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芳
關鍵詞:英語課堂;提問;目標性;藝術性;主體性
提問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項藝術活動。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母林斯基說過,“學生的注意力就像一只極易受驚的小鳥,當你走進時,它馬上會飛走;當你抓住它并把它關起來時,以后就別想再聽優(yōu)美的歌喉?!币虼?,教師提問時,要十分注重方法和技巧,以強化學生的認知。
英語課堂提問是啟發(fā)式教學的手段之一,往往被應用于整個教學活動中,成為聯(lián)系教師和學生思想活動的紐帶,開啟學生智慧的鑰匙。這種教學手段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作為一門語言教授學科的英語課,它的課堂教學過程應最接近日常的交際環(huán)境。
一、明確“提問”的目標性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它支配、控制和調節(jié)著整個教學過程。任何教學活動都要圍繞某個教學目標展開,“提問”教學的目標,我想主要是能啟發(fā)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興趣和促進學生發(fā)展。
(1)能啟發(fā)學生思維。教師要善于提一些學生在課文中找不到現(xiàn)成答案,而又與課文關系十分密切的問題,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以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引起學生的探索活動,并在探索活動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如在講授《Go for it》九年級(上)Unit 3.section A 3a時,在課文學習之后,巧妙的通過二個開放式的提問:1.What will you do if somebody doesnt unde~tand you?2.You have different ways to deal with your problems.But which one do youthink is the best? Why?讓讓在討論中各抒其見,分析比較得出結論。
(2)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出發(fā),引人人勝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啟發(fā)性的問題,用科學的、藝術的、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去積極思維。如在講到《Go for it》九年級Unit 9.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導入第一課時,采用先讓學生聽一首學生非常熟悉的音樂,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問:Do you likethis piece of music?然后陳述自己的觀點,I like music that is gentle.What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論,在很濃的學習興趣中轉入正題。
二、注重“提問”教學的藝術性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母林斯基說過,“學生的注意力就像一只極易受驚的小鳥,當你走進時,它馬上會飛走;當你抓住它并把它關起來時,以后就別想再聽優(yōu)美的歌喉?!币虼耍處熖釂枙r,要十分注重方法和技巧,以強化學生的認知。
(1)提問表述要清晰。教師對學生提問的時候,提問表述應該嚴密、詳細和清楚,為學生思考指出明確的焦點和方向,避免模棱兩可。清晰的提問會提高準確回答問題的可能性。如《G0forit》九年級Unit6導入時,如提問“What aye the important inventions in china?學生會感到茫然,因為中國的重要發(fā)明有很多,因此,可以把上述問題改為“Whatai'e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in the ancient china?”,這樣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向就很明確,能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準確性。
(2)提問機會要均等。要給予每個學生均等回答問題的機會。在課堂提問時,要盡量照顧到多數學生,兼顧少數學生,有時可采用多題聯(lián)系提問法,就是先提出一個問題,然后讓座位前后、左右順序回答,使每個學生都有練習機會,這樣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有明顯的幫助,當然,對成績好的同學,可將問題的難度增大,以促使其更好的發(fā)展。如在講解《Go for it》九年級Unit 10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單元時,討論What ai'e you supposed to do when you meet someone for the first time?讓學生按順序回答,使每個學生都能表達一下自己的見解,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進一步問“Why?”.
三、要突出“提問”教學的主體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明確提問不僅是教師的權利,更應是學生的權利,讓學生大膽設問,或教師回答,或學生回答,師生通過互換角色能促使學生認真學習,獨立思考,不斷總結歸納,切實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真正使英語成為交流性語言。
(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想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一些新穎別致、妙趣橫生,能喚起學生求知欲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想探個究竟,想問個為什么?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提問”意識。如教學《Go fnr it》八年級下Unit 9.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section B第二課時,通過展示各地迷人的風光圖片,創(chuàng)設去各地旅游的情景,直觀地呈現(xiàn)新詞,讓事先預習好的學生有展示自己的平臺,教師在闡述自己的預測之前,讓學生有充分的空間去猜測,給他們真正的“說話權”和“提問權”。
(2)競爭合作,讓學生善問
在課堂上,要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探索的時間,尊重學生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問題。如在教授《Go fnrit》八年級(上)unit 5 Section A 3b中有一段對話,這段對話是電視訪談節(jié)目中主持人與嘉賓之間的一組對話。在學習這段對話的過程中,我們不是簡單地進行翻譯、語言點的講解,而是設計了一個四人小組的活動,讓學生仔細閱讀該段對話,與同伴討論并歸納出電視訪談節(jié)目中主持人與嘉賓間對話時常用的句型。為了使學生的歸納更有層次性、更系統(tǒng),我們呈現(xiàn)了3個問題,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在討論之后,請同學把討論結果與大家共享。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活動成為英語教學的追求,有效的課堂“提問”教學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處于活躍狀態(tài),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能力;能開拓學生思維,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艱辛與快樂,并思考一些深層次問題,從而使身心得到發(fā)展??梢哉f,追求課堂“提問”的生動活潑已成了教學改革大背景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