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蕊
摘 要: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如何讓學生從學會閱讀轉變到喜歡閱讀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本文結合生動的教學案例,闡述如何運用探究性閱讀指導學生學會閱讀,喜歡閱讀。
關鍵詞:探究閱讀 思維靈感 問題靈感 創(chuàng)新靈感
引言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探究性閱讀就是在這次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應運而生的。所謂探究就是探求學問,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探究性閱讀教學就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對文章的初步閱讀,篩選出一定的問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主動認真地閱讀,積極自由地討論,從而理解語言文字,掌握學習方法,學會閱讀的一種課堂教學形式。
在進行閱讀探究教學實驗以前,無論是備課還是上課,我們常常習慣于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去“精心”設計“教學高招”;至于學生是怎樣認識這個學習內容的,根據(jù)他們的認識會碰到哪些困難,提出哪些問題等等,很少考慮,甚至根本不考慮。課堂上也常常自以為是地向學生傾銷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認識,常常將誰為誰服務的問題倒了個“個兒”。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教學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中,沒有了自主參與學習的機會,慢慢地他們自主探究學習的熱情越來越淡漠,自信心越來越不足,能力也越來越差,更談不上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反而習慣于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潛能被無情地扼殺了。
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我開始嘗試進行小學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即在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參與中、探索中學會知識、發(fā)展智能、完善人格。由此發(fā)現(xiàn),探究性閱讀能很好的幫助學生讀文、究情、探意,是學生思維靈感的源泉,是學生問題靈感的源泉,是學生創(chuàng)新靈感的源泉。現(xiàn)在我就以自己執(zhí)教過的一些課例為例來談一談。
一、探究性閱讀,放飛學生思維的靈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币虼耍以诮虒W中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遇,營造一個有利于閱讀主體情緒化的氛圍,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主動地去讀,專注地去讀,興致勃勃地去讀,并在讀中張揚自己的個性,放飛自己的思維靈感,使自己有所感悟和思考,最終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比如我在執(zhí)教課文《雨點》時,我首先播放動畫,在動畫中富有童趣的雨點形象地隨著音樂閃亮登場,并配有阿姨聲情并茂的朗讀。接著激情導入:“一聲春雷,天上下了一場春雨,可愛的小雨點從空中飄落下來,那么,學習《雨點》這首小詩,你想學會什么?”此言如一石擊水,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激起他們自主閱讀課文的熱情,同時也放飛了學生的思維靈感。有的說:“老師,我想和阿姨一樣讀得有感情!”有的說:“老師,我想知道雨點是什么樣子的,想和它做朋友!”有的說:“老師,我想知道雨點從空中飄落下來,都落到哪兒去了?”……等學生回答完以后,我說:“是啊,那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辦法是什么?“讀課文”,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此時,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學生的思維也真正地“活”起來,從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探究性閱讀,激發(fā)學生問題的靈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探究性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逐步地敢問、好問、會問。在大力提倡改革學習方式的今天,我認為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這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問題意識呢?我認為可以結合現(xiàn)實生活創(chuàng)設一種開放性的、富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在有啟發(fā)的條件下幫助學生提出問題;還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抓住開頭結尾或者是文章的重難點來提出問題。有了問題,特別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在積極情感的驅動下主動地閱讀,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掌聲》這篇課文時,我先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的一、五自然段,讓學生通過讀知道以前的小英和后來的小英各是什么樣?并將學生的回答板書出來。然后引導學生根據(jù)板書說說自己有什么疑惑,提出自己的問題,這時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問題靈感。有的學生問:小英為什么會從憂郁變的活潑呢?有的學生問:小英怎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有的學生問:讓小英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這些問題的提出使學生不得不去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尋問題的答案。學生在找尋自己提出問題的答案時態(tài)度更積極,情緒更高漲。當學生找到答案時,課文的重難點也就迎刃而解。
三、探究性閱讀,迸射學生創(chuàng)新的靈感
探究性閱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思維和提問,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形成新的知識建構。這就需要教師把課文的語言材料加以拓展延伸,引申運用,遷移反饋,讓學生的語感得以深化、內化,開發(fā)學生的語言潛能,迸射學生的創(chuàng)新靈感,達到閱讀的最高目標。
如學習《掌聲》一課時,當學生明白是同學的掌聲讓小英發(fā)生變化的時候,我問學生:現(xiàn)在掌聲還僅僅是掌聲嗎?那這掌聲是什么?掌聲中有什么?有的同學說:這掌聲是大家對小英的鼓勵。有的說:這掌聲是對小英的贊揚。有的說:掌聲是關心、是友誼等。此時,學生對掌聲的理解就不僅僅是表示歡迎的淺層次的認識了,而是大家對小英的希望鼓勵和關愛之情的感情升華。我并沒有就此為止,而是抓住學生的那種激情,緊接著出示說話練習:
愛是一熱烈的掌聲,
愛是一句友善的話語,
愛是炎炎夏日一縷清澈的風,
愛是寒冷嚴冬一杯溫熱的茶,
愛是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們想象:愛是一枝帶香的玫瑰,愛是媽媽甜蜜的微笑,愛是老師親切的表揚,愛是朋友真誠的幫助,愛是父親送我上學等等,這樣的敘述讓我瞠目結舌,讓我拍案叫絕,讓我嘆為觀止……通過此練習學生展示了自我風采,內化了課文語言,體現(xiàn)了知識生成,迸射了創(chuàng)新靈感,達到了閱讀的最高境界。
結語
通過以上案例,我們不難看出探究教學理念指導下的閱讀課,就是要讓一個教師,四五十個學生的心融化在一起,忘記周圍的一切,大家一起來讀,一起來講,一起來研究,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探究閱讀教學的魅力就在于: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真正地走進語文世界,在這片廣闊的天地中讀文、究情、探意,從而學會閱讀、喜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