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潔
摘 要: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早期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索欲望,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充分感知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中發(fā)現(xiàn)興趣。因此,教師要成為幼兒科學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拓寬幼兒的經驗和眼界,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征和規(guī)律,使每個領域的內容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寓教育于生活與游戲之中。
關鍵詞:科學領域;理解;實踐應用;榜樣
在幼兒園科學領域中運用游戲活動來進行教學,不但能提高幼兒的積極性,也能激發(fā)幼兒的潛力和思考能力。在游戲中,采取科學的態(tài)度,在進行游戲時,教師將幼兒需要掌握的知識融入游戲中,讓幼兒可以在參與游戲的同時將知識掌握,這對于幼兒來說增加了知識的趣味性和科學性以及長久的記憶性。
一、在科學探索中貫穿游戲
想要將游戲有效地貫穿于幼兒的科學探究過程中,促進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教師就要借助生活中常見的活動內容,幫助幼兒理解和體會知識。特別是大自然中常見的內容,可以更好地將幼兒的興趣激發(fā),促使幼兒積極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大自然對于幼兒來講就是活的教材,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想要有效地將生活化內容通過游戲的形式引入科學探究中,就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能夠發(fā)現(xiàn)幼兒科學探究中的傾向,抓住幼兒科學探究的具體內容,將幼兒科學探究的需求有效地把握,合理地組織幼兒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在開展科學活動“雨的秘密”時,教師要引導幼兒從“美麗的傘”這一主題活動中,自然地想到下雨,聯(lián)系下雨的季節(jié),從幼兒的實際生活中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幼兒播放《小水滴旅行記》,引導幼兒邊觀看邊進行思考,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為幼兒提供想象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和猜測。教師要引導幼兒開展實驗性游戲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調動幼兒的求知欲,更加主動地探究科學知識。
教師將熱水倒在杯中,用玻璃片蓋在茶杯上,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使幼兒思考玻璃片上為什么會有水珠。直觀形象的演示,能夠更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他們樂于參與到這樣的教學活動,積極地開展科學知識的學習。
二、在科學活動中滲透游戲
在科學領域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將游戲滲透到幼兒的科學活動中,對幼兒進行科學啟發(fā)。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思維特點,依據(jù)幼兒的思維特點設計科學活動,幫助幼兒通過活動發(fā)展自身科學探究能力。在活動中,幼兒會通過直接操作探究得出結論,不僅對于活動的內容有更加深刻的記憶,同時也能感受到豐富多樣的科學探究活動帶來的樂趣。在日常的科學領域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地了解課程,結合課程內容為幼兒選擇合適的材料場景,利用游戲的形式,幫助幼兒取得更好的活動效果,提高幼兒對科學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造路”的科學教育活動中,孩子們在感知各式各樣的馬路標志的過程中,老師讓幼兒主動分組討論有關馬路的知識,就是要引導幼兒努力嘗試造路,在造路的過程中,幼兒遇到很多難題,老師啟發(fā)幼兒大膽地做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體會很多力學知識,解決這些難題后,又遇到造路的材料問題,在反復的實驗中才找到合適材料,總之,在實驗中,老師一直重視引導幼兒的科學態(tài)度和技能的培養(yǎng),提升了幼兒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對幼兒今后的發(fā)展造成非常深厚的影響。
三、在科學區(qū)域中延伸游戲
在科學領域中開展科學游戲活動要充分考慮幼兒已有的生活知識經驗,并將幼兒探究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幼兒園科學活動要從幼兒生活中選取材料,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設計,使幼兒在熟悉的事物與場景中更好地體驗、感知知識。游戲對于幼兒來講是吸引力極強的,因此,游戲化教學可以很好地為幼兒滲透科學知識,提高幼兒各項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在設計科學活動時,要盡量地為幼兒進行游戲化設計,使幼兒感受到科學活動的豐富和有趣,這樣才更有利于科學領域教學的順利進行,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提高,幫助幼兒獲得發(fā)展與進步。
在科學區(qū)域中,幾位幼兒在科學區(qū)玩浮沉游戲。幼兒將提供的材料,例如,乒乓球、泡沫、彈珠等撒在水面上,觀察沉浮變化,并將其區(qū)分好,記錄在墻上的記錄袋中。但是僅僅幾分鐘后,幼兒就沒有興趣了,不愿再進行科學區(qū)域的游戲,失去了主動開展游戲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因勢利導,將幼兒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再一次激發(fā)。教師可以適時地引入幼兒身邊的材料,將幼兒的興趣有效調動。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開展賽船游戲,引導幼兒思考各種紙張在水中的不同變化,開展賽船比賽,讓幼兒自己親身體會。游戲規(guī)定,誰的紙船在水中待的時間最長,誰就是勝利者。教師可以為幼兒選擇不同質地的紙,折好小船,開展一場另類的紙船競賽。在科學區(qū)域中開展游戲化教學,教師要適時地介入,拓展幼兒的游戲情境,將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提高游戲的價值。簡單的沉浮游戲不能將幼兒的興趣一直保持,因此,教師要主動介入,幫助幼兒提升科學素養(yǎng)能力。
四、探究活動中積累經驗
幼兒的身心發(fā)展造就了幼兒有著強烈的好奇、好問的欲望。幼兒通過合作并且在大膽的實驗中,得到了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經驗。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缺乏知識經驗和自身淺顯的認知能力,又使他們不會正確了解事物之間與現(xiàn)象的必然關系。因此,我們要重視引導科學的學習方法、好習慣的養(yǎng)成和訓練,刺激幼兒通過自身的實驗去獲得正確的知識,感知科學活動賦予的快樂,分組和自發(fā)討論等方式,很大地讓孩子們能夠自發(fā)的積極的探索實驗,幼兒園要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的多進行引導科學教育的理論和方法。例如:在認識彈簧的活動中,老師從設置的情境中引出探討的主題,通過家園互動收集各種彈性自制的材料,讓幼兒在集體的實驗中,通過探索主動制作有彈性的玩具,知道正確使用彈性物品的方式方法,教師從孩子身邊感興趣的情景著手,引發(fā)幼兒去探究其中的科學原理了解其中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吳馬利.幼兒園科學領域集體教學活動游戲化組織措施[J].中華少年,2019(6).
[2]鄔美霞.淺談幼兒園如何開展科學游戲活動[J].情感讀本,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