,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提問和質疑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更高層次的思維能力。
Step6: Telling the difference.
Q1: The third suggestion is“choose a friend who gives as much as they take”. Do you think it is the same as in China? If not, what is the difference?
Ss: Actually, its not very often in China. But it shows the real friendship. I dont know if it is very common in western countries.
【設計意圖】這個任務的設置著眼于西方擇友文化與我國擇友文化的比較,通過對比,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從而增強他們的跨文化意識。
Step7: Discuss in groups: How to be a good friend. After that, each group should give a short report about the result of their discussion.
The report may be like this:
A good friend should be honest.
A good friend is a person who...
【設計意圖】文本主要從選擇朋友的角度出發(fā),在這個任務中,教師設置的問題是“如何去做一個好朋友”。學生通過視角的轉換,重構文本所提供的信息,既有語言的重述,也有模仿和創(chuàng)造。這一語言實踐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同時對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觀的樹立也是有幫助的。
Step8: Homework: Writing“How to be a good friend”.
【設計意圖】英語閱讀教學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這個步驟的設置既是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延伸,也是提高學生寫作技能的重要途徑,在增強學生語言精確性的基礎上,也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總結
閱讀的核心是思維發(fā)展的過程。在英語閱讀中,學生不單純是接受書面語言信號,而是要把這種信號與所學的知識、經(jīng)驗和設想結合起來,從而豐富語言知識,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其實質就是訓練和發(fā)展思維的過程。
要使英語閱讀教學真正起到訓練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作用,筆者覺得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蘇霍姆林斯基呼吁:請老師們不要吝嗇課堂上給學生多一些思考時間,這些時間你會得到百倍的補償。教師每布置一個任務,必須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時間,如果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過少,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得不到訓練。
第二,要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思考。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不要太急于“填空”,而更應該注重“留白”。林衛(wèi)民(2014)在《重建“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一文中說:“課堂教學需要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不能變成教師一個人的演講?!薄敖虒W是一項‘留白的藝術,教師與其不斷地、十分辛苦地講述,不如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和探求。”也就是說,不要總是熱衷于給學生傳授知識,卻沒有想過給學生留一個主動思考的空間。我們不應過于強調知識的傳授和語法規(guī)則的講解,更不應該越俎代庖直接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忽視了“留白”的藝術與魅力,這將極大地制約學生思維的訓練和發(fā)展。課堂是一個教與學的活動空間,如果只有教師的空間而沒有學生的空間,那么學生就沒有活動的時間與發(fā)展的空間。實際上,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所以必須為學生“留白”,給他們足夠的思考空間。
第三,要給學生充分的問題思考。提問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提問“可以教會學生思考”(金萍,2009),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依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結合閱讀文本,充分設置有利于學生思考的問題。
發(fā)展思維品質是英語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愛因斯坦說過:“我們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是我們的思維的產(chǎn)物,不改變我們的思維,就無法改變我們的世界。”可見,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思維得到發(fā)展和提高,是每一位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的出發(fā)點和目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和諧、寬松的良好氛圍,要允許學生提出不同的觀點,這對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特別是批判性思維尤其重要。教師要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備課時努力挖掘思維空間,課堂中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思維時間和空間,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林衛(wèi)民.重建“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J].人民教育,2014(22):36-38.
[2]金萍.初中英語閱讀課中問題的設計[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9(07):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