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450000)許栓
1.1 資料來源 本次研究選取院內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受的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患者共計100例,根據實施圍術期護理前后劃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其中觀察組患者年齡為29~62歲,平均年齡為48.4歲,對照組患者為30~63歲,平均年齡為48.2歲。分別對患者一般資料進行對比,沒有發(fā)現顯著差異,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經過常規(guī)術前準備處理后,次日接受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操作時間為60min,術中出血量為125ml,術后患者均恢復良好。
1.2.2 護理方法 針對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包括接診、知情同意書簽字、常規(guī)訪視與換藥。針對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針對性的圍術期護理。其中圍術期護理主要可以劃分為術前與術后兩個部分。術前護理從接診開始,要求護理人員衣著整齊,在溝通中注意使用普通話,禮貌用語,在正式接診后需要介紹護理人員的相關情況,引導患者到相應的位置接受術前的準備工作,這個階段要向患者宣教,明確手術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過程中還需要護理人員協同麻醉師進行訪視,對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對,并做好前期的安撫工作[1]。在術前需要安排患者合理飲食,并從身心兩個方面都做好術前的準備工作。術后護理方面,患者被送到監(jiān)護室后要及時向患者、家屬交代護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并通過強化溝通等方式來安撫患者與患者家屬,同時通過定期查房的方式來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及時對患者提出的疑惑與不解的問題進行解答。在出院前還需要叮囑患者要定時復檢,注意飲食搭配并合理運動,通知隨訪時間[2]。
附表 兩組患者手術前10分鐘生命體征對比
1.3 檢測標準 在區(qū)分護理后,針對患者術前10分鐘的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監(jiān)測的內容包括呼吸頻率、心率、血壓等,術后對患者進行客觀滿意度問卷調查,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工作滿意情況,滿分為100分,91~100分為非常滿意,81~90分為滿意,80分及以下則視為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工作,過程中計量材料采取t進行檢驗,以P<0.05視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前10分鐘生命體征對比分別對兩組患者手術前10分鐘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控,其中觀察組患者在心率、呼吸、收縮壓以及舒張壓與對照組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如附表。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對比 分別對兩組患者問卷調查獲得的護理滿意率進行對比,發(fā)現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4%)顯著高于對照組(72%),P<0.05。
卵巢囊腫作為婦科常見良性腫瘤的一種,為了提升手術的效果,目前許多醫(yī)院都采用了圍術期護理的模式,該模式主要實現了傳統(tǒng)生物醫(yī)學模式向著新科學模式的轉變,這個過程中也要求護理人員必須轉變原有的工作模式與方法,認識到患者的個體差異,選擇個性化的護理模式來提升護理的針對性。
圍術期護理包括術前、術后兩個主要環(huán)節(jié),覆蓋了心理與生理兩個主要方面。其中,心理護理主要通過溝通的方式來化解,重視術前的宣教與術后的溝通輔導,從而幫助患者消除焦慮恐懼的心理,有效提升護理的依從性。在實施圍術期護理過程中,要求護理人員要著癥狀,采取標準站姿,護理過程中要積極與醫(yī)生、麻醉師進行溝通協調,關注患者的術前狀態(tài),在手術完成后也要做好隨訪工作,確保整個手術期間都能夠給與全方位的護理。在本次研究中對比了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手術前10分鐘的生命體征,并對患者滿意度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圍術期護理對于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患者具有良好的應用作用,具有臨床應用與推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