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金霞 張戈峰 張廣霞
摘要:目的:觀察督灸對寒濕痹阻型強直性脊柱炎臨床療效的觀察。方法:采用隨機分組、平行對照試驗,將赤峰市蒙醫(yī)中醫(yī)醫(yī)院康復疼痛科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30例辯證屬于寒濕痹阻型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3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西藥對照組,西藥為對照組(口服柳氮嘧啶合甲氨蝶呤),治療組為西藥聯(lián)合藥物督灸治療。療程為15周(5周為1個療程,總共為3個療程),評價方法為比較分析5周、10周、15周脊柱痛評分、夜間痛評分、晨僵時間、胸廓活動度、Schober試驗、指-地距、中醫(yī)癥候療效評價標準等指標評價中醫(yī)辨證治療AS的臨床療效。結(jié)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86.7%(13/15),優(yōu)于對照組66.7%(10/15),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全部觀察指標較治療前均全部明顯改善(P<0.05);且治療組在改善脊柱痛評分、夜間痛評分、晨僵時間、胸廓活動度、Schober試驗、指-地距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對照組和治療組對AS均有療效,但是治療組在臨床療效以及各項指標的改善上較對照組更優(yōu)。能提高西藥作為基礎治療AS的治療效果。降低治療過程中發(fā)生的不良反應。
關鍵詞:督灸;寒濕痹阻;強直性脊柱炎;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4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4-146-02
強制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種全身性免疫性疾病,主要以骶髂關節(jié)和脊柱附著點炎癥。目前對該病發(fā)生機制尚不明確,患者的主要癥狀是下腰部或脊柱的疼痛,晚期可引起脊柱畸形的強直,致殘率高[1]?,F(xiàn)代醫(yī)學多采用非甾體抗炎藥、抗風濕藥、糖皮質(zhì)激素、生物制劑對癥治療,但副作用明顯,不能長期服用,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AS屬于中醫(yī)學“痹證”,根據(jù)中醫(yī)“督為陽脈之?!?、“督主身之陽氣”理論,本次研究采用中藥督脈灸療(簡稱督灸)治療臨床上屬于寒濕痹阻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觀察督灸治療與西藥治療對患者的臨床癥狀、脊柱疼痛評分、晨僵時間、胸廓活動度、Schober試驗、指-地距、不良反應以及生活治療的改善方面的對比。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赤峰市蒙醫(yī)中醫(yī)醫(yī)院康復疼痛科收治的辯證分型屬于寒濕痹阻型符合AS診斷標準的病例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25-53歲,平均(38)歲;療程15周。
2.診斷標準
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美國風濕病學會1984年修訂的紐約標準[2]。
2.2 中醫(yī)癥候診斷標準 參照2002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關于AS證候分型的診斷標準[2],分為濕熱痹阻型、寒濕痹阻型、瘀血痹阻型、腎陽虧虛證、肝腎不足證等5種證型。
3.納入標準; ①符合AS的西醫(yī)診斷?②符合中醫(yī)證候診斷指標;③患者年齡在15-55歲之間;④患者依從性好,愿意接受藥物和督灸治療并接受相應指標和隨訪者。
4.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AS診斷標準者;②中醫(yī)辯證分型不屬于寒濕痹阻型患者;③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或有生育要求者;④合并有心、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內(nèi)分泌疾病患者;
5. 治療方法
5.1 藥物選擇:治療組:藥物督灸配合西藥。選用具有祛風、散寒、除濕、通絡中藥。葛根20克、姜黃20克、黃芪20克、桂枝20克、細辛10克、青風藤20克、絡石藤20克、海風藤20克、忍冬藤20克、雞血藤20克、蘄蛇20克、淫羊藿20克、白芥子15克、當歸20克、羌活20克。上述藥物用粉碎機打成極細粉;生姜3斤榨汁機炸碎,渣、汁分裝;艾絨200克,督灸待用。西藥組:選用柳氮磺吡啶腸溶片(北京嘉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號:H20054246),飯后口服3g,3次/日。療程15周,并分別于5周、10周、15周進行評價。
5.2督灸治療 部位:取督脈大椎至腰俞的脊柱部位,同時配合足太陽膀胱經(jīng)兩側(cè)背俞穴。操作:患者取臥位,舒適為宜,充分暴露背部。常規(guī)消毒后,在上述部位涂擦中藥藥餅(打碎藥粉放于姜汁,和成藥餅,濕度適中),之后在所涂藥餅部位上平鋪一層姜末(打碎的姜末),在姜末上放艾絨200克,呈三角錐形(放置牢固),然后點燃三點,慢慢燃燒艾絨,待艾絨完全燃盡,約需1小時。滅掉剩余火星,用毛巾蓋住燃盡的艾絨,再用棉被將整個后背蓋住,減慢余熱的散發(fā),持續(xù)半小時左右,取下艾絨、生姜及藥餅,裝袋囑患者拿家入于熱水中泡腳。囑患者注意保暖,防止受涼。督灸治療每周2次,5周為一個療程。
6.療程觀察 ??分別觀察5周、10周、15周臨床癥狀、脊柱疼痛評分、晨僵時間、胸廓活動度、Schober試驗、指-地距、不良反應以及生活治療的改善方面的對比。
7.療效判定 ?治療連續(xù)3個療程(15周),于治療前后分別記錄觀察各項觀察項目、判定療效。參照2002《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和《中華風濕病穴》中關于AS的療效標準,具體如下:①臨床緩解:腰背部疼痛消失,無僵硬,活動受限等表現(xiàn);②顯效: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偶有僵硬、活動受限感;③有效:腰背部疼痛等臨床癥狀和體征有一定程度的改善;④無效:腰背部疼痛癥狀和體征無改善??傆行剩?)=(臨床緩解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8.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A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指標觀察
?
?癥狀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原則》制定癥狀評分量表,記錄前后癥狀積分
疼痛評分(VAS)
晨僵時間
胸廓活動度、Schober試驗、指-地距
療效觀察
治療組總有效率86.7%(13/15),優(yōu)于對照組66.7%(10/15),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在各項癥狀和體征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討論
強直性脊柱炎雖為現(xiàn)代醫(yī)學的診斷病名,但中醫(yī)對本病的認識歷史悠久,且多有論述,如《素問·痹論》中有“腎痹癥者,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4]。這里的“尻”指腰以下部位,即骶髂關節(jié),“踵”所指足跟,“脊”所指脊柱?!板暌源?,脊以代頭”描述癥狀的是晚期脊柱弓背畸形[5]。又如《素問·骨空論》中“督脈為病,脊強反折,腰痛不可以轉(zhuǎn)搖”,與AS晚期脊柱強直、畸形的臨床表現(xiàn)十分相似。
AS的病位主要在骶髂部和脊柱,二者從屬于督脈,督脈起于胞中,循行至骶尾部的長強穴,沿脊柱正中上行,經(jīng)頸后至風府穴,入腦,為“陽脈之?!保偠揭簧碇枤?,督脈虛衰則腰脊不舉。中醫(yī)認為AS是外感風寒濕邪侵襲脊柱關節(jié),甚至變行的一種疾病。寒濕之邪侵襲腰背,痹阻經(jīng)絡,寒主收引,濕性凝滯,故背腰部拘急疼痛且感覺冷。得溫則氣血流暢,故其痛減。遇寒則血益凝滯,故疼痛加重[6-8]。
腎虛督寒為本,在背部有足太陽膀胱經(jīng)和督脈兩條中要的經(jīng)絡與脊柱伴行,其中足太陽膀胱經(jīng)為諸經(jīng)之藩籬,風寒濕邪侵襲,膀胱經(jīng)首當其沖。本次研究采用督灸,實則為灸督脈、足太陽膀胱經(jīng)、夾脊穴。從經(jīng)絡穴、解剖學來分析:督脈行于脊柱正中,總督一身之陽氣:足太陽膀胱經(jīng)位于棘突下旁開1.5寸;夾脊穴位于棘突下旁開0.5寸,即督脈與膀胱經(jīng)之間,可同時調(diào)整督脈和膀胱經(jīng)經(jīng)氣。故灸督脈、膀胱經(jīng)和夾脊穴可起到溫陽、強督通絡、散寒止痛的效果。五藤湯示治療骨痹的經(jīng)驗方,方中青風藤、絡石藤、海風藤、忍冬藤、雞血藤等藤類藥物具有祛風濕、通經(jīng)絡、利關節(jié)的作用;蘄蛇具有祛風、通絡、緩解經(jīng)絡的作用,是治療痹癥的常用藥;淫羊藿溫腎壯陽;白芥子散寒化痰、通絡;當歸黃芪補益氣血;細辛,散寒祛風,止痛,治療風濕痹痛;桂枝散寒解表,溫通經(jīng)脈,促陽化氣,治療寒濕痹痛;羌活,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葛根舒筋,緩解肌肉痙攣。全方具有祛風、散寒、除濕、通絡止痛的作用,對于強直性脊柱炎“外邪侵襲督脈”的病機可起到祛邪扶正的作用[9-10]。
本研究全面評價五藤湯加減督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對夜間疼痛、脊柱痛。結(jié)果顯示督灸治療組臨床療效好。較西藥對照組患者夜間疼痛、脊柱痛、療效改善作用更顯著,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治療。因此,督灸治療寒濕痹阻型強直性脊柱炎可減輕患者的疼痛、改善關節(jié)活動度,抑制炎性反應,具有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依從性強,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仲瑛. 中醫(yī)內(nèi)科學[M]. 北京: 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8: 496 - 500.
[2]陳孝平,汪建平. 外科學[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 753.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19.
[4] 田元生,王雷生,王新義,等.埋線刺絡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11,31(7):601-604.
[5] 田元生.強直性脊柱炎特色療法[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2:64-66.
[6] 韓菲.梅花針叩刺督脈加灸盒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25例[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6(32):39.
[7] 張俊英,張海龍.針刺華佗夾脊和督脈穴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2007,29(7):624-625.
[8] 鄧玉霞,馬本緒,崇桂琴.督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09,28(8):447.
[9] 莊禮興.隔姜灸為主治療強直性脊柱炎35例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1996,12(5):69.
[10]胡秋生.長蛇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89例[J].中國針灸,2002,22(3):176.
[11]劉怡彣.任、督二脈源流探析[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
[12]蔣燕.《難經(jīng)》督脈理論探討[J].陜西中醫(yī),1990,22(7):3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