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霞
摘要:信息化背景下,廣播電視作為大眾傳媒的載體和途徑,在傳統(tǒng)媒體領域對我國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近些年來,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為基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提供了新的發(fā)展形式。人們觀念不斷轉變,對傳媒工作也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為了更好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促進編輯水平的提升,本文針對信息化背景下基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意識的重要性進行了客觀、全面地分析,并提出了科學的策略與方法,希望能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背景;基層廣播;新聞編輯;優(yōu)化策略
在傳統(tǒng)媒體發(fā)展中,廣播電視是新聞資源的主要發(fā)展形式,具有時效性強的特點,與其他傳統(tǒng)媒介相比,具有更多的優(yōu)勢。從某種程度而言,廣播電視節(jié)目質量的優(yōu)劣,與新聞編輯人員的編輯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關系,特別是在信息化背景下,依托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廣播電視媒體的優(yōu)勢不斷減少,基層廣播電視新聞的發(fā)展受到了沖擊。因此,必須結合實際發(fā)展現狀,加強對于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的編輯意識的培養(yǎng),并針對性的進行工作改進,可以有效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水平。
一、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意識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新聞時效性
廣播電視新聞在報道過程中,為了真實還原新聞的實際發(fā)展進程,新聞編輯人員如果想要完整的對事件進行準確報道,才能使新聞更加具有價值。新聞編輯人員的編輯意識對新聞的播出效果產生重要影響。新聞編輯人員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將事件的來龍去脈進行準確表達,并設置醒目的標題,吸引觀眾進行閱讀。這需要新聞編輯人員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同時也是保證新聞真實性的關鍵[1]。
新聞編輯人員的編輯意識,能夠在危急事件的報道中,促使新聞工作者對畫面進行有效處理,并將不同的畫面進行銜接。
(二)有助于提升新聞質量
在對新聞事件進行播報時,新聞編輯工作者應該深刻意識到新聞編輯工作的重要性。針對某一事件的報道,雖然不同的工作流程之間不存在關系,但是其實會互相影響,缺一不可。例如“汶川地震”這一事件,新聞編輯人員需要對該事件進行編輯,為了防止新聞報道與實際出現偏差,新聞編輯人員必須對該事件進行真實還原,準確把握新聞的關鍵點。因此,后期編輯工作必須認真對待新聞編輯工作,以真實性為原則進行編輯和處理,防止新聞報道出現失實現象[2]。
從中可以看出,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人員的編輯意識的提高對保證節(jié)目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將實際報道內容與編輯制作相結合,以保證新聞效果為工作開展的關鍵,進行新聞事件的編輯處理,并對新聞內容進行主題確定,通過設定的主題進行新聞引入和探究。當新聞編輯人員準確了解事件的全部過程以后,從新聞整體出發(fā),進行節(jié)目的設計,合理安排節(jié)目重點和鏡頭順序,使觀眾通過簡短的新聞報道,就可以快速掌握事件的發(fā)生過程。
二、信息化背景下基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策略與方法的改變
(一)提升思想意識高度
對于信息化背景下基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來說,提升編輯意識,不僅僅只是為了迎合觀眾的內心需求,提升節(jié)目播出效果,同時也為了發(fā)揮電視廣播媒體的輿論引領作用,將新聞事件及時、準確地向觀眾進行真實還原,使觀眾正確了解和認識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為此,新聞編輯人員的思想意識和認知高度對新聞編輯工作的效率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實際新聞編輯工作中,廣播電視編輯人員需要與真實事件進行接觸,其中人情冷暖各有不同,需要新聞編輯人員保持清醒的頭腦,對事件有正確的分析能力,從自身出發(f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3]。
在具體的事件編輯中,對于新聞編輯人員來說應該積極發(fā)揮自身的作用,對公眾進行正確的思想引領,促使社會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對社會事件有更加正確的認識和解讀。另外,在新聞采編后和采訪階段,針對不同事件的報道,新聞記者的正確觀念和先進的思想意識,能夠從源頭保證新聞的時效性,使相關新聞編輯人員可以正確看待自己的工作,將新聞進行真實還原,以正確的價值觀念對人們形成積極的影響,充分發(fā)揮新聞傳播的真正價值。
(二)提升寫作與創(chuàng)作能力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的編輯意識與寫作、創(chuàng)作能力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如果新聞編輯人員的寫作和創(chuàng)作能力有所增強,那么編輯意識也會迅速提升。當新聞事件發(fā)生時,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需要對整體的事件進行分析和總結,以凝練、易懂的文字對事件進行闡述,并以中立的態(tài)度對新聞事件進行剖析和點評。只有當新聞編輯人員具備良好的寫作和創(chuàng)作能力,才能將其運用到實際新聞編輯工作中,并以此提升新聞稿件的魅力,發(fā)揮新聞媒體的真正價值[4]。
在實際新聞編輯工作中,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應該注重實際經驗的積累,加強自身學習力度,堅持新聞閱讀與學習,并從其他新聞稿件中進行研究,學習其優(yōu)秀的新聞編輯方法。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傳輸非常迅速,許多新聞的標題與實際新聞內容存在嚴重的不符。雖然醒目的標題會吸引更多的人進行閱讀,但是如果僅僅只是利用標題進行新聞炒作,與廣播電視新聞的播放原則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也不符合相關新聞編輯的原則。
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應該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積累,加強自身學習,對相關知識進行系統(tǒng)性的掌握,從整體提升自己的編輯水平。在實際新聞采編過程中,新聞編輯人員需要與編導進行有效配合,以保證新聞的正確傳播,使新聞內容更加具有實用性,發(fā)揮真正的價值。
(三)提高新聞編輯的數據轉化能力
對于傳統(tǒng)媒體來說,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及時獲取新聞輿論的正確導向,還可以對新聞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新聞編輯人員在對新聞進行編輯時,應該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從整體提升新聞傳播的時效性,保證新聞價值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現。在具體的新聞編輯工作中,新聞編輯人員應該將數據收集等工作程序進行結合,例如在信息資源平臺的基礎上,利用信息工具對用戶特征進行分析,對不同的新聞事件進行不同方式的編輯,實現多角度、多層面的新聞傳播,增加新聞的可靠性和真實性[5]。
(四)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
創(chuàng)新性是信息背景下,基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總體要求,只有不斷結合現實發(fā)展實際,進行創(chuàng)新性研究,才能提升基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整體工作效率,發(fā)揮新聞的真正價值。因此,新聞編輯人員必須不斷進行思想創(chuàng)新,努力提升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應該沖破傳統(tǒng)工作方式的束縛,在采訪觀念、方法等方面進行針對性的創(chuàng)新,以提高編輯水平為出發(fā)點,與信息化背景下的工作方式進行徹底的結合。例如,在新聞寫作過程中,應該充分結合現代社會發(fā)展實際,擴大新聞閱讀觀眾的范圍,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新聞閱讀的隊伍中,引發(fā)觀眾的思想共鳴[6]。
從信息化背景下基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現狀來看,媒體應該積極發(fā)揮其具有的特殊引領作用,對輿論進行正確引導。廣播電視媒體的新聞編輯人員,應該樹立正確的新聞編輯意識,以便于更好地適應信息化背景下的媒體環(huán)境,并進行工作的展開,推動信息化背景下的基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創(chuàng)新。
三、結論
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編輯意識的不斷提高,對廣播電視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具體的編輯工作中,應該采取提升思想意識高度、提升寫作與創(chuàng)作能力、提高新聞編輯的數據轉化能力、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的有效策略改變,從而更好地提升新聞節(jié)目的效果和質量。
參考文獻:
[1]陶麗娟.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的編輯意識及提升策略探討[J].傳播力研究,2018,12 (04):74-75.
[2]趙剛,王曉飛.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的編輯意識及提升策略淺談[J].新聞研究導刊,2018,59 (15):200-202.
[3]田桂芳,張玉燕,李依曉.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的編輯意識及提升策略初探[J].新聞傳播,2018,12 (20):88-89.
[4]劉永,楊子怡.小議電視新聞編輯人員的編輯意識及提升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6,22 (22):142.
[5]沈媛媛,邵雨桐,蔣依依.淺談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的編輯意識及提升策略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7,18 (18):180-181.
[6]劉晶,張子軒,李學義.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的編輯意識及提升策略淺談[J].西部廣播電視,2016,88 (13):17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