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開封市兒童醫(yī)院(475000)張恩安 張現(xiàn)娥
腎病綜合征是一組常見的腎臟疾病,據(jù)相關的臨床報道可知,近年來小兒腎病綜合征的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僅次于腎小球腎炎[1],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診斷與治療,如此才能夠使患兒擺脫疾病[2],目前臨床醫(yī)生多主張使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能夠獲得顯著的臨床效果[3],本文將進行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9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腎病綜合征患兒,按照相關標準對其予以臨床診斷,并且依照不同的治療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對照組39例,男28例,女11例,年齡為3~12歲,平均年齡為(7.5±4.9)歲;試驗組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齡為4~12歲,平均年齡為(8.1±5.1)歲。診斷標準如下[4]:①2周內進行3次及以上的離心尿檢查,紅細胞數(shù)超過10個/HPF,并確診為腎小球源性血尿;②在排除藥物所致高血壓的情況下出現(xiàn)反復性的高血壓,其中學齡前兒童血壓超過120/80mmHg,學齡兒童超過130/90mmHg;③排除因血容量不足所致腎功能不足的情況下被確診為腎功能不全;④持續(xù)發(fā)生低補體血癥;⑤與繼發(fā)性腎病綜合征鑒別。
附表 兩組患兒的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與膽固醇等情況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西藥治療,例如使用潑尼松片(國藥準字H62020285,甘肅扶正藥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口服方式,每次5~10mg,每日40~60mg,連續(xù)3周治療,若尿蛋白檢測呈陰性,則將藥量減為原來的1/3,直至癥狀完全緩解后停藥。試驗組予以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西藥同對照組;中藥方面,依據(jù)患兒的不同類型進行治療:①濕熱蘊結型:茯苓30g、益母草30g、山藥30g、白茅根30g、豬苓30g、車前子20g、滑石15g、連翹15g、澤瀉10g。②腎陰虛型:大腹皮30g、益母草30g、茯苓30g、山藥20g、生姜皮20g、早蓮草20g、山茱萸10g、澤瀉10g。③腎氣虛型:益母草30g、大腹皮30g、竹葉20g、仙靈脾15g、菟絲子15g。用水煎服,取汁400ml,分兩次服用,連續(xù)服用2個月。
治療前后分別使患兒晨起空腹,抽取其5ml靜脈血,對其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與膽固醇等含量進行檢測。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評價標準:完全緩解,臨床癥狀消失,尿蛋白檢測呈陰性,24h尿蛋白量低于200mg,膽固醇含量恢復正常;部分緩解,臨床癥狀有所緩解,24h尿蛋白量低于1000mg,膽固醇含量有所降低;未緩解,臨床癥狀未緩解??偩徑饴?(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shù)×100%。觀察兩組患兒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與膽固醇等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包把研究得到的數(shù)據(jù)建立數(shù)據(jù)庫,使用x2檢驗和t檢驗方法,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方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且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試驗組患兒與對照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試驗組的臨床總緩解率(94.87%)明顯高于對照組(51.28%),差異顯著(P<0.05)。
2.2 試驗組患兒與對照組患兒的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與膽固醇等情況比較 治療后試驗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顯著升高,尿蛋白定量與膽固醇含量明顯下降,差異顯著(P<0.05),見附表。
小兒腎病綜合征是一組常見的臨床腎病,是由多種因素所致的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與大量蛋白從尿中丟失的的癥狀[5],包括感染與免疫等因素,將會對小兒的腎臟造成嚴重的不良損傷,其主要的臨床特點表現(xiàn)為水腫、面色蒼白、皮膚干燥、倦怠無力與血壓增高等[6],因此需要進行良好的診斷與治療。該癥狀主要包括單純型腎病與腎炎型腎病等類型,因此在進行診斷時,需要滿足不同的標準,并且還需要與繼發(fā)性腎病綜合征進行區(qū)別,若條件允許,則可予以腎活檢,以便能夠更加明確的進行診斷[7]。
在以往的臨床治療中,醫(yī)生多使用傳統(tǒng)的西藥,例如潑尼松片等。該藥物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疾病的治療,能夠有效的提升患兒自身免疫力;雖然能夠獲得一定的緩解效果,但若服用較大劑量,則將導致患兒產(chǎn)生較大的不良反應,同時一旦停藥治療,患兒較易出現(xiàn)復發(fā)現(xiàn)象,因此需要對治療藥物與治療方式進行慎重選擇[8]。在中醫(yī)學界,該疾病屬“水腫”范疇,其發(fā)病與脾、腎等功能失調相關,因此治療的主要原則在于調節(jié)患兒的脾臟與腎臟等功能。醫(yī)生將該癥狀主要分為濕熱蘊結型、腎陰虛型與腎氣虛型等類型,通過不同的中藥選擇,能夠有效的起到去濕熱、補氣血與調節(jié)脾、腎等功能的功效,從而能夠有效恢復患兒正常的腎臟功能。同時即便長期服用中藥,也將不會導致患兒產(chǎn)生較大的不良反應,對患兒形成較大的保護。除此之外,上述中藥成分還能夠有效降低患兒血清膽固醇等含量,從而有效地保護其血液系統(tǒng)。依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患兒的臨床總緩解率高達94.87%,并且治療后的血清白蛋白含量顯著升高,尿蛋白定量與膽固醇含量明顯下降,主要原因在于經(jīng)西藥治療后,患兒的免疫力獲得較大提升,并且經(jīng)中藥治療后,患兒的脾、腎等功能獲得顯著的調節(jié)與改善,并且有效地改善了血脂水平,因而使患兒獲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本文認為進行有效的診斷并予以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能夠有效改善小兒腎病綜合征的臨床癥狀,可作為今后診療小兒腎病綜合征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小兒的抵抗力與機體免疫力均較弱,因此臨床醫(yī)生需要采取更加適合的方式進行檢測,并且還需要繼續(xù)加強對治療藥物的研究,以便能夠為其提供更加適合的治療方式,從而更進一步提升患兒的治療效果,使其擺脫疾病困擾,恢復健康成長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