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梅
摘? 要:課堂教學是最為常見的教學手段,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我們要重視目標的確定,注重教學信息的反饋,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情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鑒于此,本文主要針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實效性進行相關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實效性;實踐與探究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只有充分占領這塊主陣地,才能切實發(fā)揮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作用,也才能讓學生充分理解、消化、吸收知識。那么如何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呢?現(xiàn)就自己的理念學習和教學實踐,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及強烈的求知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藝術魅力,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表現(xiàn)手段多樣化的特點,充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維持在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我設計的課件總是力圖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效果逼真的聲響,給學生以多種感官的刺激,激起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興奮點,達到學文興趣慣穿全文。例如《鳥的天堂》一課,我設計制作了精美的,興趣盎然的多媒體課件。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想象鳥的天堂是怎樣的景象。接著讓學生欣賞多媒體課件中遠處看到的鳥的天堂:學生議論開了“那是一片樹林”、“那是一座小島”……到底是什么,我們走進瞧瞧。“噢,原來是一棵大榕樹”。接下來播放眾鳥紛飛的場景。鳥的叫聲、不同顏色,不同鐘類的鳥隨著拍掌聲齊飛,讓學生們看得眼花繚亂,心花怒放,也跟著在拍手。有的把自己當作鳥也在飛舞。以上教學,學生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對鳥的天堂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學習課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在這種情境下自然而然地轉向于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這種采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效果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所無法比擬的。
二、明確課堂教學目標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即課堂的啟明燈。走在教育最前線的每一位教師,都必須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了解每一階段的教學目標,明確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如上小學五年級上冊的《新型玻璃》這篇課文,我們首先要了解本單元的教材,才能更準確的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再根據(jù)學生特點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本單元共有4篇課文,都是說明性文章,在教學時,除了讓學生掌握字詞句,還要抓住課文的要點,了解最基本的說明方法,并試著加以運用。因此,《新型玻璃》就可以分兩課時來教,第一課時解決字、詞,積累詞匯,了解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第二課時學習說明文的一些基本方法,然后通過活動加以運用,如“我是小小推銷員”、“產(chǎn)品推銷會”等。這樣即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知識生成,學得也輕松活躍。因此,目標明確了形式再怎么變花樣都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會使一堂課顯得空洞無物。
記得我曾聽一位教師上過一堂《小蝌蚪找媽媽》,這堂課中這個老師首先帶著小朋友了解故事情節(jié),接著唱起了這堂課里《小蝌蚪找媽媽》這首歌,而后又帶著小朋友跳起了《小蝌蚪找媽媽》的舞蹈。整堂課同學們說呀、唱呀,跳呀,學得非常開心,可到頭來沒有一位學生能完整的將課文讀一遍,碰到生字新詞就卡殼。其實看似熱鬧非凡的課堂沒有收到任何實效。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教師只注重表面形式,沒有明確的目標。將語文課上成了音樂課,表演課,使語文課變味了,這是現(xiàn)行教育理念之大忌。
三、教師指導要有效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痹谛抡n堂教學的理念指導下,教師要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大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墒钦n堂教學仍需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教師的作用不但沒有被削弱,反而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老師不僅要是課程的開發(fā)者、教學活動的設計者、主持人,還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教學的傾聽者、激發(fā)者。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在我們的教學中應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積極探索實施新策略,讓學生通過親身經(jīng)歷、自主探究、實踐應用等主體活動去親近文本。
四、師生互動,讓教學的雙邊更加明朗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活動的過程,必須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過程的主體,換句話說,教師的教只是外因,學生的學才是內(nèi)因。根據(jù)內(nèi)因決定外因,內(nèi)因為主,外因為輔的特點,教師應著眼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采用各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善于捕捉學生學習的疑點,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同時,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想做到這一點應以學生主體作用為基礎,否則,離開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學習就可能失去方向,也不可能取得學習的高效益。當然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一定要結合起來,也就要在發(fā)揮教師主導的前提,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教師應貫穿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啟發(fā)的原則,師生共同參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教學的實效性,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師日積月累,不斷總結、反思,不斷地學習才能逐步做到。只有在自己的教學教研過程中,以教學是否有效、是否高效為標準來衡量、評價每一堂課,并不斷地總結、反思,才能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向著有效、高效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