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智慧 高樹影
【摘要】獨樂寺觀音閣內(nèi)十一面觀音為國內(nèi)最大的彩色泥塑站像,其位置、尺度與建筑有著密切關系,形象構成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不愧為遼代泥塑珍品。
【關鍵詞】獨樂寺十一面觀音像;與建筑關系;藝術價值;泥塑珍品
【中圖分類號】K879.5 【文獻標識碼】A
獨樂寺位于天津市薊州區(qū)漁陽鎮(zhèn)武定街41號,始建年代不可考,應不晚于隋代,遼統(tǒng)和二年(984年)重建,主體建筑觀音閣是中國古代木結(jié)構建筑的代表作,閣內(nèi)遼代觀音像為國內(nèi)最大的彩色泥塑站像,赤足立于蓮花座,連同佛壇高16.08米,因其本面頭頂有10個小頭像,故稱十一面觀音像。她面相端莊,盛裝飄灑,身體略向前傾,腹部微突,右手抬起,左手下垂做接引狀。
一、位置、尺度
十一面觀音像位于觀音閣建筑內(nèi)槽中心偏北,體高15.250米(不包括須彌壇),體寬4.796米,體厚3.90米,其中,本面高0.70米。像穿過閣中層矩形、上層六角形空井,直達閣頂斗八藻井,頭部稍向西南傾斜,左手下垂至矩形空井稍上,右手抬起于六角形空井稍上。觀音像的位置和尺度是納入觀音閣建筑的構圖,以及獨樂寺建筑布局,乃至薊縣古城城市設計構圖之中的。
首先,十一面觀音像是觀音閣建筑的主像,位置偏北一些,可以多留一些禮佛空間。其體量高大,又與閣內(nèi)槽空間極為協(xié)調(diào),狹小空間內(nèi)塑造高大的宗教塑像藝術形象,獲得崇高威嚴的藝術效果,給參拜者充分的參拜體驗,在內(nèi)槽空間的地面南面及東西兩側(cè),仰視觀音全貌,登上矩形內(nèi)回廊,近觀塑像華麗的衣裙,在三層,平視觀音神圣容顏。
從室外進入閣內(nèi),隨著視線距離的縮短,視角的抬高,高大的塑像由下而上顯現(xiàn)出來,穿過兩層樓面,幾乎透過閣頂,令人嘆為觀止。加之大閣上層門窗打開,光線投泄到塑像頭部,腰部因暗層光線昏暗,塑像通體處于光影明暗隱顯的變化之中,令人有高聳入天、栩栩欲動之感。
觀音像與山門也存在密切關系,參拜者踏上山門臺階跪在地上便能透過觀音閣三層正中門窗看到觀音頭部,在山門門檻處站立能看到觀音像的智慧雙眼。
另位于獨樂寺南300多米的白塔也是觀音閣內(nèi)十一面觀音像的“目光焦點”。觀音像與觀音閣、山門、白塔這種全方位的設計,獨具匠心,表現(xiàn)了古人追求完美、精致的審美情趣。
二、構造與力學穩(wěn)定性
觀音像為木骨泥塑像,從塑像腋下的孔洞可以看到部分內(nèi)部構架及附著木構架外框的木板。內(nèi)部木框架由許多短木搭接而成。骨架上釘木板形成粗輪廓,木板外以草束填充,形成外形,再覆蓋草泥層進一步成型,最外層用含纖維類的細灰塑造細部。
在觀音像胸部高8.2—9.7米處有上下兩道鐵箍被拉桿固定在二層普拍枋上和三層柱根上。十一面觀音像歷經(jīng)千余年滄桑,依然聳立不倒,堪稱奇跡,這與其構造設計符合力學穩(wěn)定性直接相關,值得深入研究?,F(xiàn)狀塑像有不少大小裂縫,局部空鼓現(xiàn)象,且通體向西南傾斜,腰部出現(xiàn)貫穿性大裂縫,這些情況說明穩(wěn)定性也許開始出現(xiàn)風險,需對其進行力學穩(wěn)定性計算,根據(jù)結(jié)果探討如何對其進一步支護與加固。
三、形象構成
(一)健康勻稱的身材
十一面觀音體型碩大,身材比例勻稱。站立姿勢,雙腳分開距離較大,前腳掌分別向外側(cè)撇開,這種站立更顯頂天立地的氣魄。觀音體型健美,身材比例很協(xié)調(diào),穩(wěn)定站立中身體稍前傾,腹部稍隆起,兩肩展開下垂。
塑像有一種健康向上的力量,雙足用力踩地使根基穩(wěn)定,長裙流暢的衣褶顯示出臀部和大腿肌肉上提的力量,腰腹部收緊微突,胸腔向兩側(cè)展開,胸背部厚實而平整,頸部挺直,下頷微收,面部肌肉緊實,似有圣潔之光。
塑像似有氣韻流動?!皻狻睆淖阆律穑ㄟ^腿升至腰胯,下半身穩(wěn)定有力量;“氣”又藏于胸和肩背,使胸背結(jié)實?!皻狻弊詈笥芍讣?、頭部發(fā)出去,指尖、頭部也有力量感。
高閣內(nèi),觀音像健康美麗,氣場十足,與建筑和諧,在建筑空間的映襯下整尊造像雍容大度,壯碩而不失靈巧。同豐腴的唐代塑像相比,十一面觀音像身形面容更表現(xiàn)出遼代塑像健碩的風格,但腹部微突和面部五官特征還保存著唐代特征。
(二)十一面的頭像
觀音本面微帶慈笑,束發(fā)戴冠,本面頭頂?shù)墓趦?nèi)圈排列10個小頭或小半身像。
本面黑褐色,面形扁平,長目圓頷,彎眉楔鼻,上眼皮較寬,嘴小唇厚,鼻子長而挺,發(fā)際較低,耳垂大而長,前額有洞,寶珠缺失所致。
頭發(fā)在前額上方的正中向上梳起兩束,再在兩側(cè)各梳4束,直到耳廓又各向下梳3束,每束內(nèi)做淺溝以示發(fā)絲。后腦頭發(fā)中分六束斜向上兩側(cè)攏起兩大束,以冠壓住后又各自從耳后下垂至兩肩各打3個結(jié),在大臂外側(cè)折疊三次到肘部收住。
冠繞發(fā)一周,冠前、后面飾有藍色云字頭造型共6個,正面3個大小一致間隔排列,鑲?cè)M寶珠,每組三枚,后面3個云字頭造型連接排列,中間的大許多。冠的兩側(cè)各有紅飄帶,各飾一花苞(左側(cè)缺失),在耳后打三次折疊下垂至肩。
10個小頭像在冠內(nèi)正側(cè)面有序排列,分4層,從下按4、3、2個,最上層1個排列,第一層4個小頭像正好排在冠正面云字頭造型的間隔空隙之間,第三層的兩個半身小頭像插在第二層的空隙,最上層為大半身小像排在第三層4個小頭像間隔空隙后面。10個小像從正面看排列合理有序,能見全貌,背面由于冠后半圈遮擋,只見最上層小頭局部,估計冠后面高的云字頭設計是為遮擋作用達到觀音頭頂整體美觀。
所有小頭像面、耳部為金色,面相均彎眉、直鼻、睜目、閉嘴。深藍頭發(fā)高高束起,戴淺藍邊紅冠,可見服飾為紅底淺藍云紋。頭部造型突出以本面為主的十一面,與同時代的造像比,冠矮,尤其正面矮以突出十面小頭像,小頭像從正側(cè)面看錯落有序,從后面則顯亂,故冠在背面做高,以擋住小頭像。
(三)寫實的手
手臂及手黑褐色,與前胸、面部顏色一致,肌肉有緊實感。兩手臂掛著,垂至蓮臺的飄帶很圓潤。左臂下垂并在肘部彎曲約120°,小臂上抬,左手五指彎曲成蘭花狀,右臂下垂,在肘部彎曲約45°,右手上抬也作蘭花指,手掌厚實,掌心兩道橫向手紋,手指纖細靈巧。雙手也是很有力量,指尖似有氣血流動。
(四)華麗的服飾
華麗的衣服為長裙、短裙、披肩共計三件,佩戴頭冠、項圈、綬帶、大瓔珞和手鐲。短裙外面紅腰帶在前面正中掛長至蓮臺的綬帶,帶子里外兩層,正面深藍色,背面黑藍色。
長裙右袒,鑲纏枝蓮寬邊,長裙上半身的左肩和腰腹部可見,圖案主要是腰腹部大朵的荷花及胸前裙邊的小荷花,另外還有一些云朵圖案,顏色以紅綠藍為主,由于上身的披肩和下身的短裙穿在長裙的外面,使得長裙在上半身背后、腰臀部不得見。從大腿往下也是長裙可見的范圍,紅底,有翔鳳、飛龍、云朵、水紋的圖案,顏色為黃、白、綠色。長裙拖地,且身后兩側(cè)的裙角被大瓔珞拖住。
長裙外紅腰帶圍系短裙,短裙有半圓形排列的裙腰邊,腰帶之下短裙垂至觀音大腿根部,短裙在身前右側(cè)和裙角處鑲寬黑邊,前后側(cè)面均可見,蓋住里面的同范圍長裙,白的底色,圖案為寫實的纏枝牡丹,紅花綠葉,深褐色枝干,在粗的枝干處有隨意涂抹的深藍色,很粗劣,估計后補色。
觀音前胸坦露,后背及兩肩著披肩,披肩紅底鑲邊,披肩在兩肩部的圖案為藍的、綠的云朵,后背以飛龍圖案為主,兼有云朵。披肩在后背垂至短裙上邊,兩側(cè)至大臂中部,披肩在身前極具特點,兩端從大臂中內(nèi)側(cè)變窄成長長飄帶,左端垂到腰腹部橫打一個弧度繞到上抬的右手臂,從右手臂外側(cè)又下垂至蓮花座右側(cè)(西側(cè)),右端垂到膝蓋向左橫打弧度繞到下垂的左手臂,從左手臂再下垂至蓮花臺左側(cè)(東側(cè))。
披肩下垂的飄帶滿是花草圖案,深褐底色。這一部分的圖案與披肩外鑲邊一致,別處外鑲邊里面還有一道邊,好像是密排的如意頭造型。觀音佩戴飾物包括頭冠、項圈項鏈、綬帶、大瓔珞、手鐲。 冠為矮冠,前文已介紹。
綬帶在膝蓋上端用金色繩線穿一圓環(huán)碧玉,碧玉深藍色,寬帶末端斷開一小段,估計后補時修復錯誤所致。最后一段應是原始造型的末端,褶紋煩瑣,圖案顏色與綬帶主體差異很大,末梢褶紋中還系有三顆珠子,并帶裝飾布穗。始終貫穿寬帶的長串珠不是與帶子一體,而是另外飾品——大瓔珞寶珠的一部分。
項圈項鏈為如意、云頭造型扭結(jié)成一體的圈狀體綴滿各種寶珠、珠花、玉墜的集合體。綠色項圈,在胸前有三個云字頭造型,項圈上不僅鑲嵌寶珠,而且還掛有一串瓔珞,瓔珞由粉色雙珠鏈穿制各種寶石玉墜而成,掛在項圈上。
大瓔珞掛在長短裙外,披肩內(nèi),也許與胸前項圈是一套。大瓔珞由金色大串珠穿制各種不同顏色形狀的鑲寶珠的珠花組成,身前披肩下垂的兩個大弧度壓在其上。大瓔珞從兩肩垂到體前腹部交叉X形,同時又有兩段垂到體后,體前交點處穿一碩大整體珠花,整體珠花由中間大珠花和周圍5個小珠花組成,由于碩大整體珠花的加入,兩串聯(lián)珠變成四段,其中兩側(cè)4個小珠花系住4段聯(lián)珠,下面兩段向體側(cè)后與身后的兩串聯(lián)珠相交接,拖住長長的裙角。最下面小珠花另系住一節(jié)聯(lián)珠并入綬帶,從綬帶中央垂到蓮花臺。手鐲圓環(huán)狀,手腕佩戴雙手鐲。
四、結(jié)語
獨樂寺的十一面觀音造像不僅與觀音閣建筑的空間設置協(xié)調(diào)適應,而且與山門、白塔密切聯(lián)系,表現(xiàn)出古人在塑像與建筑布局設計上的巧思;木骨泥塑的高大巨像屹立千年,實屬難得,體現(xiàn)力學穩(wěn)定性的高超水平。從塑像的形體形象來看,十一面觀音像也是難得的藝術珍品。獨樂寺的十一面觀音像在創(chuàng)作上是成功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和社會風貌,給現(xiàn)代人帶來豐富的審美體驗和心靈震撼,在很多方面值得借鑒學習。
作者簡介:趙智慧(1975-),女,漢族,天津人,本科,館員,研究方向:文化遺產(chǎn)保護;高樹影(1974-),女,漢族,天津人,本科,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文化遺產(chǎn)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