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物紀念雕塑”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不因時代和社會國家的更替而中斷。人物雕塑大多以古今中外的著名人物為造型,用各種材料塑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以形傳神,以凝練的人物雕塑語言,表現(xiàn)出高度的意象美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實用性。借以反應社會生活,表現(xiàn)藝術家的審美情感和審美理想。本文將從背景與內容、主題與內涵、啟示與意義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證。
關鍵詞:陳毅像;人物紀念雕塑
一、《陳毅像》的背景與內容
1978年改革開放后,基于中國的文化大背景,上海開始進行城市空間改造,建立城市雕塑,美化城市環(huán)境,提高城市文明,《陳毅像》就是在這個文化大背景下產生的?!蛾愐阆瘛肺挥谕鉃┠暇┞?,落成于1993年9月28日,由章永浩教授(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設計完成。雕像的形象取自陳毅市長視察的一個動態(tài),該雕像為人物立像。陳毅市長身著中山裝,左手叉腰右手呈半握拳狀自然下垂,左腿在前,右腿在后其中左手手腕上還搭著一件大衣,目視前方,面帶微笑。雕塑主體高5.5米,底座高3.6米,整座雕像構圖呈一個“A”字形,簡潔中不失莊嚴,雕像著裝厚重,暗示了時間與空間背景,傳達出了一個偉岸的人民公仆的形象。雕像在空間造型的設計中,花費了大量的心思,《陳毅像》位于黃浦江與路面的一個狹長地帶,右側是防洪水箱,左側則為建筑與馬路。章教授根據(jù)這個特點,考慮到行人欣賞的遠視角度、仰視角度以及平視角度問題,以巧妙地造型與高度的調解處理兼顧了這不同的角度變化?;?.75米的平均視角以及5.5米的雕像身高和3.6米的底座高度,使雕像的高度高于防洪水箱與觀賞者在視覺角度上形成了無度的角度抬升,緩和了巨大的視覺落差,使雕塑形象深入人心。觀者在欣賞雕像時,可以清楚地看到雕像的面部表情以及神態(tài)特征,尤其是那極為簡潔的“A”字形構圖,無論是遠觀還是近鄰都可以感受到那磅礴的氣勢,《陳毅像》是一個優(yōu)秀的城市雕塑與空間完美結合的典范。雕像由于要考慮光線的問題,所以在雕像的朝向方面也大有講究。外灘的濱江水岸是人流的聚集地,因而雕像的設計要兼顧步道,馬路以及水面這三個部分?!蛾愐阆瘛匪幍奶厥獾牡乩憝h(huán)境使其不能朝東或朝西,因為要考慮觀賞者的角度問題,同時又因為“受光”的審美原則,使雕塑的朝向排除了背面,最終選定南面為最佳視角。為了使雕塑在全天都可以有一個很好的觀賞效果,這也是選擇南面的一個極大的原因,朝南設置雕塑可以接受的光照時間最久,這也體現(xiàn)了《陳毅像》視覺欣賞與空間關系的有效結合,凸顯了所蘊含的公共屬性的特征。
二、《陳毅像》的主題與內涵
上海作為中國的窗口,它代表的不僅僅是上海的形象,也代表著中國的形象,代表著中國共產黨的精神理念,作為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長,陳毅那廉潔的做人準則以及勤勉無華的工作作風無不影響著上海市民,由于以中國人的形象為造型的雕像極少,《陳毅像》的塑造也就變得尤為重要,充分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的精神面貌,有力地傳達出了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一件優(yōu)秀的雕塑作品是一個城市的精神文化載體,他來源社會環(huán)境,體現(xiàn)著世俗民生,不僅是空間的核心更是文化的積淀。《陳毅像》給上海外灘帶來了嶄新的文化氣息,他的出現(xiàn)奠定了外灘基于民心所向的文化核心定位,體現(xiàn)了群眾對于城市文化的集中訴求?!蛾愐阆瘛放c外灘之前所表現(xiàn)的西方文明中殖民文化大不相同,前者代表歐洲,后者則是從人物的背景改變了其空間的表達方向,代表的是一個中國和藹可親的人民公仆的形象?!蛾愐阆瘛凡煌谝酝牡裣?,他沒有華麗的裝飾,沒有絢麗的表述,有的只是一個飽含本民族文化特色,承載著樸素的精神內涵的一個普通干部的形象。
三、《陳毅像》所蘊含的啟示與意義
一個優(yōu)秀的公共雕像,他一定是源于環(huán)境融于環(huán)境,形成獨特的表達語言。我們可以欣賞章永浩先生以往的雕塑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陳毅像》做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與他其他的雕塑作品有著很大的區(qū)別。《陳毅像》雖運用寫實的創(chuàng)作手法,但他打破了以往雕塑具象寫實的單一的表現(xiàn)形式,認真的分析造型可以發(fā)現(xiàn),《陳毅像》的造型是很有意義的創(chuàng)新與嘗試,激發(fā)了城市公共式雕塑的創(chuàng)作靈感,也解放了城市公共式雕塑的造型束縛,是章永浩先生在自身的文化積淀上對外灘空間設計的獨特精神產物。這就激勵我們在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善于在生活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創(chuàng)作方法以及創(chuàng)作靈感?!蛾愐阆瘛返穆涑尚纬闪艘粭l新的雕塑作品輪廓線迎來了一個新的空間支點?!蛾愐阆瘛诽幱谕鉃┑袼軒У暮诵奈恢?,這一部分也集中了《浦江頌》大型雕塑、《上海兒女》圓雕、《頑強》圓雕共六件雕塑作品,占據(jù)外灘總的雕塑數(shù)量的一半?!蛾愐阆瘛吩谖恢煤透叨壬隙紴橥鉃┑袼艽_立了一個明確的高度。激勵我們在日后的創(chuàng)作中應向著形式多樣、造型多變、語言革新的方向轉變,體現(xiàn)我們這一時期的新語言、新造型、新語境的時代造型特征。
作者簡介:焦旭洋(1997.02.05),女,漢族,籍貫河南省鄭州,碩士學位,鄭州大學美術學院,專業(yè)為中國畫,研究方向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