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亞東
【摘 要】目的:探究后腹腔鏡手術治療腎上腺腺瘤的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40例腎上腺腺瘤患者作為實驗組,行后腹腔鏡手術治療;同時選取同期行開放手術治療腎上腺腺瘤的32例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等。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更長,術中出血量、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更短,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7.5低于對照組28.13%,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給予腎上腺腺瘤患者后腹腔鏡手術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臨床大力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后腹腔鏡手術;腎上腺腺瘤
【中圖分類號】R730.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7-0-01
在治療腎上腺良性病變上臨床多選用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該方法因并發(fā)癥低、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勢為臨床廣泛應用[1]。本文筆者通過對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40例腎上腺腺瘤患者行后腹腔鏡切除術的研究,效果顯著,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40例腎上腺腺瘤患者作為實驗組,行后腹腔鏡手術治療;同時選取同期行開放手術治療腎上腺腺瘤的32例患者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經(jīng)檢查均確診為腎上腺腺瘤,且均已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并已排除意識不清者。其中,實驗組有16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年齡35-60歲,平均年齡(47.4±3.0)歲;腫瘤直徑0.6-11.0cm,平均直徑(2.9±0.7)cm;23例左側,17例右側。對照組有14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齡36-58歲,平均年齡(46.5±2.7)歲;腫瘤直徑0.7-12.0cm,平均直徑(2.5±0.5)cm;17例左側,13例右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腫瘤直徑等基礎資料上相比,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先完成相關術前檢查,并確保合并高血壓、糖尿病者血壓、血糖水平穩(wěn)定。給予實驗組患者后腹腔鏡手術治療,即:使患者呈健側臥位,將腰橋升高,行常規(guī)消毒鋪巾準備。手術時,于腋中線髂脊上2cm處行切口,長度1-2cm,分離至腹膜后腔,將腹膜后腔以水囊擴張。將5mm、10mm直徑的穿刺套管置入腋前線、腋后線肋緣下,將腹腔鏡置入[2]。在腎周筋膜外沿著腎臟背側游離至膈頂,將腎周筋膜打開,沿著腎上極分離至腎臟腹側。提起腎臟,將下腔靜脈、性腺靜脈充分暴露出來。以輸尿管為腎門線索,將下腔靜脈上段分離并充分暴露,找到腎上腺靜脈。若患者過胖,可將腎前筋膜打開使腎上極充分暴露。輕輕將下腔靜脈周圍組織進行分離,確定腎上腺靜脈后行結扎處理[3]。將腎上腺腫瘤下部、內部及后部分別沿著腎上極、下腔靜脈及橫膈膜進行分離,期間應輕輕結扎發(fā)現(xiàn)的副靜脈;若腫瘤位于左側還應特別注意胰腺組織完好。接著于自制囊袋裝入游離的上部腫瘤,將切口延伸至5-10cm,將囊袋及其內標本取出,止血即可[4]。給予對照組患者開放手術,即:行全麻后,使患者呈健側臥位,將腰橋升高,行常規(guī)消毒鋪巾。于患者患側第10肋間行20cm斜切口,將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腹外斜肌、下后鋸肌、腹內斜肌等依次切開,將腰背筋膜、肋間肌、腹橫肌于第11肋尖上緣切開將切口牽開,將腎周筋膜切開[5]。向腎臟腹側沿腎上極進行分離,于腎上極上部腎上腺區(qū)探查腫瘤情況,將腫瘤分離出來,結扎基底部血管,切除腫瘤,止血,反復沖洗切口,未發(fā)現(xiàn)出血后,置入引流管再腎上腺窩內,縫合切口即可。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用()來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檢驗比較組間率,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 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132.7±25.4)min、(75.4±25.8)ml、(20.3±4.2)h、(1.4±0.6)d、(7.2±2.2)d;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119.6±39.4)min、(169.5±57.9)ml、(47.8±24.2)h、(2.7±1.4)d、(9.7±2.8)d。兩組對比,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 實驗組患者中3例出現(xiàn)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5%;對照組患者中9例出現(xiàn)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8.13%。兩組對比,實驗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臨床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與經(jīng)腹手術相比,后腹腔鏡手術可有效降低腹腔內臟器受損、腹膜粘連及其他腸道并發(fā)癥等,但由于其手術操作空間小,對于手術醫(yī)生的技術要求更高,因此還未在臨床普及。近年來,臨床經(jīng)實踐發(fā)現(xiàn),后腹腔鏡手術在治療腎上腺腺瘤上除了有效降低了并發(fā)癥外,還可不被腹腔手術史、腹腔炎癥影響,應用前景較高。
綜上所述, 給予腎上腺腺瘤患者后腹腔鏡手術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臨床大力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羅建仕.后腹腔鏡手術治療腎上腺腫瘤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25):41-42.
徐站站,王國賢,李鵬.后腹腔鏡手術與傳統(tǒng)開放手術在腎上腺腫瘤切除中的療效比較[J].當代醫(yī)學,2015,21(13):57-58.
薛書成,武藝,屈健,等.后腹腔鏡技術在腎上腺腫瘤手術治療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28):12-14.
加爾肯·熱合木拜.后腹腔鏡手術與開放手術治療腎上腺腫瘤的療效對比[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6(98):17-18.
付東軍,王德昕,劉羨斌,等.后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21例體會[J].當代醫(yī)學,2015(27):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