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藝敏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云實訓”電子信息系統(tǒng)在教育實踐中的運用逐漸廣泛,其在構建學生網絡學習平臺、整合學生賬號信息、拓展信息化教學學習資源、網絡化平臺操作等方面都發(fā)揮了較大的作用。利用“互聯網+”平臺,教師可從多方面提高中職德育教學效率與質量,解決當下中職德育課教學的一些問題。本文以云實訓為背景,對基于“互聯網+”平臺中職德育課教學手段進行初步研究。
關鍵詞:云實訓;互聯網平臺;中職德育;教學手段
引言:
德育課長期以來受到傳統(tǒng)教學形式的影響,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單方面給學生傳播知識。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效率都將受到負面影響。“互聯網+”平臺的構建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完善的實訓學習空間,提高德育教學的時效性。
一、基于“互聯網+”平臺中職德育教學手段的應用分析
(一)豐富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完善德育課教學資源
德育課對中職學生而言是提高其自身道德修養(yǎng)、職業(yè)素質的必修課,因此德育課設計的內容范圍大,層次多樣化,需要學生發(fā)揮較強的綜合整理能力與實踐能力。而中職大多數學生此前學習成績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無論是知識基礎還是責任意識都不足夠,因此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對其學習質量而言完全沒有保障。利用互聯網技術,教師可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提供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將教學信息多層次多方面地傳授給學生,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并提高其吸收效率。以中職德育教育關于職業(yè)道德一課教學為例,在依法治國版塊內容,教師可提前為學生提供以”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實踐“為主題的討論課題,讓學生利用空余時間與課堂預留時間收集整理多種形式的資料,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展示[1]。課堂展示后,不同小組之間相互點評討論,以此討論交流為基礎,學生不僅可以深化對法治之國的理解,也能從政治資料上了解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實踐之間的關系,進而形成較為全面的理論知識認知。這時教師根據課本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tǒng)化的講解與引導,學生便可以將知識進一步系統(tǒng)化地吸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經過多方面的學習與了解,激發(fā)其學習欲望與觀察能力的發(fā)展,可真正發(fā)揮德育教學的作用。
(二)強化德育教學的科學性、有效性
中職教育中德育課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發(fā)展學生積極生活學習態(tài)度等責任,但是長期以往的傳統(tǒng)化教學采用口頭傳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不能較好地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以互聯網平臺,以現代化教學設備與技術,強化學生的“實訓”體驗,進而提高其德育課程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利用互聯網平臺,教師可以對大量教學資源進行對比分析,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學習特性與吸收程度,選擇適合其學習的教學資源。以德育課程中職業(yè)教育知識點為例,教師需要使學生意識到職業(yè)規(guī)劃與自我定位的重要性。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前提前為大家準備有關校友成功就業(yè)或創(chuàng)業(yè)的視頻,以優(yōu)秀學長學姐的實際經驗使其認識到科學合理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與自我定位的實際價值。學生在觀看視頻后可發(fā)表自身看法,結合這些看法,教師可引進教學內容,使同學更容易接受。除此之外,部分職業(yè)互聯網平臺上還有特定的職業(yè)體驗模擬空間,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后,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模擬體驗,增加其實訓感受,深化其知識點理解程度。
(三)落實德育教育的三貼近原則,進一步強化德育課程教學效率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德育課程的重要性逐漸被廣泛認知,根據相關文件對德育課程的貼近實際、生活、學生的規(guī)定,在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課堂主體,課程設計應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與學習能力。對此,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一系列網課、微課、單元課程極大滿足了德育課程的創(chuàng)新教學需求。以此為基礎,教師可以將互聯網轉化為重要的教學媒介,對課堂實訓進行記錄與觀測,將其發(fā)布到專業(yè)論壇或平臺上,通過構建板塊化討論組與其他業(yè)內教師進行教學理念、教學思想等方面的討論[2]。同時,所有這些教學資源都應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其進行統(tǒng)一化管理,實時更新。另外,相關教學平臺上還可以開辟一個專門的測試系統(tǒng),學生可以定期到平臺上進行自我檢驗。因此,教師需要對所有知識點進行科學整合與分析,保證教學學習資料的準確性與時效性。利用互聯網平臺,學生可增加其云端實訓的機會,無論是情境模擬、辯論演講還是相關比賽參與,學生都可以從中得到良好的實訓體驗。經過長期的合作討論,學生可養(yǎng)成健康的合作創(chuàng)新意識,形成合作、互動、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學習氛圍,強化學生的學習吸收效率。
除此之外,利用云實訓實踐系統(tǒng),可以建立一套從硬件設施到軟件配套的多媒體平臺,為教師課堂教授提供簽到、實景模擬操作、在線測評、網絡考核等服務,豐富學生認知視野。同時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自助學習服務,針對平時學習知識點較薄弱的部分,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強化學習板塊,全方位完善學生的德育課程學習體驗。
二、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推廣,中職德育教學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科學云端實訓系統(tǒng),為中職德育教育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對此,無論是學校負責人還是教師都應對其有一個充分認識,積極引入實訓互聯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豐富學生學習體驗與吸收比率,從根本上提高中職德育教學質量,發(fā)揮互聯網技術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建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職德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No.614(31):65-66.
[2]王舒萍,戴寧,陳彥彤,etal.基于超星云課程平臺的學習者智慧共生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