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飛
摘 要:隨著國家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國投資教育的力度也越來越大,教育也就由此受到了更多的社會關注。秉持著少年強則國強的選擇,作為學生身心發(fā)展重要階段的小學教育更是承擔著愈加沉重的責任,畢竟它關系著小學生人生觀與世界觀的養(yǎng)成。而政治課程最能直接影響小學生的人生觀與世界觀的形成?;诖耍瑥男W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途徑進行了簡要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生;思想道德;法治教育
一、小學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現(xiàn)狀
1.對小學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教學認識深度不夠
所謂的小學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就是要求教師要將生活所需要的道德和法律意識同生活的實際點滴以及課本知識相結合,從而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學會生活。一般情況下,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教學具有簡單方便、運用靈活等特點,尤其是針對小學生而言。由于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的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務必要重視這項教學任務,但教師往往會對這項教學任務的認識有偏差,進而達不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教師對于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教學認識深度不夠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教學目標背離生活目標。小學開設這類課程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最基本的政治意識,并在實際生活中能夠表現(xiàn)出一定的法治素養(yǎng)。歸根結底,還是要求教師將理論知識的教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突出思想道德學習和法治教育的全面性、實踐性和科學性。但老師受教學壓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往往會忽略這一教學思維的實際運用,一味地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也就是死板教學,從而不可能達到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教學的任何一種良好目的。
2.對小學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理解有偏差
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本質上而言就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思考方式,它可以幫助教師更輕松地引導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思想道德以及法治意識。而小學思想道德教師往往對這種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教學認知誤區(qū),在這種教學認知誤區(qū)的影響下,教師的教學觀念難免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錯誤,進而影響到小學生對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學習。
其中,教師在教學中由于認知偏差而出現(xiàn)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教師對該項教學任務的理解往往會等同于它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否定,進而會懷疑這一教學任務的有效性,在應用過程中更是會常常陷入懷疑的漩渦中,從而不斷偏離教學目的。實際上,對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并不是要求小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掌握多少與之相關的高深知識,而是最基本的思想道德意識培養(yǎng)以及法治素質形成。
二、小學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途徑
1.積極營造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校園環(huán)境
在小學教育管理中加強對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實質上是一種加強素質教育的推動方式,所以學校在管理過程中除了要注意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外,還應該注意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意識。例如深化小學生的道德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法治思維等等。要想實現(xiàn)這些目標,教師和學校管理者應該重視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最起碼的一點就是要轉變評價學生的標準。在應試教育下,教師評價一個學生的好壞主要看學習成績,可以說學習成績決定了學生在教師心中的印象和地位。但思想道德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不應該用學習成績來片面衡量學生,應該采用多重標準,最直接的體現(xiàn)就是在為學生做學期總結的時候,絕不能僅出現(xiàn)學習標兵這一種嘉獎學生的獎項,像道德模范、法律小能手等都可以包含其中,從而使得小學生更加積極自覺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2.組織多種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動,啟發(fā)學生的法治思維
校園環(huán)境可以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的感受和學習方式,但要想切實明顯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啟發(fā)學生的法治思維還是離不開教師的指導的。學生法治思維的啟發(fā)主要是在日常活動中實現(xiàn)的,因此教師應該為小學生組織較多的課外活動。例如大力舉辦關于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思維培養(yǎng)的手抄報大賽,以作業(yè)的形式引導小學生認真整理資料,并精心將其繪制在手抄報上,通過這一過程小學生就能加深對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理解和學習。除此之外,學校也應該大力舉辦演講比賽,圍繞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這一主題進行。在班級內進行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辯論賽也應該是一種可以有效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良好途徑。
3.學校的教研團隊要加快改革課堂的步伐
在小學學校管理中實施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還應該要求學校的教研團隊加快改革課堂的步伐。傳統(tǒng)的課堂是以教師為中心的,一節(jié)課四十五分鐘幾乎都是老師在干巴巴地講,學生迷迷糊糊地聽,上課效率不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大打折扣。而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更加注重的是陶冶和教育的過程,因此,在全新的管理理念指導下,教研團隊應該通過分析課本知識結構和學生的學習特點指導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念課”,該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和道德意識時就要堅決地把握住機會。例如,在學習有關的革命前輩董繼光等人的課文時,教師就要在講述基本知識的過程中通過播放音頻或者視頻等資料,從而使得小學生的思想意識得到一定的感化和提高,同時可以穿插一些破壞烈士遺像的典型事例,從而使得他們明確與保護革命前輩相反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
參考文獻:
[1]何玉芳,張艷紅.“基礎”課思想道德與法治教育內容的“融合”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3):59-61.
[2]胡蓉.“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法治教育運行的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10):153-157.
[3]向永新.加強學校法制教育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00(6):11-13.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