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按
“意映卿卿如晤”,1911年的一封家書,在中國近代史留下了一個普通女性的名字。她的丈夫,24歲的福州青年林覺民,以青春撞向中國歷史,“卒不能獨善其身!嗟夫!”個人命運與時代共振,1911年的革命青年如此,1949年的將士如此,1977年考大學的知識青年如此,2019年用語音寫作的新時代少年也如此。時光匆匆,新中國成立已70年。70周年慶典剛過之際,《南方周末》邀請各行業(yè)人士,寫下一封寄往2049年的信,講述此刻的故事,也表達對新中國成立百年的期許。這封廣義上的家書,有的寫給家人,有的寫給親友,有的寫給未來的自己,總歸是,此刻的我們在憧憬著什么。
期待刑法成為法治文明典范
法學家劉仁文 “人民教育家”高銘暄
劉仁文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刑法學重點學科負責人,高銘暄是新中國刑法學的主要奠基者和開拓者,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高銘暄多次提到,中國的刑事法治還在路上,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在推進良法善治、防范冤假錯案、加強人權保障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高老師好!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您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我和家人看到這一消息時,都十分高興。正好《南方周末》約我寫一封面向2049年的“中國家書”。你我都是刑法學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作為晚輩,就把這封信寫給您吧。
根據(jù)“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現(xiàn)代化當然也包括教育現(xiàn)代化、法治現(xiàn)代化,您作為法學界的“人民教育家”,在教育和法治領域辛勤耕耘近70年,為我們積累了寶貴經驗,提供了重要啟示。
作為新中國第一位刑法學博導,您為國家培養(yǎng)出一大批法學和法律人才。重溫您2018年出版的《我與刑法70年》,您提到您的老師李浩培先生曾經對您耳提面命:“你要給別人一桶水,你自己必須有十桶水。”為此,您每次上課前都要先做大量功課,做好周詳?shù)慕虒W計劃,“我必須盡平生所學,在傾囊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研究能力和鉆研精神?!睙o論是您在法學領域首倡的文獻綜述法,還是您摸索創(chuàng)造出的“三三制課堂”,確實達到了您所說的“為后來者鋪墊基石”的效果。您多次強調,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樂于看到自己的學生超過老師。對于您的愛才惜才,許多刑法學界的年輕人包括我本人都深有體會,您有不止一位博士生讀了我的博士后,他們也常跟我提起您對他們的鼓勵。
主編新中國第一部刑法教科書,雖然只是您治學生涯中的許多個“首次”之一,但那次挑戰(zhàn)卻非同尋常。當時,您剛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孕育和誕生》一書的寫作,又來主編這本教材,體力透支,最終引發(fā)了腰疼病,稍一動彈,就疼得筋骨欲斷,后來只好躺在躺椅上工作。
在這本教科書中,您開創(chuàng)性地概括了刑法的基本原則,為后來罪刑法定等原則寫入刑法做了理論上的準備。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您先后主編過本科、自學考試、電大、研究生等不同層次的多本教材,在《我與刑法70年》中您談到,您上學時接觸的都是蘇聯(lián)的理論和實際,“而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有著太多的異同和隔閡”,所以您在主編這些教材時,都特別強調與中國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相結合。
“為國家哪何曾半日閑空。”您愛唱京劇,《洪羊洞》里的這句唱詞,是您的最愛。您信奉的人生信條是“天才就是勤奮”。我多次聽您說過,早些年每晚都要忙到凌晨一兩點,現(xiàn)在年過九十,每晚也要工作到十一二點。
您總是充滿感恩之心。無論是您在國外榮獲“貝卡里亞獎”、早稻田大學名譽博士學位,還是在國內被授予“人民教育家”“最美奮斗者”等榮譽稱號,我很少看到您講自己的付出,更從來沒有聽到過您對自己下放勞動、長期離開自己專業(yè)的那個時代的抱怨,而是發(fā)自肺腑地感恩您的家人、您的母校、您的同事,感恩現(xiàn)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您多次感謝你的老搭檔王作富教授,您說,你們一起共事六十四載,互相學習,彼此尊重,從未紅過臉,這不僅讓你們自己心情愉快,而且也使學生受益。
作為制定新中國第一部刑法典的全程參與者,幾十年來,您為國家的立法、司法嘔心瀝血。您同時也認為,專家學者報效祖國的最好方式就是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特長,“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正因此,您在將反革命罪修改為危害國家安全罪、削減死刑、廢止勞教等重大問題上,頂住壓力,勇于建言。
隨著法學研究的繁榮,我們正迎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我尤其感動的是,作為德高望重的前輩,您真心歡迎并樂見這一局面的到來。在最近的一個專訪中,我看到您這樣回答記者:“對于學術上的不同觀點,甚至有些還是來自自己昔日的學生,我都尊重,有不同意見是好事,真理愈辯才愈明。”
多年來,您視天下刑法為一家,對兄弟單位的工作總是熱情支持,這應當也是您贏得大家廣泛尊重的一個原因。這些年來,社科院法學所刑法學科每年組織一次“中國社會科學院創(chuàng)新工程暨刑法學重點學科論壇”,您只要在北京,每次都前來支持,除了提交論文,還按照會議要求的發(fā)言時間事先精心準備。
……
“有法才能治國,無法就要誤國,這是中國人民付出了無數(shù)血的代價之后才總結出來的一條經驗教訓?!碑?979年新中國第一部刑法典歷經坎坷最終得以通過時,您發(fā)出如是感慨。從1979年至今,我國的刑事法治與時俱進,和共和國的其他各項事業(yè)一樣,取得了重大成就,這其中凝聚著以您為代表的老一輩法學家的心血。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們對法治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您多次跟我們講,中國的刑事法治還在路上,我們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在推進良法善治、防范冤假錯案、加強人權保障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中國刑法學者在國際上的聲音還不夠。每當出現(xiàn)冤假錯案,您總是痛心疾首,特別是近年聶樹斌案、呼格案等一批當年被司法錯殺案件的平反,深深地震撼了您,人死不能復生,您痛苦地和我們一起反思今后如何從制度上不再讓此類悲劇重演。
您還跟我提起,全球化、風險社會、網(wǎng)絡時代、人工智能給刑法帶來了空前挑戰(zhàn),治理恐怖主義犯罪、環(huán)境污染犯罪、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等新型犯罪需要刑法在其中找準自己的定位,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以便和國家的其他各項制度相輔相成,共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要傳承您的優(yōu)秀品質和家國情懷,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法治國家做出扎實努力。期待到2049年,我們的刑法更能在制度上成為法治文明的典范,在理論上也擁有更強的國際影響力。
紙短情長,祝福您健康愉快!
仁文
于2019年國慶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