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高效的語文課堂即通過語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審美感悟、過程與方法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課堂是學生接受系統(tǒng)教育的主要場所,因而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不僅有利于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還有利于新課程改革的縱深發(fā)展??梢?,高中語文教師要采取多種措施,致力于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
一、高中語文高效課堂之導學案教學
語文科目中涉及到的知識點比較多,尤其是高中語文,課文本來就多,再加上相關的背景、字詞以及寫作特點,使學生必須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語文科目中涉及到較多的知識點,但是課堂時間卻非常有限,如果想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掌握盡可能多的內容,學生就必須積極開展課前預習。導學案就是一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能夠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展開預習活動,能夠讓學生在課前解決簡單的小問題,有所側重地進行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前應設計相應的導學案,為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做充分的準備。
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課前預習情況加以分享,如學生對于離別詩歌的分析,學生對這首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程度,學生對詩歌相關問題的解答情況,學生是否有自己無法自主解決的問題,等等。然后教師再結合學生的預習情況,有針對地開展教學,進而做到以學定教,創(chuàng)建以生為本的高效課堂。
二、高中語文高效課堂之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是新《課標》極力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既能增強生生之間的合作互助,又能讓學生共同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教師要將小組合作有效地運用到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將小組合作的價值充分發(fā)揮出來,進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詞語的理解和靈活運用。高中語文試卷中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題目:“下列加點詞語運用正確(或者錯誤)的一句話是?”然后是四句含有不同詞語的句子。學生在做這類題目時,必須全面理解詞語本身的含義,還要學會詞語的靈活運用,如“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給古絲綢之路的沿線城市帶來了活力,很多城市對未來躊躇滿志,躍躍欲試”。這句話中,躊躇滿志的運用到底對不對呢?學生可以展開充分的交流和探討,可以通過查字典的方式了解躊躇滿志這個詞語的含義。學生會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出判斷,可以運用正確的詞語替換躊躇滿志,還可以用躊躇滿志造句……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閱讀重難點的突破。如《小狗包弟》,這篇課文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領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摯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反省懺悔意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分析具體的問題入手,讓學生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如你認為本文的文眼是哪一句?情感基調如何?作者為什么對包弟充滿歉意?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包弟與作者相處得很好?等等。在小組合作模式下,學生會展開自主作答,然后小組學生會進行互相交流和分享,共同開展閱讀重難點的突破。
再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作文訓練,即學生合作優(yōu)化整理寫作提綱。如引導學生以“重讀長輩這部書”為話題進行寫作。學生選擇的素材是什么呢?學生擬定的寫作思路如何?每一個學生要列出寫作提綱,然后小組互相修改,進而提高寫作水平。
三、高中語文高效課堂之讀寫互動
如果把語文科目知識的學習過程比作一輛前行中的自行車,那么閱讀和寫作就像是自行車的前輪和后輪,只有前輪和后輪協(xié)調運作,自行車才能平穩(wěn)前行,只有學生將閱讀和寫作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構建更加系統(tǒng)的語文知識體系。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閱讀和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寫互動中深刻地感知語文學科的魅力。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仿寫。如詩歌的仿寫,學生可以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語言的再創(chuàng)造。比如《雨巷》,描寫的是梅雨季節(jié)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這首詩歌既有實又有虛。學生可以模仿這首詩歌的寫作特點,將丁香換成別的花朵,展開仿寫。學生可以作出如下的語句仿寫:撐著塑料傘,獨自彷徨在黑暗、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玫瑰一樣的姑娘。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閱讀心得的寫作,即學生將自己閱讀的感受寫出來。如魯迅的《拿來主義》,學生閱讀之后有著怎樣的感受呢?學生是否對“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有新的理解呢?又如《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是否會思考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呢?學生對父母的愛有著怎樣的感知?學生是否向父母表達了自己的愛意呢?等等。學生都可以寫出來。
再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補白。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學習了中國畫中的留白藝術,學生如果能夠將文中省略的部分運用一定的書面語言表達出來,就能說明學生深刻地理解了文本的內容。也就是說,文本補白,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哈姆萊特》就運用了多處省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文本中省略的內容表達出來,進而讓學生結合其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
四、高中語文高效課堂之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是新《課標》背景下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在短時間內呈現(xiàn)多篇相關聯(lián)的文章,讓學生在對比、分析中理解各個文本的寫作特點和主旨情感。群文閱讀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速度,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有效拓展學生的視野。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教材文本為點,由點帶面,呈現(xiàn)多篇相關聯(lián)的文章。
首先,教師可以以多媒體課件作為載體,運用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多篇相關聯(lián)的文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展開集中閱讀。具體言之,其一,教師可以以教材文本的作者為點,由點帶面,呈現(xiàn)該作者寫作的多篇文章。如《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寫的一篇散文,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朱自清的其他散文,讓學生全面欣賞散文的語言美、結構美、韻律美和意境美。其二,教師可以以文本內容為點,由點帶面,呈現(xiàn)與文本內容相關的多篇文章。如《熱愛生命》是一篇關于生命本質和意義的文章,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呈現(xiàn)關于生命的文章,進而讓學生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展開深入思考。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整本書的閱讀。整本書基本上是由內在邏輯緊密、總體結構完整、篇幅體量甚巨的文本內容組成,無論是內容廣度還是思維深度都是宏大和深邃的。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整本書閱讀。
而且,無論是基于多媒體課件的群文閱讀還是基于整本書的群文閱讀,教師都可以引導學生展開交流和分享,即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感受通過口語的形式表達出來,進而讓學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總而言之,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三分鐘熱度。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我們要堅持不懈地進行學習和創(chuàng)新,要結合高中生的學習特點,在課前設計實效性強的導學案,引導學生開展高效的預習活動。我們還要創(chuàng)設有效的閱讀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開展讀寫互動和群文閱讀,在調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同時,創(chuàng)建以學生為本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