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東
【摘 ?要】目的:分析聯合應用耳內鏡下外耳道沖洗與聯苯芐唑棉片填塞技術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7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治療的76例真菌性外耳道炎病例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采用耳內鏡輔助下清潔和沖洗外耳道,結合聯苯芐唑棉片局部填塞,對照組在耳內鏡下清潔和沖洗外耳道后,用水楊酸酒精棉片填塞治療。結果:實驗組總有效率97.37%,對照組86.84%,兩組比較P<0.05;實驗組復發(fā)率2.63%,對照組15.79%,兩組比較P<0.05。結論:在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的治療中聯合應用耳內鏡下外耳道沖洗與聯苯芐唑棉片填塞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患者復發(fā)的概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真菌性外耳道炎;聯苯芐唑棉片;外耳道沖洗;耳內鏡
【中圖分類號】R764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054-01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耳鼻喉-頭頸外科門診常見和多發(fā)病,患者常有外耳道瘙癢感,伴或不伴耳悶、聽力減弱、耳部疼痛等不適癥狀。常見病因是外源性耳道真菌感染,不潔挖耳是其主要誘因,夏秋季雨水豐富,潮濕的局部環(huán)境提供真菌良好的生長和繁殖條件[1]。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療方法較多,比較常用的是局部使用抗真菌藥,并輔助口服抗組胺類藥物治療,但臨床療效不確切,極易復發(fā)。本文將著重探討耳內鏡下耳道沖洗與聯苯芐唑棉片耳道填塞技術聯合運用在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治療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9月在海門市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科門診就診的76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的病例資料,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共3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就診年齡24~72歲,均值(40.3±0.5)歲。對照組共38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1例,就診年齡22~73歲,均值(41.2±0.2)歲。2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兩組都采用耳內鏡輔助下先用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外耳道,然后在耳內鏡下充分清潔患者外耳道,若僅有少量分泌物存留可用無菌棉棒進行擦拭,若分泌物量較多則用吸引器吸除,最終目的是使耳道保持清潔和干燥。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聯苯芐唑棉片進行治療,若患者無細菌感染情況,此時可運用聯苯芐唑乳膏適量涂抹于無菌棉片上,填塞在患者外耳道中。如若存在細菌感染情況,且分泌物相對較多,此時需要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治療,待患者外耳道炎癥緩解后再將涂抹的聯苯芐唑乳膏的棉片填塞在外耳道內。對照組則應用水楊酸酒精棉片進行外耳道填塞治療。兩組均2天更換填塞物一次,連續(xù)治療1周后,撤出棉片,使耳道維持干燥。治療過程中如患者出現耳癢和耳道內粘性分泌物增多等情況,給予抗組胺類藥物口服治療,如存在細菌感染,耳道腫脹、充血和疼痛等癥狀時,給予針對性的口服抗生素進行治療。
1.3評估指標
(1)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估
痊愈:即無分泌物,相關耳部癥狀均徹底消退,經內鏡復查鼓膜結構清晰,同時外耳道的完整性良好且皮膚光滑;
顯效:即耳部相關癥狀明顯改善,同時鼓膜結構清晰,無異常分泌物,外耳道的皮膚比較光滑;
有效:即耳部相關癥狀有所緩解,同時鼓膜結構可見,表面存在少量分泌物,外耳道皮膚稍紅;
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2)兩組都進行6個月的隨訪,統(tǒng)計患者的復發(fā)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文數據以SPSS17.0分析,標準差以( )描述,行t、X2檢驗,P<0.05為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療效比較
實驗組總有效率97.37%,對照組86.84%,且P<0.05。
2.2疾病復發(fā)率比較
實驗組隨訪期間的疾病復發(fā)例數1例,復發(fā)率為2.63%;對照組復發(fā)6例,復發(fā)率為15.79%,兩組復發(fā)率比較中P<0.05。
3 討論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由于外耳道內存在適宜真菌繁殖的環(huán)境,并在不潔挖耳后真菌感染所引發(fā),致病真菌多數屬于條件致病菌,例如曲霉菌、毛霉菌、青霉菌和念珠菌等。致病菌處在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會迅速生長并繁殖,從而誘發(fā)炎癥[2]。許多患者在發(fā)病初期常通過挖耳的措施來緩解而耳癢感,如若外耳道受傷,則流出的膿液或者血液也將為真菌繁殖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造成鼓膜及外耳道的受損情況進一步加重,產生惡性循環(huán)。若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還會造成鼓膜穿孔和聽力下降等并發(fā)癥[3]。
目前真菌性外耳道炎多采用局部藥物治療。無論是耳浴還是耳道涂抹藥膏的方法,患者自己使用時都有局限性,常使病灶殘留,極易導致復發(fā)。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聯合運用耳內鏡下外耳道沖洗與聯苯芐唑棉片填塞進行治療,該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特別是隨訪期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該結果提示采用該聯合治療方案有更好的治療價值。
在耳內鏡下用3%過氧化氫溶液充分進行外耳道沖洗,視野清晰,可徹底清除外耳道深部的霉菌塊,還有創(chuàng)傷性小的優(yōu)點,在此基礎上應用聯苯芐唑乳膏可發(fā)揮良好的抗真菌效果,可對真菌細胞色素活性產生良好的干擾作用[4],進而能夠有效抑制真菌的繁殖。同時通過棉片填塞的方式,有利于維持藥效的持久,并對耳道中滲出液有效吸收,可抑制耳道中真菌的繁殖。
綜上所述,在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的治療中聯合應用耳內鏡下外耳道沖洗與聯苯芐唑棉片填塞可顯著提升療效,并降低患者的疾病復發(fā)風險。
參考文獻
[1] 劉世鋒.外耳道沖洗聯合派瑞松布藥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臨床觀察[J].淮海醫(yī)藥,2018,36(3):314-315.
[2] 殷鳳華.淺談耳內鏡下外耳道清理聯合抗真菌藥物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27(34):112-113.
[3] 丁天地,李琴,黃建權.耳內鏡下外耳道清理聯合派瑞松乳膏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的 效果觀察[J].醫(yī)藥前沿,2019,9(27):82-83.
[4] 姜妍,沈瑩.兩種不同藥物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療效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8,26(5):56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