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玲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的閱讀學習中,不再局限于對于文章生字詞語的學習和認識,而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所描繪的事物特點。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的閱讀教學中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深刻剖析和適當拓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過程中,拓展延伸有多種途徑可切入,類型可謂千姿百態(tài),但更關鍵的問題還是在于怎樣的拓展是積極有效的。本文立足于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展開討論,主要分析了當前現(xiàn)狀問題及相關的實踐對策。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拓展教學;對策研究
“拓展”,顧名思義即開拓、發(fā)展。語文教學中的拓展指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實現(xiàn)知識由課內(nèi)向課外適當延伸,進行思維的發(fā)散性、創(chuàng)造性訓練,以拓展學生視野,吸收更多信息和知識的教學過程。語文閱讀是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它對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如果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只讓學生限于課本內(nèi)容的閱讀,遠遠不能滿足語文學習的目標要求。為此,需要以教材文本為基礎拓展和延伸學生的閱讀和知識面,夯實學生的基本語文基礎。
一、小學語文閱讀拓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缺少閱讀目標導向,盲目寬泛式閱讀
據(j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學生在進行課外拓展閱讀時,無法自行確定閱讀書目,往往是同學推薦或者家長購買。但這樣的現(xiàn)狀也導致了學生選擇的課外書大都過于功利化,只重視與考試有關的書和老師推薦的名著閱讀。這一類型的書籍閱讀固然重要,但是學生自己無法正確選擇閱讀目標,盲目寬泛的閱讀,沒有明確的指向性,導致一些科普以及人文性很強的作品學生涉獵的較少,對于人文社科這類緊貼生活實際的書目的關注度也偏低。其次,學生在閱讀之后沒有對閱讀的內(nèi)容加以深層次地理解,導致了老師讓學生談自己閱讀的感受,不知從何說起的問題,或者是抓不住問題的核心,不知道如何把文中的關鍵句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看法等問題。
2.缺少主動閱讀興趣,完成任務式閱讀
據(j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大部分小學生本質(zhì)上對于課外閱讀和具體的閱讀拓展不感興趣,在教師布置閱讀任務,開展閱讀拓展活動的時候關注度和參與度不高。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狀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對于拓展閱讀的興趣不高,在面對教師或者家長提出的閱讀任務和拓展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時候,只求完成任務,而并未真正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其中,深化文章閱讀理解能力,拓寬自身閱讀視野。所以,導致學生閱讀面不廣,閱讀層次不夠深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學生閱讀興趣薄弱。
二、明確小學語文閱讀拓展教學要求。
雖然教材課文是閱讀的基本學習資源,但新課標規(guī)定了各年級的閱讀量,要達到課標要求,就需要把文本閱讀和拓展閱讀有機結合起來拓展閱讀內(nèi)容。通過對學生的閱讀引導,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不但自主閱讀,而且還要進行合作交流,既要讀有字的書,也要積極參與各種活動,讀“無字的書”,使學生的閱讀空間得到拓展。隨著網(wǎng)絡和多種閱讀媒體的普及,還應該積極拓展學生的閱讀方式,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閱讀中的作用,更好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拓展閱讀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主人。進行拓展閱讀要堅持以學生為本、以文本為基礎、注重以開放性為原則開展閱讀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氛圍,引導學生把拓展閱讀變成自覺行為。
三、小學語文閱讀拓展教學的對策研究
針對小學生的閱讀拓展教學可從兩方面分別展開,一是針對一篇文章進行拓展閱讀,深刻剖析文章主旨和思想感情,然后舉一反三繼續(xù)拓展;二是擴充學生的閱讀面,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進而豐富學生在閱讀層面的內(nèi)容和知識。
1.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快樂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論是提升學生任何方面的能力,都需要首先培養(yǎng)起學生的興趣才行。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好奇心強,個性貪玩的特點,所以首先培養(yǎng)起學生對于拓展閱讀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要讓學生主動閱讀,快樂閱讀。拓展閱讀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拓展的良好習慣,形成每閱讀一篇文章就針對這篇文章進行深度研究和橫向擴展的良好習慣。
2.確立學生閱讀導向,指引學生目標閱讀、方向閱讀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和幫助。學生在進行課堂閱讀和課外閱讀的時候都難以自我實現(xiàn)拓展,需要教師或者家長予以幫助。教師在課堂中,要立足于教材文本,把教材文本作為閱讀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延伸,以此來豐富閱讀的內(nèi)容,一是在課文的難點上拓展。對于小學生來說,其生活經(jīng)驗與閱歷較淺,綜合知識的底蘊不厚,在課文閱讀學習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難點問題。除了教師的重點詳細講解外,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學生通過對此問題進行深入廣泛的閱讀來提高其理解與感悟能力,從而解決難題。如在教學統(tǒng)編教材六年級上冊《好的故事》一文中,有很多詞句學生不能理解,不能理解作者為什么要發(fā)“好的故事”為題目,這個故事的美麗、幽雅體現(xiàn)在哪里,于是我便推薦學生課外去閱讀魯訊的《野草》及馮雪峰的《論<野草>》。二是在能力發(fā)展點上拓展。開展閱讀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因此,拓展閱讀要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要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例如,在學習了《宇宙生命之謎》這一課時,學生就會對宇宙生命問題及天文科學有濃厚興趣,此時教師可根據(jù)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索結論等方面內(nèi)容,讓學生拓展閱讀《宇宙索奇》,這樣不但能拓展學生的視野,還能培養(yǎng)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精神和能力。
3.傳授閱讀技巧,幫助學生科學閱讀
閱讀技巧是整個小學階段學生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也是小學語文教師的目標所在。也只有當學生掌握具體的閱讀技巧,能夠靈活應對不同類型閱讀材料的時候,才能實現(xiàn)學生的科學閱讀。針對一篇文章的反復斟酌,并不是為了吃透這一篇文章,而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通過這一篇文章拓展到其他文章,舉一反三,讓學生真正掌握面對這一類型文章的能力。這其中不乏有很多閱讀技巧,需要學生去牢固掌握。例如,學生在閱讀統(tǒng)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竹節(jié)人》一文時,就應當針對這一篇文章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知道同一篇文章,閱讀的目的不同,關注的內(nèi)容、采用的閱讀方法會有所不同。
4.運用多種活動,提高閱讀效果
讓語文回歸生活,讓語文教學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語文課堂,使教學成為生活的闡述,閱讀成為生活的體驗。我會定期在班級舉行一些讀書活動,以此促進學生在快樂的環(huán)境氛圍中自覺讀書。比如每周一進行讀書心得交流活動,讓孩子和老師、同學探討交流閱讀體會與心得,與大家共享閱讀的收獲,使書籍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這樣就會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拓展閱讀效果。另外每期舉辦讀書知識競賽、讀書演講比賽、講故事競賽、手抄報競賽、讀書心得寫作競賽等。通過多種讀書競賽活動,促進學生在閱讀中互相合作與學習,共同提高閱讀能力,同時還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的語言思維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有效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拓展教學,要求教師用最短時間,最有效率地完成教材里的教學任務。其實解決這個問題,不應當只由教師單方參與,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也參與進來,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柳波.小學中高段語文閱讀拓展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8(0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