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450000)任改艷
1.1 一般資料 以2017年9月~2018年8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接收的行LEEP刀手術治療的重度宮頸糜爛患者78例進行研究,采取隨機數據分組法將其分為全程優(yōu)化護理組(優(yōu)化組)與對照組,每組39例。優(yōu)化組,病程3個月~5年,平均(2.37±0.49)年;年齡28~59歲,平均(47.62±3.07)歲。對照組,病程6個月~5年,平均(2.43±0.51)年;年齡28~56歲,平均(47.31±3.35)歲。兩組的病程、年齡等臨床資料的比較沒有顯著差異(P>0.05),可比性較高。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LEEP刀手術治療,且采取了常規(guī)護理干預。在此基礎上,優(yōu)化組對護理干預措施進行了一定的優(yōu)化,其主要的護理事項有:第一,優(yōu)化術前護理。指導患者提前3天完成相關常規(guī)檢查,保持陰道的干凈與干燥狀態(tài),可用適量藥物進行治療,減少陰道分泌物,并用婦科沖洗液沖洗陰道與周邊組織,做好感染預防措施。針對存在手術緊張、擔憂、焦慮等不良情緒的患者,與其進行溝通交流,告知患者手術治療的意義與作用,增強患者的信心,提高其治療配合程度,為手術治療做好充分的身心準備。第二,優(yōu)化術中護理。術中護理主要有手術工具、器械的準備與檢查,殺菌消毒,并于手術開始前1小時檢查相關準備工作是否完善。手術開始前幾分鐘,要求患者排盡尿液,并調整好心態(tài),保持均勻的呼吸,注意觀察患者術中的生命體征,幫助患者腰部放松。此外,護理人員還應該注意與執(zhí)行手術的醫(yī)生配合,根據手術的進展與變化,向醫(yī)生遞送相應的手術工具,保障手術順利開展。第三,優(yōu)化術后護理。手術后,叮囑患者盡量臥床休息,需要下床活動的也由專門的照護人員陪伴,并控制好下床活動時間;手術后的一周內,需要嚴密觀察手術創(chuàng)口是否發(fā)生撕裂,觀察創(chuàng)口處是否有血水、黃水流出,存在異常的及時處理,要求患者于手術治療兩周后至醫(yī)院復查,觀察治療效果[1]。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術中反應發(fā)生率(包括下腹墜脹、灼熱等)以及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等,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分析和處理數據,并用(±s)表示計量資料,用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分別以t與x2檢驗數據差異,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基本情況 優(yōu)化組發(fā)生下腹墜脹與灼熱反應的發(fā)生率都低于對照組,且優(yōu)化組的手術時間比對照組短,術中出血量比對照組少,差異都十分顯著(P<0.05)。見附表。
附表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基本情況(n=39)
2.2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優(yōu)化組(97.44%)明顯高于對照組(82.05%),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
LEEP刀手術是近年來應用較多的一種婦科治療技術,其對病灶的切除比較完整,操作簡單且容易多次操作,術后患者恢復較快,痛苦較小、不容易留下瘢痕等,是臨床上比較受歡迎的一種手術方法[2]。受到疾病的影響以及對手術的恐懼,許多患者圍術期會出現較多的負性情緒,這與對疾病與手術知識的了解存在很大關系。所以,在采取LEEP刀手術治療時,還應該配合科學護理方案,減少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強其治療信心,促進手術順利開展。
本次研究中,優(yōu)化組通過優(yōu)化護理方案,其發(fā)生下腹墜脹與灼熱反應的發(fā)生率要低,手術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優(yōu)化組97.44%明顯高于對照組82.05%,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所以,通過優(yōu)化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降低LEEP刀手術治療重度宮頸糜爛的手術反應,減少術中出血量與手術時間,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保證手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