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海群
古典詩歌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新課標指出:小學階段閱讀和背誦優(yōu)秀詩歌不少于160篇(片段)??梢?,古詩詞教學在小學階段是多么重要??墒?,要達到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出的目標,僅靠教材里的詩文顯然是不夠的。
一直以來,我們都把理解詩意、熟讀詩歌和背誦詩歌作為古詩教學的基本模式,花了很多時間來分析內(nèi)容和誦讀。我總在想:教古詩是否有新的方法?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蹦敲矗谛抡n程標準下如何進行古詩詞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效率呢?
恰逢學校參加了“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我參加了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研討會,聽了國家特級教師的示范課,受益匪淺。特別是與教科書配套的“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更是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重要的精神食糧。我仔細閱讀,認真領悟,應用到自己的課堂上。
很快,學校組織了一次新老教師教學研討會。我研究了特級教師孫雙金的教學方法,并在網(wǎng)上借鑒了構建古詩主題教學的模式,然后根據(jù)學生的特點,精心做好課前準備。
我根據(jù)《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古詩的內(nèi)容特點,巧妙地設計了“精讀一首,帶讀一組”的教學流程。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不僅能夠理解一組思鄉(xiāng)詩,還能領悟這類詩歌的表現(xiàn)形式,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精讀一首,領悟表達方式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科書只不過是一個例子,要憑借這個例子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毒旁戮湃諔浬綎|兄弟》是一首唐詩,易讀易懂。在課堂上,我巧妙引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掌握了鄉(xiāng)愁古詩的表現(xiàn)形式,效果良好。
1.從今到古,掌握學法
我先讓學生回憶他們?nèi)粘I钪兴寄钣H朋好友的心情。用“什么時間,在哪兒,思念誰,思念的人在哪里,想象他(她)此時正在做什么”等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然后展示“學習思鄉(xiāng)詩的方法”,恰好回答了剛剛提到的五個問題,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
2.緊扣詩眼,從心出發(fā)
再讓學生讀一讀詩題,看從題目中得知了什么,思考剛才的五個問題,說說“什么時間,牽掛哪個人,想念的人在哪里”,交流收集到的關于重陽節(jié)和王維的信息資料。接著緊扣詩眼“憶”,怎樣記住“憶”這個字?豎心旁表示什么?(因為回憶來自內(nèi)心,回憶過去,不可避免地融入個人的情感)那么詩人在重陽節(jié)回憶親人時會有什么樣的情感?師生一起到詩中去繼續(xù)探索。
3.自主朗讀,初感鄉(xiāng)思
讓學生反復朗讀詩歌,說說“在哪里,想象一下這個時候思念的人在做什么”,達到理解詩歌的目的。最后,我請學生分別談談詩意,并在涉及重點內(nèi)容時進行點撥。學生通過剛才的交流,表達都很積極主動,基本理解了詩歌的含義。
4.品讀詩句,體悟鄉(xiāng)思
“作者為什么那么想家?哪一句詩是作者想家的原因?”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抓住“異鄉(xiāng)”“獨”等詞語體會作者孤獨寂寞的心情,并讓學生口頭填空——“讀到這個‘獨字,我就想到:當詩人周圍的人結伴外出游玩時,而他卻? ? ;當詩人看到旁人和朋友家人在一起時,而他卻? ? 。”“你覺得哪句詩是詩人最直接表達思念之情的?”從而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詩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中的“倍”字引發(fā)想象,“對親人的掛念不僅會出現(xiàn)在重陽節(jié),作者還會在何時或何種情況下‘倍思親呢?”學生領悟到詩人常常思念家鄉(xiāng),每到節(jié)日期間,思鄉(xiāng)之情都特別強烈,這突顯了詩人漂泊在外的孤獨?!叭绻闶峭蹙S的兄弟,在登高時,你會說些什么?如果你是王維,你會對兄弟說些什么?”我讓學生在配樂吟誦時閉上眼睛想象。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領悟,理解了詩歌中所表達的情感。
5.從古到今,回味鄉(xiāng)思
我用多媒體出示文段,讓學生填空,讓他們學會情感的遷移和類比。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千古名句只是表達重陽節(jié)思親嗎?在舉國上下熱烈慶祝國慶節(jié)的時候,遠離家鄉(xiāng)求學的學生用詩歌對家里的親人說:? ? ? ;當中秋節(jié)到了,那些在異鄉(xiāng)工作的人,遙望皓月當空,只能低吟這句詩抒發(fā)他們的思親情懷:? ? ? ?;在除夕夜,萬家團聚,人們盡享天倫之樂,身處異國他鄉(xiāng)的游子,滿懷對親人的無盡思念,用詩句表達出他心中的話語:? ? ? 。幾千年來,這經(jīng)典詩句已成思鄉(xiāng)思親的名言,成為游子們刻骨銘心的深切感受!
二、帶讀一組,拓展延伸遷移
“自古以來,有哪些詩人通過詩歌表達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牽掛之情?從哪些古詩中你也能體會到詩人的思鄉(xiāng)思親感受?”在學完這首詩后,我又出示了三首思鄉(xiāng)詩:《泊船瓜洲》《憶江南》和《靜夜思》,讓學生運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學法來自學這三首詩。通過朗讀,學生們很快就弄明白了三首詩的詩意,通過插圖和想象,他們領悟到詩歌中表達的不同的思鄉(xiāng)之情。
在短短的40分鐘內(nèi),學生們學會了四首古詩。課堂結束時,我設計了一個開放式的家庭作業(yè),安排學生在課后收集和吟誦關于鄉(xiāng)愁的其他詩歌,將語文課堂擴展到課外,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精讀一首,帶讀一組”的古詩教學方法是有效的。我們必須抓準主題,基于詩歌的題材和內(nèi)容特征,結合課程標準和“語文主題學習”叢書,選擇輔助閱讀的詩歌。在閱讀擴展的詩文時,既要展得開,又要收得回;既要在同一類型古詩中尋找不同的特點,又要異中求同,把握規(guī)律。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實現(xiàn)課程資源與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