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英
思維導圖是由世界著名的英國學者東尼·博贊發(fā)明。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把我們大腦中的想法用彩色的筆畫在紙上。它把傳統(tǒng)的語言智能、數(shù)字智能和創(chuàng)造智能結合起來,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工具。
思維導圖是運用線條、圖像、關鍵文字等手段構建的圖像,能夠把散亂的學習內(nèi)容簡潔明了地呈現(xiàn)出來,便于理清思維脈絡,促進自我反思,達到記得牢,易提取的效果。圖形可以是樹狀、星狀、花狀等,直觀、隨性、易操作,圖文并茂,是學生喜歡的方式,用這樣簡單、有趣的形式來學習語文,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理解和記憶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課前預習時使用思維導圖
初中教材所選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了解作家作品對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有很大的幫助,課前預習時讓學生搜集作家作品相關資料,制作成思維導圖,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動手、篩選信息等能力,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團隊合作意識。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語文《<孟子>二章》時,就讓學生搜集孟子的相關資料,整理資料制作成思維導圖。學生收集有關孟子的資料有:孟子的生平、主要功績、人物評價、歷史地位、軼事典故、個人影響、主要作品、后世紀念以及他的名言,以孟子為中心做成思維導圖,有些愛畫畫的學生直接畫孟子的圖像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看到這些樹狀、花狀、海星狀的圖文并茂的作家作品介紹思維導圖張貼在課室里,學生們都議論紛紛,學習興致一下子都來了。
在教學八年級上冊語文《周亞夫軍細柳》這一篇文言文時,課前預習我并沒有讓學生以“司馬遷”為對象搜集資料做思維導圖,而是以《史記》為對象搜集資料做思維導圖。有關“史記”的資料肯定少不了作者司馬遷的介紹,還有內(nèi)容介紹,作品鑒賞等,制作此思維導圖不但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也激發(fā)了學生讀《史記》愿望,就有學生在讀書筆記這一項作業(yè)里寫來《史記》語句摘錄、語句的理解賞析、人物介紹等,拓展了學生認知范疇。
利用思維導圖整理收集到資料,既讓學生在制作思維導圖過程中加深了對資料理解程度,激發(fā)了興趣,也便于記憶,為以后使用這些資料做好了有條理地整理和積累。
二、在分析理解課文時使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化抽象為形象化,化空洞為具體化,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將文字記憶改為圖像記憶,開發(fā)了右腦,提高了教學效率。尤其是語文教學中對寫作思路,文章結構的剖析,思維導圖有獨到的優(yōu)勢與功效。思維導圖是思維工具中的“瑞士軍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語文《三峽》一課時,在分析課文過程中,畫出了以“三峽”為中心,“山”“水”為第一級分支,山的特點、水的特點為第二級分支的思維導圖,清楚明了地理解了文章的內(nèi)容,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藤野先生》一課時,在學習課文中,畫出以“藤野先生”為中心,以藤野先生為作者所做的事為枝節(jié)延伸出去,再而到事件表現(xiàn)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質(zhì)。這樣做,使學生清清楚楚掌握了藤野先生品行,從而更易把握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情感。
三、在課堂小結時使用思維導圖。
經(jīng)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學習了眾多的知識,多而繁雜,沒條理,沒邏輯,怎么辦呢?可以用思維導圖把所學的知識以課題為中心聯(lián)系起來。如在學習完《白楊禮贊》一課后,給了學生幾分鐘用思維導圖對這一課做總結,學生以課題為中心,以白楊樹的形象、白楊樹的象征意義、作者的情感還有文章的寫作手法為分支畫成思維導圖,清楚明了,簡單而又集中。
如果是文言文,除了用思維導圖把握文章內(nèi)容外,還可以用思維導圖歸納文言詞語,以課題為中心,重點詞、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等為分支,把各類詞句列出來,條理清晰,易于掌握。
四、在復習時使用思維導圖
一個單元的課文的學完了,進行單元復習,利用思維導圖整理單元的知識點。例如,學習完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這一個文言文單元,就讓學生以“第三單元復習”為中心,以各課課題以及單元寫作為第一級分支,各課主要內(nèi)容為第二級分支,再有第三級分支等,做成思維導圖,清楚明了,思路清晰,便于記憶,同時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期末總復習進行專項復習訓練時,先把該項相關的知識點考點用思維導圖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很清楚該項該掌握些什么,該考些什么。例如,復習說明文閱讀時,以“說明文閱讀”為中心,“明確說明對象”“概括說明內(nèi)容”“辨析說明方法”“厘清說明順序”“探究說明語言”“解決鏈接拓展”六個方面為第一級分支?!懊鞔_說明對象”包括“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概括說明內(nèi)容”包括“概括說明內(nèi)容”“提取事物特點”;“辨析說明方法”包括“舉例子”“列數(shù)字”“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打比方”“畫圖表”“作詮釋”“摹狀貌”;“厘清說明順序”包括“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探究說明語言”包括“準確性”“嚴謹性”“平實”“生動”;“解決鏈接拓展”包括“材料概括”“方法建議”“舉例說明”??吹竭@思維導圖,說明文的閱讀考點清楚明了,問題解答也就迎刃而解。
五、在寫作時使用思維導圖
在寫作的時候,以主題詞為中心,向四周放射,確定選的人和事為第一級分支,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各是什么,以及經(jīng)過此事后的感受為第二級分支,一一列出來,事情的經(jīng)過這一分支可再分出當時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語言各是什么的關鍵詞列出來為第三級分支,通過思維導圖可以清楚明了文章的主題和結構。
思維導圖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 ,它簡單卻又很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根據(jù)需要,把知識點制作成思維導圖,條理清晰,大大提高學生理解、記憶和思維能力,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