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馮玲艷 劉文濤
【摘? 要】目的:探討門診急診輸液中運用風險防范模式的臨床價值。方法:選擇2017年1月-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394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數(shù)字隨機法將其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行常規(guī)輸液護理,而觀察組則運用風險防范模式,對比分析兩組的護理效果。結(jié)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組間比較差異明顯(P<0.05);同時,兩組的患者滿意度對比有差異(P<0.05)。結(jié)論:通過將風險防范模式運用在門急診靜脈輸液中,可以減少不良事件,確保患者安全。
【關鍵詞】靜脈輸液;門急診;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081-01
臨床上在治療疾病時,靜脈輸液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但是在護理工作中,容易出現(xiàn)諸多不良事件,尤其是用藥錯誤,多因護理人員核對不到位而發(fā)生。因為門急診輸液工作具有無腕帶、工作量大、輸液室環(huán)境嘈雜、患者多且年齡差距大等特點,護士的工作量較大,并且還面臨著一定的壓力,如果操作不當,則容易出現(xiàn)用藥錯誤情況,不僅影響治療效果,還會降低患者滿意度,甚至導致護患糾紛[1]。因此,本文對風險防范模式在提高門急診靜脈輸液安全中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將我院2017年1月-12月期間收治的13946例患者分為兩組,每組6972例。對照組年齡10-78歲,平均(43.6±12.3)歲,其中3215例為女性、3757例為男性;觀察組年齡12-79歲,平均(43.8±12.5)歲,其中3222例為女性、3750例為男性。兩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無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輸液護理方法,而觀察組則運用“7+2核對模式”,其中“7”指的是核對的7個環(huán)節(jié),包括性別、年齡、姓名、液體瓶號、收藥框號、座位號牌以及輸液座位號等,而“2”則指的是雙向核對,即在輸液的過程中采用“請問您叫什么名字?”,“您叫×××是嗎?”的雙向核對方式,并且具體實施方法如下:①護士在收藥時,采用“7+2核對模式”識別患者身份,確認無誤后,在帶有號碼的小框內(nèi)放入患者的藥品,然后交給患者相應的號碼牌,并且告知患者到號碼對應的座位上等候;②護士配藥時,再次核對處置單和藥品,并且在輸液貼瓶單中間運用紅色記號筆標記相應座位號,然后在輸液貼瓶單下方運用藍色記號筆對瓶組號進行標記,比如:“4-1、4-2、4-3”等,即四組液體中的第一瓶、四組液體中的第二瓶、四組液體中的第三瓶等;③護士在輸液前,運用雙向核對的方式識別患者身份,并且在輸液中和輸液后的核對中均運用雙向核對;④輸液后,護士運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并且告知相關注意事項等;⑤輸液的過程中,護士要加強巡視,并且對患者用藥后的反應進行觀察;⑥在液體更換和拔針時,均運用“7+2核對模式”準確識別患者身份。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包括用藥錯誤隱患和用藥錯誤等,并且運用自制滿意度調(diào)查表對患者的滿意情況進行評價,總分為100分,其中<60分為不滿意,60-80分為基本滿意,>80分為滿意。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其中計數(shù)資料由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行X2檢驗,以P<0.05表示有差異。
2 結(jié)果
2.1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相比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組間比較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上在對門急診患者進行輸液治療時,往往存在著諸多風險因素,如果處理不當,則可能誘發(fā)諸多不良事件如藥物反應、液體滴空、穿刺失敗、輸錯液體以及加錯液體等,嚴重危害患者健康,所以選擇一種合適的管理方法確保輸液安全尤為重要[2]?!?+2”核對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風險防范模式,將其運用在門急診患者輸液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能夠使護士在繁忙的工作和特殊的環(huán)境中對患者的身份進行準確識別,有助于治療和護理的順利進行[3]。同時,有研究發(fā)現(xiàn),“7+2”核對模式不僅可以杜絕用藥錯誤情況,保障醫(yī)療質(zhì)量,還能營造良好的急診科安全核對氛圍,使護士在日常的工作中,真正做到有規(guī)可循、有據(jù)可依,并且適用于醫(yī)院各個特殊科室[4]。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0.27%,并且患者滿意度高,這一結(jié)果與袁佳英[5]研究報道一致,說明“7+2”核對模式運用在門急診靜脈輸液患者中具有較高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梁新. 兒科門急診輸液治療中護理風險及防范對策[J]. 實用醫(yī)技雜志,2015,22 (12):1293-1295.
[2]??? 薄麗妹,任璐,吳曉惠. 分級標識在門急診輸液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 醫(yī)院管理論壇,2015,32(04):13-15+38.
[3]??? 陳小燕,單君,崔秋霞,吉云蘭. 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優(yōu)化門急診輸液流程中的應用[J]. 全科護理,2015,13(24):2371-2373.
[4]??? 張庚娣. 門急診輸液安全隱患分析與護理對策[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9,35(13):181 +184.
[5]??? 袁佳英. 急診科輸液患者護理中的風險因素與對策[J]. 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8,26 (04):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