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云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國家越來越重視普通高校的公共體育課的建設。高校對于公共體育課程的建設也開始由于思政教育進行融合創(chuàng)新,積極的在改進相應的教學模式,加入時代的特色元素促進二者之間的有效結合,對目前的高校教育價值觀進行簡要分析,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建設改革奠定基礎。
關鍵詞: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思政教育
一、前言
隨著我國現階段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經濟的不斷演變,社會的許多大學生都開始應用網絡技術從不同的教育教學平臺上開始吸收知識。與此同時,西方發(fā)達國家也積極的通過網絡影視等對中國滲透意識形態(tài)的,使得我國傳統的多元化思想文化價值觀念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因此高校應該積極地開展相應的思政教育課程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
二、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大學生時期是學生踏入社會的最后一個時期,在此期間對于學生的良好品格以及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具有關鍵的作用。因此對于大學生在學習階段必須要及時的利用部分學校的資源,多學習部分新知識,積極約束自己。高校教師也要進一步的對學生進行嚴格教學,將品質教學融入到學生的社會生產實踐中,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思政課程的學習中。
(一)德育資源與思政課程改革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現階段的體育教育不僅僅只是為了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還是一種人類有意識的身體活動,已經演變成了一種為了實現某種目的而專門設計的技能運動。就如現階段的乒乓球運動,其具有特定的技術規(guī)范和技術要求,為了能夠進行該項運動還有專業(yè)化的人員才能夠進行操作,并且在此過程中,不僅能夠進一步的增強學生的體能,也能讓學生學習到體育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除此在外,由于個體在進行體育運動時,必須要克服由運動所產生的特有的身體困難因素,德育體育運動的存在可以加強學生的內在品質的提升。很多時候,就如在進行乒乓球競賽時,優(yōu)勝劣汰是賽事中一個常有的事,作為乒乓球選手,必須要以平常心對待這項比賽,理性分析事情發(fā)生的結果以及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使得能夠在以后取得更加好的成績。在體育競技中,樹立起自己的目標,增強自身的進取心。體育運動由于其嚴格的規(guī)范程序和比賽規(guī)程,在操作時必須要實行公開公正的原則,有效地培養(yǎng)個體的行為意識規(guī)范,這樣才能夠積極地向社會以潛移默化地傳達一種公平,公正公開的價值原則與價值體系。
(二)公共體育課程與思政課程改革融合的政策依據
在具體的社會實踐中,體育教學是高校教育的一個核心部分,其根本的指導思想是“立德育人”。在課程實踐中,積極主動的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本科生的體育教學之中,是落實高校大學指導綱要的重要要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戰(zhàn)略任務。而公共體育教育課程憑借其“寓教于樂”的體育項目和競賽活動,使得高校學生在強大的學業(yè)壓力下身心得到放松,這樣可以為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基礎,引導學生不斷樹立積極向上的精神和成為品德優(yōu)良復合型人才。目前高校體育課程目標中包含著許多的運動技能課程。就如學習乒乓球來說,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體質身體健康,還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自己的特殊的技能運動。一般來說,人的身體素質是思想道德素質與文化素質的物質基礎,也是一個民族國家強盛的重要基礎。高校體育課程目標中包含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等內容可以通過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的品質,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的思想意志。而目前的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課程的緊密結合可以進一步的根據實際情況將學校的基本的教育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化的貫徹,完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培養(yǎng)具有良好品質的優(yōu)秀學生。
(三)公共體育課程與思政課程改革融合的優(yōu)勢分析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之中,必須要在教學中樹立起學生的正確的思想觀念,規(guī)范學生的其他待人接物的行為準則,將動態(tài)的生活實踐融入到自身的思想修養(yǎng)中。一個學生的良好的思想體系的建立和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要以現階段國家以及社會約定俗成的行為習慣作為基本的標準,且要以此來嚴格規(guī)范自己,對于學生而言,在此期間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將自律的堅持融入其中,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教學方式讓自己以及其他人認可。而公共體育教學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體育運動通過將體育資源與教學資源進行緊密結合,為學生提供一種娛樂的學習方式,將學生的思想品德原則進行內在化的完善。不僅如此,體育的感染力很強,可以在實踐過程中感覺其給自身所來帶來的快感,還能夠通過實際的觀看體育競技運動,收獲許多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具體的社會實踐中,有很多的學員都是通過觀看自己所喜愛的體育運動激發(fā)自己的內在潛力,感染自己的情緒。就如在學習乒乓球運動時,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將自己的內在情緒進行收斂,積極的配合團隊進行打比賽,不能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還要有部分戰(zhàn)術分析,才能夠在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四)公共體育課程與思政課程改革融合的技術分析
通過個體教育教學可以進一步的根據實際情況將自己的實踐活動不斷的內在化,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逐步實現思政教育教學的目標。由于公共體育課其實踐性明顯,學生可以根據其內部的不確定性來將其進行實踐探索,通過參加體育活動和實踐來實現體育的德育功能和價值在參加體育實踐活動中的乒乓球運動,可以直接的體會乒乓球運動所帶來的勝負感,通過在其中的內部發(fā)展進一步的感受教育所帶來的精神品質的培養(yǎng)。在這種運動中弘揚德育與教育型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得學生通過自我的參與和親身體驗形成對思想道德觀念以及價值的理解和認可。因此,在具體的實踐之中,很多的大學生體育課程都與思政課程進行緊密結合,積極的利用體育行為中所展現出來的競爭精神規(guī)則和團隊精神培育使得學生能夠充分的體驗德育教育,更好的理解現階段的體育教育的思想,達到教學成果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對策建議
(一)建立相應的高校體育評價標準
在具體的社會實踐中,高校體育教育教學一直強調以德立人,樹立起相關的體育教育德育功能與思政功能進行緊密結合,積極保證現階段的體育課程實踐之間存在著明確的教學評價體系,但是由于其目標不明確,體育教學中的育人功能已經開始弱化。因此,現階段的體育思政課程要改革必須要高校教委及時的站在國家教育戰(zhàn)略的角度中,積極協調相關的部門建立起高校的體育教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嚴格按照相應的標準實施評價細則,通過評價標準建立起相應的獎懲機制,改善體育教學與思政教育教學進行緊密結合,使得教師能夠嚴格按照標準和細則實施教育教學,發(fā)揮德育教育教學資源的最大價值。
(二)提高體育教育教學教師的思政素養(yǎng)
現階段的體育教育教學教師應該積極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因為不同的教師的行為會對學生產生比較深遠的影響。因此,學校的教師應該加強自身思想政治素養(yǎng)。學校積極為學校的教師提供機會加強對高校體育教學教師的知識理論培訓,利用各級黨校資源,加強學校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積極汲取各地培養(yǎng)的成功經驗。其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體育競技學科,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給人們的感受不同,教育思想目的也不一致,因此,要進一步根據實際情況,定期或者不定期對領導人員進行培訓和知識講解。加強對體育教師思政方面的實踐培訓,還必須要根據不同體育運動的特點結合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教學的實際培訓,使得思政課程能夠主動融合在體育教學課程中。對于部門精品課程的申報和評選等,必須要進一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課程選拔,課程評價,努力培養(yǎng)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教學能力,努力培養(yǎng)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教學能力,狠抓教學質量和教學評價,積極鼓勵學生和教師積極主動進行互動,組織好每一個課程的環(huán)節(jié),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要求,以點帶面,以嚴格的紀律提高教師的思政素養(yǎng)。
(三)設計基本的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教學課程
在具體的社會教育教學中,高校體育教育除了要在課程教育中對實踐進行課程改革,還需要對體育社團以及校內外的競賽進行滲透,使得教育教學能夠在常規(guī)的體育教學中積極的營造出團體氛圍,打造優(yōu)良的校園體育文化資源,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體育教育教學中融合新型的體育運動環(huán)節(jié)改造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體育過程。不僅如此,在具體的社會實踐中,很多的高校學生都在實際的體育教育發(fā)展中開始結合思政教育課程,積極的根據實際條件改善公共體育教育教學方法,并在此期間對其不斷完善,從具體實際出發(fā),做自己的先行者。
(四)對公共體育課程進行設計融合新知識
在具體的公共體育課程之中,除了課堂教學之外,還包括其他很多新的教學方式。比如說通過校內外競賽,做早操以及課外活動的都能夠對德育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并且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對比分析。因此在進行德育內容設計時,教師必須要站在育人的角度為相關的素材進行合理的利用,將其融入到體育教學之中。在此期間,教師必須要營造出一個濃厚的氛圍積極的對校園文化教育進行打造,吸引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程學習中來。將思政教育貫穿到體育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這樣才能夠提升體育教學的教學效果,促進思政教育與體育課程的融合發(fā)展。
(五)實現教育渠道的有效融合
在具體的教育課程實踐中,公共體育課程要與思政教育課程必須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獨立又全面的工作。因此,除了教育主體,目標和內容等要進行融合,對于教育渠道也是必須進行融合的。在具體的實踐中,課程教育的課堂內容,課堂實踐以及課堂會議的全部都要依托于二者之間來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積極地為學生提供穩(wěn)定性的教學教育平臺,使得學生在其中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國家越來越重視公共體育教育教學與思政教育課程的緊密結合。因此,在具體的社會實踐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將政策進行引導,使得高校體育教師以體育教育作為基本載體,提升自身的思政意識修養(yǎng),更新教育實踐理念,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學的親和力和信譽度,不斷的挖掘學生的各項潛能和資源。
參考文獻:
[1]朱曉菱.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內江科技,2017,38 (11):75-76.
[2]鄧曉霞.高等院校心理教育和思政教育相互融合探析[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9 (2):44-44.
[3]張軍.高校課程建設中的誠信教育探析——以體育與健康課程為例[J].征信,2014,32 (3):66-68.
[4]黑龍江省高校社會體育專業(yè)課程體系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5.
[5]鐘小紅,劉玉蘭.試論體育德育資源與高?!八颊n”教育教學的實效性--以體育專業(yè)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3 (8):191-192.
[6]田磊,張彪.江蘇教育學院公共體育課程設置探析[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 (4):126-127.
[7]段星宇.淺談高校思政教育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融合[J].學周刊,2018,No.366 (18):15-16.
[8]廖若宇.探究思政教育與就業(yè)指導教育的融合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 (4):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