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珍
(常州市德安醫(yī)院精神科 江蘇 常州 213003)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類型,至今病因尚未完全明確,病情呈進行性發(fā)性,導致行為、情感、感知等多方出現(xiàn)障礙,最終導致精神殘疾。精神分裂癥由于治療時間長,病人需要長期住院治療,而單調、封閉的住院環(huán)境往往導致病人的社會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直接影響病人回歸家庭與社會[1-2]。本次研究對住院精神分裂癥病人實施綜合護理,以期改善病人的社會功能?,F(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療的精神分裂癥病人70例為研究對象,均符合CCMD-3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1)年齡18~65歲;(2)小學以上文化水平;(3)病情處于穩(wěn)定期。排除:合并嚴重的軀體疾病以及其他類型的精神疾病者;存在藥物、酒精依賴者;有溝通障礙、認知功能障礙者。70例病人中,男36例,女34例;年齡24~65歲,平均(45.22±6.14)歲;病程5~15年,平均(8.28±2.16)年;受教育年限9~15年,平均(12.07±2.30)年。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35例、對照組35例。兩組病人在一般資料項目方面進行比較,不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兩組病人住院期間均給予精神分裂癥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觀察組針對社會功能實施綜合護理措施,方案如下:(1)生活自理訓練。指導病人正確洗漱、穿著得體、整理床鋪以及管理自己物品,教會病人做一些常見的家務勞動,如洗碗、清倒垃圾等。(2)運動訓練。在專業(yè)人員的帶領下每天開展適當?shù)倪\動,以體操、踏功率自行車等有氧運動形式為主,運動時間為30~60min,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病人適當給予物質的獎勵,以鼓勵病人每天堅持運動。(3)人際交往訓練。以個體指導、分組活動以及集體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人際交往訓練,內(nèi)容包括文明的用語、禮貌的行為以及交往的技巧等。(4)心理支持。密切觀察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變化,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同時鼓勵病人家屬定期來院探視,指導家屬在探視期間如何與病人進行有效的溝通、情感交流,幫助病人提高治療依從性以及康復信心。
兩組病人分別于入組前與入組8周后采用精神疾病患者社會功能測評量表(SSPI)進行社會功能狀況評估,該量表共有12個測評項目,分為三個維度,即:日常生活能力、社會活動技能以及社會交往,每個項目評分為1~5分,總評分越低表明病人的社會功能越差。
應用SPSS22.0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進行描述,兩組之間比較用t檢驗;兩組之間計數(shù)資料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入組后SSPI量表各維度評分與總分均顯著高于同期對照組,見表。
表 入組前后兩組病人SSPI評分比較(±s,分)
表 入組前后兩組病人SSPI評分比較(±s,分)
注:與入組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入組后比較,P<0.05。
組別n時間日常生活能力社會活動技能社會交往SSPI總分觀察組35入組前7.70±1.464.58±2.136.59±2.2118.87±4.55入組后10.44±1.277.87±1.529.13±2.0225.94±3.88對照組35入組前7.68±1.324.60±2.086.53±2.2518.81±4.20入組后8.87±1.355.89±1.437.94±2.3822.70±4.13
精神分裂癥屬于嚴重的精神障礙性疾病,病情遷延不愈,需要長期接受規(guī)范化的藥物治療。目前大量的研究顯示[3-5],精神分裂癥病人長期住院可導致生活活動能力下降,社會功能減退,從而出現(xiàn)嚴重的依賴心理,阻礙病人回歸家庭與社會。因此,對精神分裂癥病人社會功能進行有效的干預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對住院精神分裂癥病人實施綜合護理,包括生活能力訓練、運動訓練、交往訓練以及心理支持等方面。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入組后SSPI量表各維度評分與總分均明顯高于同期對照組(P<0.05)??梢?,綜合護理的實施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病人社會功能,對促進病人預后、早日回歸家庭與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