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巧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目標改革的不斷深入進行,重視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已經(jīng)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熱點。我國相關部門在《英語課程標準》中已經(jīng)做出了明確的書面要求,即新時代的小學英語教學應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養(yǎng)和愛國品質為中心,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對學生滲透德育是每名一線英語教師應盡的責任與義務,本文將淺談新時代下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滲透徳育。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德育
引文:
為了學生各方面能獲得均衡的發(fā)展,擁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行,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小學英語教學作為我國小學教育體系中一項關鍵的組成部分,教師在英語課堂中滲透德育可獲得良好的效果。小學階段的英語課文內(nèi)容題材廣泛,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如何利用現(xiàn)有的英語教材,讓學生在收獲英語知識的同時,在思想上可以獲得提升與進步、促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養(yǎng)成克服困難的決心是現(xiàn)階段每一名英語教師應重點思考的問題。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大方面著手進行:
1 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和諧的德育環(huán)境
眾所周知,人在處于不同的環(huán)境之中將會被塑造出不同類型的個人形象,學習生活環(huán)境決定著人的情感變化。情境教育具有極為強烈的的感化作用,教師運用此方式教學有助于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1]。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師首先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的德育教學情境,滿足學生心理上的需求。在課堂中,教師學會與學生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彼此相處融洽,相互尊重,使課堂充滿愛與活力,彰顯誠實守信、嚴于律己、助人為樂、合作共贏的良好環(huán)境與氛圍。教師是課堂環(huán)境的打造者,是學生心中的道德楷模,應給與學生足夠的關心與愛。教師應笑對班級內(nèi)的每一名學生,對于學生所犯的錯誤多包容,以多元化的角度去衡量一名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絕對尊重學生的人格,師生間相互平等,確保學生在融洽的師生關系內(nèi)進行學習,在情感上得到熏陶、性格上得到逐步的完善、品德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教授小學三年級英語《Welcome back to school》這一單元的內(nèi)容時,教師在提問學生起立回答問題時需使用“Please”。教師可問學生“Where are you from?”,在學生回答“I come from...”后,教師需向學生表達“Good”、“Super”等鼓勵詞語,當學生對問題充滿疑惑不知如何立刻做出解釋時,教師可以說“Don not worry”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來。教師在授課中不小心叫錯學生名字、讀錯發(fā)音等,可向學生說聲“Sorry”。教師在授課中主動的將上述語言加入課堂,運用于生活實際,學生在一段時間后將會在此教學情景中學會禮貌待人,尊重他人。
2 挖掘教材,創(chuàng)設與課堂相關的情感教育內(nèi)容
教材作為教育的載體,通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nèi)容是進行課堂德育滲透的關鍵。小學英語課本教材其內(nèi)容設置貼近生活,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并兼具內(nèi)容上的科學性、思想上的靈活性及創(chuàng)造性。課本各個單元內(nèi)容涉及顏色、家庭、動物、天氣、旅游、購物、人際關系及自然位置等諸多話題,此類話題中蘊含著諸多的德育因素。教師可以上述課文所述的知識為載體,在此基礎上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環(huán)保、文明、合作等理念的滲透,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獲得思想品德上的培養(yǎng)與熏陶。我國最新的小學英語課程標準已經(jīng)明確指出,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覆蓋五大方面,即英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生情感價值觀、文化上的主觀意識以及學習英語的方式等[2]。教師每一節(jié)課都需去挖掘探尋關于學生的情感教育內(nèi)容。
例如,教師在講授小學英語三年級《My family》這一單元的內(nèi)容時,在整節(jié)課的教學中,需一直向學生滲透愛的主題,讓學生沉浸在濃烈的母愛父愛中,教師此時可借助班級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視頻短片等,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愛。
為有效落實德育滲透工作,教師在進行備課時,必須立足于教材,通過對教材的仔細分析,挖掘教材深層次內(nèi)容,捕捉其蘊含的德育因素,將知識于思想充分的結合,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性的教學。切實將德育內(nèi)容滲透于英語課堂之中。
3 抓準時機,切入德育內(nèi)容
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來源于日常的積累,教師需意識到對學生進行強硬灌輸以及逼迫學生勉強接受等均不能真正的達到教學效果,甚至將會出現(xiàn)反作用[3]。因此,必須杜絕空洞的說教出現(xiàn)在課堂中,教師需做一名“有心人”,時刻關注學生心理上的變化,找準時機,適當?shù)那腥?,適度的教學,長此以往,學生將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德育觀。課堂內(nèi)切實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不是依靠教師進行單純的單一說教,而是教師逐步引導學生,在巧妙的啟發(fā)下,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自己理解并接受教師索要傳遞的德育內(nèi)容。
結束語
總而言之,現(xiàn)階段教師需主義德育滲透的教學的特點,給與充分的重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將德育于英語有機地整合,在日常教學的點滴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
參考文獻
[1]王蒙蒙.小學英語課堂德育滲透有效性之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74.
[2]劉曉霞.英語德育微視角研究[J].淄博師專論叢,2018,03:16-19.
[3]袁婧.小學英語學科的德育價值及實踐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