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海杰
作文在考試中所占分值很大,而在近幾年的中考中,話題作文又占據了主導地位,每年呈大幅度上升的趨勢。話題作文具有開放性的特點,考生可以根據寫作范圍的廣泛性和文體的自由性去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物,選擇自己最擅長的表達方式進行寫作,有利于考生最大限度地張揚自身個性和才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然而,其本身的開放、自由性也容易導致學生走入寫作誤區(qū),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中考語文話題作文的寫作方式,并總結學生在寫作中常見失誤的應對措施。
1.誤解話題,淡化審題環(huán)節(jié)。
話題作文可以讓考生通過敘述自身經歷、表達各自不同的生活體驗等方式自由寫作,對于文章的選材立意、表達方式和體裁沒有太多的限制和規(guī)定。然而在寫作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將話題作為自己的文題,淡化審題環(huán)節(jié),寫作時不扣題,找不好角度,作文內容游離于話題之外,抓不住話題的關鍵和重點,容易出現題大文小、文題不一的毛病,導致在考試中失了分數。話題本身范圍廣泛,但并不等于文題,學生應當從話題當中的方方面面自擬文題。此外,還有些學生認為話題就是文題,將話題作文前的提示語當作提綱,寫作時內容局限在其中,甚至引用提示語原文,這些做法都是違背話題作文的寫作原則的,因此,不論話題作文的發(fā)揮領域有多廣闊,審題這一環(huán)節(jié)都是不容忽視的。
2.學生將“文體不限”當作“不要文體”。
在近年來的中考作文中,“文體不限”成為話題作文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要求,“文體不限”體現了單一到多元的變化趨勢,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廣闊選體的空間,便于學生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文體進行寫作。但很多學生沒有審視好“文體不限”的含義,弱化甚至否定了文體特征,認為“不限文體”就是取消文體,可以隨意地進行寫作,以至于寫出來的文章記敘文議論化、議論文抒情化、散文雜感化之類,還有的學生將散文、詩歌、議論文等文體穿插在一起寫作,出現了很多“四不像”文章,文章風格不倫不類,致使考試分數大打折扣。這種誤解在客觀上影響了文章內容的表達,違背了話題作文的初衷,只會導致學生在寫作中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話題作文的寫作中是不可取、不提倡的。
3.感情失真,內容缺乏個性。
話題作文的寫作中不一定要求有太好的文筆、華麗的語句,真實的情感和表達情感的手段才是最打動人的地方,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話題作文要求寫作感情真摯,力求創(chuàng)意的表達,而很多學生為了追求打動別人,寫作方式往往會過于夸張,造成內容失真。一些學生為了塑造人物偉大的形象,讓所寫事件所表達的意義深刻,喜歡在文章中說假話、空話,憑空亂造,比如有的寫父母雙亡,親人患病,自己因意外殘疾等等,還有類似素材的高頻率使用,比如“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父母輪流背著發(fā)高燒的自己去醫(yī)院,結果自己病好了,父母卻病了?!边@類文章在學生的習作中屢見不鮮,學生由于缺乏真實經歷,語言表達方式和文字能力不強,模仿程度高,缺乏自身個性,在胡亂編造中鬧出了不少笑話,想要以此博得閱卷老師的同情來獲取分數,只會適得其反。
4.態(tài)度消極,思想偏激。
話題作文考試中將“態(tài)度積極、思想健康”作為一項重要的評分標準,要求文章表達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真實并積極向上,文章主題要符合時代的主旋律。而有些考生由于生活環(huán)境等因素,心智發(fā)育不成熟,過于偏激地在文章中表達自己的情感,沒有做到在文章立意取向中符合道德范疇內的“真誠溝通”,文章所表達的主旨和準則行為與道德規(guī)范相背離,比如有的學生寫教師嚴格恐怖、兇神惡煞,寫對同學的偏見,甚至有的因與父母無法溝通而在文中出現大罵父母的不當言論,還有的早戀,描述在感情上的精神萎靡等等,這樣的文章即使文筆再好,結構再合理,也會因為思想內容的不健康拉低分數,違背了話題作文倡行的道德水準。
1.認真審題,擬對題目。
俗話說:“題好一半文。”可以看出,標題在文章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重要性,話題作文普遍要求學生自擬題目,因此學生應當重視對自擬題目的訓練,在考試中參透話題含義,以防跑題、文章內容與話題有出入的情況發(fā)生。話題作文的審題要求包括審讀材料、審讀話題和審讀要求。尤其是對材料的審讀。材料是話題的媒介,它既是話題的引語,又是作文的提示語,限定著作文范圍,學生應當吃準材料,抓住材料中的關鍵問題展開思考,將隱藏于材料中的意圖和命題范圍發(fā)掘出來,并以此確立自己文章的觀點,抓住問題的關鍵構思文章。同時,要看清話題,不能只看話題的表面意義,要緊扣話題這個詞語,從中悟出隱藏在字里行間的深層含義,并擬出與這個詞語具有強烈聯系的題目,使文章的立意與表達的角度符合命題的有關要求,避免文章內容的偏出。
2.選好文體,發(fā)揮特長。
“文體不限”淡化對文體的要求,放寬文體限制,倡導學生自由地選擇寫作方式,但選定文體后,就應當保持其自身的規(guī)范與和諧,文體的特征要鮮明,這樣既便于自己寫作,也能方便閱卷老師閱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擅長的方式,揚長避短,在選定了某種文體后,文章內容就要緊扣文體的要求,鮮明地表現這一文體的語言特征,比如可以敘述一次接受服務或付出服務的經歷,寫成記敘文,或從某種現象和某個事件出發(fā),闡釋自己的看法,寫成議論文,也可利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寫出童話故事或創(chuàng)新一種文體進行寫作??傊?,只要口子開得小,題旨挖得深,寫什么就必須是什么,這樣無論選擇了哪種文體,都可以迸發(fā)出五光十色的思想火花,寫出能夠打動人心的文章來,從而在思想上、內容上發(fā)揮自己的獨特長處,在考試中博取高分。
3.發(fā)揮真情實感,創(chuàng)新寫作內容。
白居易曾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見,只有包含真情的文章才能夠打動人心。因此學生需要更新作文觀念,打破思維定式,不拘泥于傳統(tǒng)寫作方式中的套路,不死記硬背,模仿示范作文的作風。學生可以通過觀察生活來積累當今社會中的焦點問題,積累生活中點滴的小事,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樣在寫作時,就可以從個人成長、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等方面篩選材料,充分調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多方面的積累,創(chuàng)新寫作方式,流露真情實感,達到形式與內容的完美融合,有利于考生發(fā)揮出自己的最大優(yōu)勢,從而在中考作文中寫出具有個性風采的文章。
4.價值觀積極向上,做到正確立意。
中考作文著重審視文章所表達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一篇文章的文品可以直接看出文章作者的人品,能夠體現出積極向上思想、不片面、不消極、沒有低級情趣的文章才符合中考話題作文的要求。教師在教會學生寫作技巧的同時還需要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美,保護好學生的理想主義與熱情,健全學生的心理素質,絕不縱容“灰色”思想的蔓延。只有學生心中飽含正義感和熱情,寫出的文章才能符合時代的主旋律,順應中考話題作文的要求。
綜上所述,考生只有在文章中流露出真情實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打破傳統(tǒng)寫作思想的束縛,做到發(fā)揮個性、技巧創(chuàng)新,貫穿“流暢、簡明、連貫、得體”的寫作理念,并且寫作思路統(tǒng)一,筆墨集中,觀點明確,內容積極向上,這樣才能寫出打動人心的文章。而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并非一日之功,只有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正確地引導學生,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收獲最佳的成果,學生就可以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靈活運用知識,從而在中考作文中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