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華
摘 要:跟隨“新課改”模式的教學要求,核心素養(yǎng)已經成為我國進行教育改革的關鍵詞匯。而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依舊存在死板陳舊的教學模式、教學目的模糊和傳統教學方式貫穿課堂的教學問題,所以從小學數學教師的角度來說,端正教學態(tài)度,轉變教學觀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就變成了課堂教學的首要工作內容。本文從四個方面詳細闡述了怎樣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達到高效率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以供相關人士研究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高效率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前言
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研究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fā)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考方法和數學應用意識,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學生主要能力培養(yǎng)包括數學意義、幾何觀念、數據分析能力、運算能力和推理能力[2]。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需要教師對學生悉心指導,養(yǎng)成數學性思維,打好扎實的數學理論知識基礎,提高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一、精心設計課堂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心智仍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好奇心更盛,教師在這時精心設計課堂內容更容易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小學數學知識結構簡單,正處于學生學習數學“打基礎”的階段,教師更應該精心設計課堂內容,摒棄“照本宣科”的陳舊觀念,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為數學課堂注入新鮮活力。例如在教授《辨認方向》的課程內容時,先設計好課前導入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積極性,然后在課堂上運用教室內的實際景觀進行講解,引導學生主動思維、各抒己見,并且留好課后思考問題,讓學生自助交流、歸納總結。
教師要把握好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設計,要從不同角度去深刻分析課程內容,探索培養(yǎng)數學相關的核心素養(yǎng)理論知識,融入進課程教學,同時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設計難度適宜的課堂內容,增加趣味性,引導學生發(fā)現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yǎng)數學邏輯思維。例如將游戲引入到課堂教學的內容設計中,將數學知識融于游戲模式中,做到妙趣橫生,讓學生體會“不一樣”的數學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探索能力。
二、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將生活與學習相結合
在樹立教學目標上,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特點進行細化和明確,在課堂教學上就會表現出內容空泛和方式死板。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進行引導,想要構建出高效率的小學數學課堂就成為了難事。
首先,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將數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不能強迫學生枯燥記憶,就算硬是背會了也不能合理運用,反而會遺忘得更快。其次,教師在設計課堂時一定要加入具體合理的生活案例,要引導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可以在生活中解決哪些類型的問題,這樣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形成潛移默化的數學邏輯思維,以推進正確教學目標的實現。并且要讓學生懂得,做一個擁有良好數學素養(yǎng)的人,可以熟練運用數學觀點去觀察和分析問題,既可以從宏觀上全面觀察到事物的特點特性,又能夠從某一細節(jié)入手,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即可總結過去,又可以把控現在、展望未來。最后,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在課堂上要注重學生的領會程度和知識掌握程度,要實行分層教學,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做文章,注重數學課堂的自由性和開放性,最大程度上保證學生的課堂參與,尤其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將數學知識合理融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仔細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所在,同時加強師生互動和溝通,以此觀察學生對課堂內容的學習掌握情況,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
要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首先要讓課堂“活”起來。教師要想方設法地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去,發(fā)揮其主體性,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科學地探索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一起完成一些數學情境探究,例如在教授認識分數的內容時,教師設置一個背景故事并提出問題:“小豬佩奇和弟弟喬治去野餐,媽媽給他們帶了一些零食水果,里面有2個蘋果和1個橙子,他們應該怎么分呢?”此時學生會跟教師進行討論,蘋果均分,而橙子呢?有學生就會動腦筋回答將橙子切開,一人一半,而教師就可以提出“這一半的橙子該如何用數學表示呢?”的問題,由此引入分數表示的知識講解。這樣一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教師作為課堂主導,不僅營造了一個活躍的課堂學習氣氛,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思維習慣。同時也加強了課堂民主性,促進了師生互動友好關系的發(fā)展,能夠讓師生亦師亦友地分享彼此的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與理念,能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真正將學生轉變?yōu)閷W習的主人,將教師轉變?yōu)閷W習活動的策劃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轉變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課堂教學的效率高低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息息相關。在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下,更多的學校與教師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要深挖數學現象產生的原理,總結數學現象產生的規(guī)律,要注重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嚴謹、周密地思考,發(fā)現對于某一個數學問題,是否能有多種解決方法,或者對于某一個數學問題,能否用逆向思維去解決等等,要進行啟發(fā)式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這樣不僅能夠提升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也能讓學生走上社會之時,利用培養(yǎng)好的自主學習的思維和能力來面對人生提供的挑戰(zhàn)和機遇。
結語:
由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不是朝夕之間就能夠完成,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和培養(yǎng)時要根據數學素養(yǎng)長期性的特點,采取由易入難的教學方式,將數學核心素養(yǎng)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潤物細無聲”,在此過程中,尤其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要引導學生在扎實數學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系統性、全面性地分析問題,要能夠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新思維方式,尋求多種解決方法,從而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質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氛圍,整體性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輝攝.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數學“嘗試—分享—導學”方法分析[J].小學教育,2016.
[2]陳曉航.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新課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