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陽新區(qū)人民醫(yī)院(471000)韓成須
肝硬化癥狀主要為乏力、腹脹、肝脾大、黃疸、肝掌、蜘蛛痣等,晚期出現(xiàn)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癌變等并發(fā)癥,危害性較大,因此需注重疾病的盡早診斷和治療[1]。為明確患者病情發(fā)生及發(fā)展情況,可采用生化檢驗評估患者肝細胞損傷程度及肝細胞合成代謝功能[2]。為此,本次研究對生化檢驗在診斷肝硬化中的應(yīng)用價值進行了探討,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間,分別選擇肝硬化患者62例和健康體檢者62例作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在40~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25±3.64)歲;對照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8例,年齡在38~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04±3.16)歲,兩組基本資料(性別、年齡等)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檢測方法 肝硬化患者均行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等常規(guī)檢查,若伴腹水需穿刺腹水常規(guī)檢查,伴門脈高壓需行X線檢查;所有研究對象均取清晨空腹靜脈血5ml作為標(biāo)本,離心處理3000r/min,3min,取血清待測,再利用美國貝克曼公司生產(chǎn)SYNCHRONLX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相關(guān)項目的檢測。
附表1 兩組生化檢驗項目比較分析(U/L,±s)
附表1 兩組生化檢驗項目比較分析(U/L,±s)
組別 例數(shù) ALT AST GGT ALP觀察組 62 57.25±24.26 98.46±42.36 165.36±34.91 182.23±40.77對照組 62 14.53±4.27 13.92±2.95 15.89±5.13 71.36±22.31 t-13.65 15.67 33.35 18.78 P-<0.05 <0.05 <0.05 <0.05
附表2 兩組DBIL、TBIL、TP、Alb、TBA、A/G比較分析(±s)
附表2 兩組DBIL、TBIL、TP、Alb、TBA、A/G比較分析(±s)
組別 例數(shù) DBIL(μmol) TBIL(μmol) TP(μmol/L) Alb(g/L) TBA(μmol) A/G觀察組 62 35.22±15.43 92.36±24.81 48.95±4.22 23.25±5.42 68.92±25.64 0.65±0.16對照組 62 4.17±1.03 10.85±3.94 80.24±6.53 52.95±9.84 3.61±2.35 1.59±0.46 t - 15.80 25.54 31.68 20.81 19.97 24.73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3 統(tǒng)計學(xué)處理 采用統(tǒng)計學(xué)軟件SPSS19.0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當(dāng)P<0.05時認為差異具有顯著性。
2.1 兩組ALT、AST、GGT、ALP比較分析 分析附表1可知,觀察組ALT、AST、GGT、ALP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DBIL、TBIL、TP、Alb、TBA、A/G比較分析 分析附表2可知,觀察組DBIL、TBIL、TBA顯著高于對照組,而TP、Alb、A/G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臨床認為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營養(yǎng)障礙等因素為導(dǎo)致肝硬化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屬于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造成彌漫性肝損害[3]。為確保患者盡早接受可靠治療,應(yīng)注重及時采取可靠診斷措施明確病情,給予有效治療,而實施生化檢驗可評估機體肝臟細胞合成功能,是否受到破壞,如TBA由肝臟分解代謝獲得,可反映肝實質(zhì)性損傷,即該指標(biāo)水平越高,肝臟實質(zhì)性損傷越嚴重。GGT來源于肝臟,當(dāng)機體肝臟病變嚴重,則其程度會明顯升高[4]。考慮到不同指標(biāo)也可能受到其他疾病因素影響,因此生化檢驗需綜合多項指標(biāo),如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等客觀反應(yīng)肝臟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實現(xiàn)疾病的可靠診斷。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ALT、AST、GGT、ALP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DBIL、TBIL、TBA顯著高于對照組,而TP、Alb、A/G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肝硬化疾病會對肝臟造成實質(zhì)性損傷,相關(guān)指標(biāo)繼而出現(xiàn)異常,因此加強生化檢驗明確指標(biāo)水平,可作為診斷疾病的可靠依據(jù)。
綜上所述,生化檢驗在診斷肝硬化中的應(yīng)用價值較高,其可判斷疾病,評估病情程度,為治療及預(yù)后提供可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