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婚姻法就夫妻財產歸屬設定了法定共同財產制和約定財產制,由于受家庭經濟水平和夫妻雙方依存度的影響,人們更多的接受法定共同財產制,約定財產制實行的比例較低。但隨著家庭財產積累、社會分工精細和女性經濟地位的提升,夫妻雙方的依存度減弱,圍繞著夫妻財產的歸屬和處分引發(fā)了較多矛盾, 特別是在離婚糾紛和借貸糾紛中,共同財產制的不足逐漸顯露。約定財產制在充分尊重夫妻雙方合議的基礎上,將糾紛處理依據前置,在保障夫妻雙方權益,維護債權人利益方面有明顯優(yōu)勢?,F(xiàn)行法律對約定財產制規(guī)定過于原則,有必要引入公示制度,對約定財產制加以完善,強化約定財產制的法律效力。
關鍵詞 約定財產制 夫妻關系 債權人權益 保護
作者簡介:任廣章,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民商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D923.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266
近些年,對夫妻共同債務應如何認定和承擔問題, 理論界爭相討論解決之道,最高人民法院對些問題也先后出臺多個解釋、指導意見、案例等指導審判實踐,對夫妻共同債務認定和承擔問題的討論日趨深入?;橐鍪巧鐣纬傻幕军c,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織形式,夫妻關系常被視為人類倫常的起始,是社會治理首要關注點,正所謂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同樣,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反過來也會對婚姻家庭、夫妻關系及夫妻財產制度產生影響。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家庭財富不斷增加,夫妻之間的獨立性日益增強,法定共同財產制在對婚姻的調節(jié)上已顯疲態(tài),未來,基于意思自治的約定財產制將會受到更多家庭的青睞,有必要引入公示制度,在婚姻立法中對約定財產制做進一步完善。
(一)夫妻關系的獨立平等,為約定財產制提供了訂約所需的主體
中國古代至國民時期,夫妻之間是從屬和依附的關系。中國古代對婚姻是社會的基礎有清楚的認識,在肯定婚姻的基礎上,同時強調“男女有別”和“夫為妻綱”。妻在婚姻家庭中歸從屬地位,沒有獨立的人格。 《白虎通·嫁娶》有言 “陰卑不得自專,就陽而成之”,也就是說女子本身是沒有獨立人格的,在嫁人后才取得家族及至社會地位,妻的榮辱要依丈夫的身份而定,如丈夫犯罪妻自然受到株連。 關于離婚,在唐宋時期或還保留女方對“奩產”即嫁妝的所有權和處分權,但到明清時期嫁妝也要聽憑夫家做。
到了近代,隨著天賦人權,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傳播,女性的自我意識有所增強,民國時期的政府也根據國情的變化拼棄了身份等差的法律思想, 采用西方的平權立法思想,女子不再是丈夫的從屬物。 但剛剛解除封建禮教束服的女性經濟不能獨立,還需依賴于丈夫生活,這一時期雖然宣揚男女平等,但也只是形式上的。實際上,由于女性在經濟和社會方面未取得與男性相當的地位, 沒有經濟支撐的女性,只能是依附于丈夫, 以夫妻獨立為基礎設定的平等的夫妻財產權尚不具備實施條件。
新中國成立后,伴隨著婦女解放運動的發(fā)展,女性的社會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認可和提高,但經濟地位相較于男性還處于弱勢。我國第一部婚姻法充分考慮了這一社會現(xiàn)實,在規(guī)定夫妻債務制度時,規(guī)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擔的債務,以共同生活時所得財產償還,如無共同生活時所得財產或共同生活時所得財產不足清償時,由男方清償。 男女一方單獨所負債務,由本人償還。”從法律制度層面保障女性的獨立地位,但這也只是相對的獨立。 新中國成立30多年后,女性全面參與到國家的生產建設中,社會經濟地位大幅提升,男女平等觀念深入人心, 以此為基礎,婚姻法對女性權利由原來的特別保護,改為夫妻平等保護。1980的婚姻法規(guī)定將夫妻共同財產不足清償共同債務時,“由男方清償”,改為 “由雙方協(xié)議清償; 協(xié)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在此基礎上,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增加了夫妻約定財產制,允許夫妻通過訂立書面協(xié)議實行分別財產制。 但受夫、妻在社會關系和家庭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分工不同,夫妻之間還保持著較高的依存度,實踐中進行夫妻財產約定的情況并不普遍。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女性在婚姻中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獨立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而社會分工的精細化, 也為女性進一步獨立和追求自我提供了支撐,夫妻之間的依存度降低,女性無論 是在經濟上、精神上還是社會地位上都達到甚至超越了男性在婚姻中的固有地位。 女性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達到了與男性同等的高度,訂約所需的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民事主體已經具備。
(二)經濟的發(fā)展,家庭財產的積累和財產結構的變化,為約定財產制提供了訂約所需的經濟基礎
家庭總體收入較低時,家庭收入只能用于維持家庭成員的基本生活消費,只有當家庭總體收入較高, 家庭收入有較多富余時,財產歸屬安排才面臨獨立化的可能和需求,夫妻對財產歸屬的安排,就有了更多自治的空間,約定財產制也現(xiàn)實可行。 近現(xiàn)代的中國,每個家庭都飽受戰(zhàn)亂之苦,維持生存都是困難,新中國更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家, 至改革開放前期,解決溫飽幾乎是每個家庭共同面臨的問題,沒有財產積累,更談不上財產歸屬與分配。隨著改期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國家經過40年的高速發(fā)展,我國家庭的收入和財產數量已達到一定的積累。 據國家統(tǒng)計局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02年我國城市家庭財產總值的中位數在15萬元-20萬元間,而2014年西南財經大學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城市家庭財產戶均總值中位數達到44.13萬元, 增長近三倍。 家庭財富的增加,使家庭財產在歸屬、管理和處分上的獨立化成為可能。
2001年婚姻法修正后,確立了婚后所得為夫妻共有的原則,這一原則的確立,主要在于當時我國的金融市場尚不發(fā)達,人民的投資理財手段有限,婚后所得主要源于勞動所得,婚姻法中列舉的“工資、資金、生產、經營的收益”,都具有以勞動為基礎的特征,夫妻通過付出勞動為家庭獲得收入,將這部分財產列為夫妻共有,具有正當性,也符合婚姻的本質追求。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金融市場的完善與開放,房產、土地價值的暴漲,通過投資理財獲得收益等的資本所得已成為家庭財產增加的重要來源。而資本所得不同于勞動所得,產生家庭財產的資本可能來自夫妻共同財產,也可能來自個人財產,資本所得可能源于勞動付出,但更多的可能是政策、運氣等非勞動付出的客觀因素,不涉及夫妻共同努力問題。而且,對于孳息的歸屬物權法已經明確,即孳息歸屬資本所有人,這一規(guī)定符合人們的習慣性認識,該規(guī)定與婚姻法規(guī)定的婚后所得共有是有沖突的,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婚后所得共有制的正當性。約定財產制賦予夫妻對家庭財產歸屬的自治權利,可以很好的平衡和解決當代家庭財產積累和財產結構變化帶來的這一系列問題。
(三)離婚、獨生女子引發(fā)的家庭結構變化,為約定財產制提供了訂約的客觀需要
近十幾年,我國的離婚率呈快速攀升狀態(tài)。據民政部發(fā)布的《2002年民政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我國離婚總數為117.7萬對, 而到2017年,據民政部發(fā)布的《2017年社會服務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我國離婚總數已達437.4萬對, 增長近四倍。在城市地區(qū),離婚率更高,北上廣等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表現(xiàn)更為明顯。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女性越來越多的參與到社會生產和管理中,男女在家庭中的經濟貢獻已無明顯差別,婚姻中的個體意識逐漸增強,與傳統(tǒng)的婚姻觀念激烈碰撞。另一方面,隨著物質生活的富足,人們開始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追求高品質的婚姻生活,感情有不和“不將就”成為離婚的主要原因。《婚姻法》追求的長期、穩(wěn)定的婚姻關系,在現(xiàn)實中受到很大的挑戰(zhàn)和沖擊?;橐龅拈L期性和穩(wěn)定性是夫妻財產共同制有效運行的重要基礎,試想一下,共同財產制的規(guī)定本身就是一個籠統(tǒng)的安排夫妻財產的方法,在共有的范圍內,產權邊界是不明晰的,不明晰的產權會影響財產的利用效率。這一缺陷在夫妻關系長期存續(xù)的情況下,表現(xiàn)并不明顯,但如果夫妻關系不能長期維持,不夠穩(wěn)定,在離婚時就會付出較高的清算成本,或是接受婚姻存續(xù)期間的財產由夫妻平均分配。但現(xiàn)實婚姻中,夫妻雙方收入絕對對等的情況是不多見的,夫妻雙方中總有一方的收入要高于另一方,如果在離婚時按平分處理,收入高的一方則會付出較多的財產代價,感情耗盡的同時還要付出更多的財產代價,在當今這個強調自我、強調平等、強調公平的時代觀念下,產生選擇約定財產制的心理需求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國從計劃生育政策的實行,產生了大量獨生子女家庭。 2001年以后,這部分獨生子女進入適婚年齡,這與2000年以后離婚率快速攀升并不是偶然巧合,除去獨生子女自身個性因素, 雙方父母家庭的人為干預,特別是圍繞財產歸屬產生的問題,也是導致離婚的一大原因。 獨生子女婚姻的結合,在某種意義上講,不僅僅是夫妻雙方個人財產的結合, 而是雙方父母家庭財產的結合,因為父母的財產最終將全部由該獨生子女繼承,在共同財產制下,意味著父母的財產會歸入子女的家庭財產中。 這一方面導致夫妻雙方的父母實際參與到夫妻財產的安排中來,另一方面,父母對子女的配偶, 并不存在情感基礎,現(xiàn)實中引發(fā)的沖突并不少見,這使共同財產制的實施效果受到削弱。約定財產制為避免此類事情的發(fā)生提供了可能。
2004年4月1日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二)》)第23-26條,對夫妻婚前或婚后以一方名義所負債務性質的認定、舉證責任分配、清償責任等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解釋,總體上看,《婚姻法解釋(二)》是以保護債權人為價值取向的,其中第24條將“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作為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唯一條件,只要是在婚姻關系期間發(fā)生的債務,原則上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不考慮借款的用途、金額。 實踐中,在離婚時,一方為多分財產,捏造虛假債務的情況常有發(fā)生,債務通常生發(fā)在親朋好友之間,常以現(xiàn)金方式出借,債權人也能到庭接受詢問,債務關系的形式特征均具備,很難排除,而夫妻一方若想證明債務虛假或屬于法律規(guī)定的除外情形,推翻債務的舉證非常困難,在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上,對夫妻一方合法權益的保護很不利。司法實踐中,為了平衡此種情況,避免錯判,通常對債務不做處理,而是建議債權人另案起訴。而實踐中還存在夫妻假離婚,真逃債的情況,兩種債務的認定標準和程序是相同的,很難區(qū)分。2014年以來,最高人法院先后發(fā)布《關于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性質如何認定的答復》、指導性案例《夫妻共同債務還是個人債務》、《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當前民事審判工作中的若干具體問題》來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但收效甚微。2017年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對《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增加兩款補充規(guī)定:“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虛構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在從事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 動中所負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钡摷賯鶆蘸头欠▊鶆毡揪蛻獙俨皇芊杀Wo的債務,該規(guī)定沒有解決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實質問題。2018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確立三類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即“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薄胺蚱抟环皆诨橐鲫P系存續(xù)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边@三類債務都突出強調“共同”和“意思表示”,而不再是簡單的推定,在注重夫妻合議的同時,也包含著對夫妻財產進行事先約定的認可和倡導。
(一)約定財產制預設了糾紛處理依據,有利于夫妻雙方及債權人利益的保護
正?;橐鰻顟B(tài)下,夫妻雙方感情良好,整體利益一致,強調財產的歸屬的實現(xiàn)意義并不明顯。只有當夫妻感情破裂,婚姻關系存續(xù)處于危機狀態(tài),夫妻利益共同體瓦解,財產歸屬問題自然提上日程,一旦維系婚姻的感情破裂,夫妻一方很難有為對方考慮,犧牲自身利益的情形,于是糾紛出現(xiàn),訴訟發(fā)生,為爭得更多利益的債務被制造出來。這些是夫妻共同財產制下的必然。約定財產制將可能發(fā)生糾紛的處理依據提前到婚姻關系訂立時或者正常的婚姻期間,此時,雙方感情基礎良好,均有長期維持婚姻關系的意愿,一方更愿傾聽、理解對方的想法,更愿為對方付出或作出讓步,達成合議。一旦婚姻破裂,按約定的方式處理夫妻財產,更符合雙方的真實意思,省去了不必要的爭執(zhí)和司法裁判的過程,節(jié)約諸多成本的同時,更有利于社會和諧。約定財產制保護債權人方面的收益也是顯而易見的,債權人在出借錢款時可以根據夫妻財產歸屬的約定預判債權實現(xiàn)的條件,并可根據該約定要求夫妻一方或夫妻雙方出具借據,而不必待糾紛發(fā)生后,去承擔更多的舉證責任,更不必承受法院裁判之前因債務人不確定性而帶來的憂慮。
受得義輕利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人們往往恥于談錢,特別是在婚姻情感方面,談錢會讓人感覺感情不那么純粹,婚前對夫妻財產權利進行約定,更會讓人覺得 “婚姻還沒開始就準備散了”。談錢讓感情變得脆弱起來,索性避而不談,出現(xiàn)問題了再出解決。這種回避心理是處理夫妻關系的誤區(qū),不談錢財,錢財已是客觀的存在,與其在各自內心私下盤算,不如開誠布公,有言在先來得坦蕩。而且隨著人們思想意識的成熟和實現(xiàn)案例的教育,人們已以能夠理性看待婚約財產問題,完善約定財產制已是必然之選。
(二)建立約定財產制公示制度,讓約定財產制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現(xiàn)行婚姻法對約定財產制的規(guī)定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約定財產制的地位不夠突出。約定財產制規(guī)定在《婚姻法》第十九條,共同財產制規(guī)定在《婚姻法》第十七條,從條文的順序安排上,體現(xiàn)不出約定財產制的優(yōu)先效力,反倒容易被共同財產制掩蓋,但這只是條文編排問題,稍做調整即可。二是現(xiàn)行婚姻法對約定財產制缺少公示制度,夫妻財產協(xié)議是夫妻雙方的內部約定, 如果不對外進行公示,將不能產生對外效力,這是也實踐中存在約定財產制的夫妻一方無法通過約定財產制排出第三人主張債務的原因,因為沒有公示,夫妻一方很難證明第三人對約定財產事項明知。反過來,沒有約定財產制公示制度,第三人很難知道夫妻雙方對家庭財產做如何約定,即便知道有約定, 第三人也很難判斷該約定的效力和真實性,增加了第三人的審查義務和交易風險。 而且,因為沒有約定財產制公示制度,司法實踐中,因婚內夫妻財產協(xié)議效力引發(fā)的糾紛也屢見不鮮。故應建立約定財產制公示制度,使約定財產制更具有現(xiàn)實性和可操作性,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法定的共同財產制強行壓制個人對夫妻財產的處置權,僅憑婚姻和情感就將個人意志淹沒,在當代個人本位觀念愈加突出的婚姻中,法定共同財產制的無力已經有所表現(xiàn),與其讓個人意志在共同財產制的壓制下暴發(fā)出更大的破壞力,不如尊重它的存在,合理的規(guī)范引導,約定夫妻財產處置原則,將糾紛處理依據前置,對婚姻的未來更有預期,反有利于當下婚姻的經營,與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是一致的,與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是相符的。
注釋:
甘犁,等.2014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218頁.
“2002年民政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EB/OL].民政部官網,http://cva.mca.gov.cn/article/sj/tjgb/200801/200801000093829.shtml,2019年1月5日訪問.
“2017年社會服務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EB/OL].搜狐網站,https://www.sohu.com/a/246721345_99939264.
參考文獻:
[1]孫玉榮.論中國古代禮法中的婚姻與夫妻關系[J].焦作大學學報,2016(1):88-89.
[2]張婧.民國時期男女表決權立法之研究[J].法學評論,2015(4)191.
[3]薛寧蘭.法定夫妻財產制立法模式與類型選擇[J].法學雜志,2005(2):12,15.
[4]申晨.夫妻財產法價值本位位稱及實現(xiàn)方式——以約定財產制的完善為重點[J].法學家,2018(2):4-5.
[5]曹敏.淺議我國夫妻約定財產制及其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2(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