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媛
(河池市人民醫(yī)院 廣西 河池 547000)
近年來,肺癌患病率及死亡率增長迅速,已成為威脅人們身體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而疾病的發(fā)生可能與吸煙、環(huán)境、污染、遺傳及既往慢性感染等因素密切相關,受到醫(yī)療界重點關注。早期患者癥狀并不典型特征,極易被忽視,等到確診時已屬于晚期,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因此選擇有效診斷方式成為關鍵[1]。目前臨床通常利用單一血清腫瘤標志物方式進行診斷,雖然取得過一定檢測價值,但效果并不理想,其敏感性及特異度無法滿足臨床要求。隨后臨床對多種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展開研究,期望能夠進一步提升診斷結果的準確性,為患者更好地恢復健康提供參考依據(jù)[2]。本文對此展開研究,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納入的60例肺癌患者作為A組,90例肺部良性疾病作為B組,10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C組。其中A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43~85(68.12±1.25)歲;B組男49例,女41例,年齡41~85(68.70±1.14)歲;C組男52例,女48例,年齡44~85(68.55±1.18)歲。三組基本資料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
收集所有研究對象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3ml),2500r/min離心,10min后取上層血清待檢。儀器選擇全自動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新產業(yè)4000),嚴格遵照說明書要求檢測血清CEA、CA153及CA125。
分別記錄三組檢測結果,并觀察單一及聯(lián)合檢測的敏感度、特異度,其中血清CEA處于0~5ng/ml,CA153低于25U/ml,CA125低于35U/ml屬于正常范圍。
血清CEA、CA153及CA125水平A組高于B組,B組高于C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比較三組檢測結果(±s)
表1 比較三組檢測結果(±s)
組別nCEA(ng/ml)CA153(U/ml)CA125(U/ml)A組6031.89±6.4720.48±6.41104.69±8.47 B組904.76±1.4815.90±3.3519.36±4.13 C組1003.15±1.0212.07±2.3414.25±2.26
聯(lián)合檢測與單一檢測的敏感度、特異度差異均顯著(P<0.05),見表2。
表2 A組、B組比較單一與聯(lián)合檢測的敏感度、特異度(%)
肺癌屬于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若未盡早發(fā)現(xiàn)并及時給予有效治療,隨著疾病進展,可能出現(xiàn)外侵及轉移現(xiàn)象,給患者帶來嚴重危害,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但臨床上缺少有效診斷方式,導致部分患者無法在早期發(fā)現(xiàn),從而降低生活質量,因此選擇有效診斷方式成為關鍵[3]。
臨床既往多采取腫瘤標志物進行檢測,其是疾病發(fā)生、發(fā)展及轉移過程中產生并進入血液的物質,可成為判斷疾病的主要方式,尤其是血清CEA、CA153及CA125較為常見。CEA是大腸癌組織產生的一種糖蛋白,多數(shù)器官均可產生,正常狀態(tài)下經(jīng)過胃腸代謝排出,一旦發(fā)生腫瘤后其分泌增多,且在血液中含量不斷增加。CA153、CA125屬于糖類抗原,前者常見于腺癌、肺癌中;后者是在乳頭狀癌中發(fā)現(xiàn),一旦患者支氣管膜上皮及間皮組織的抵御能力受到肺癌細胞破壞,血清CA125水平隨之升高[4]。本文對此展開研究,結果顯示:三組的血清CEA、CA153及CA125水平差異明顯(P<0.05);聯(lián)合檢測與單一檢測的敏感度、特異度差異明顯(P<0.05),提示肺癌患者血清CEA、CA153及CA125水平高于良性病變及健康者,且聯(lián)合檢測的敏感度更高,但特異度低于單一檢測,因此建議臨床聯(lián)合檢測后進行綜合評價。加上血清CEA、CA153及CA125檢測方式較為方便快捷,極易在基層醫(yī)院推廣使用。
綜上所述,血清CEA、CA153及CA125在肺癌診斷中具有重要作用,提高疾病檢出率,準確判斷疾病,可成為肺癌早期診斷方式,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