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寒 蔡燕
402360重慶市大足區(qū)中醫(yī)院婦產(chǎn)科,重慶 大足
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發(fā)癥,主要危害胎兒,可導致胎兒宮內(nèi)窘迫、早產(chǎn)、新生兒窒息,嚴重威脅妊娠孕婦母嬰的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上通常使用腺苷蛋氨酸進行治療,其有利于膽汁排泄,還可防止或減輕毒物和膽酸引起的氧自由基對細胞的損傷[2]。熊去氧膽酸能改善膽汁酸解毒功能,降低血清中孕激素硫化代謝產(chǎn)物的產(chǎn)生,對改善胎兒的預后有重要的作用[3]。本研究旨在探討熊去氧膽酸治療ICP 的臨床療效,并觀察其對血脂代謝、妊娠結(jié)局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ICP 85例,研究已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以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年齡22~35 歲,平均(25.83±3.55)歲;孕周28~40 周,平均(35.25±3.76)周。對照組患者年齡21~34 歲,平均(26.17±4.1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4]:①近期無藥物使用史。②單胎妊娠。③符合《妊娠期肝內(nèi)膽汁淤積癥診療指南(2015)》診斷標準。
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②血液疾病。
方法:所有患者均為住院患者,常規(guī)給予鎮(zhèn)靜、吸氧等治療。①對照組給予腺苷蛋氨酸1.0 g加入0.5%葡糖糖注射液500 mL,靜脈滴注,1次/d。②觀察組采用熊去氧膽酸0.25 g 口服,3 次/d,所有患者均治療14 d。
觀察指標:于治療前及治療14 d后,收集納入患者的空腹靜脈血3 mL,轉(zhuǎn)速3 000 r/min,離心20 min 后分離血清,將標準放置在-80℃冰箱以備檢測,測定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記錄患者妊娠結(jié)局。療效評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改善,肝功能水平下降>50%;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治愈+有效=總有效率。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 軟件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兩組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0.70%,高于對照組的73.8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代謝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后血脂代謝水平均明顯下降,觀察組TC、TG、LDL-C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妊娠結(jié)局比較:觀察組剖宮產(chǎn)、胎兒窘迫、早產(chǎn)及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ICP是發(fā)生于孕婦中晚期的一種肝臟疾病,可導致新生兒窒息、羊水污染和胎兒窘迫等,病情嚴重時胎兒的生命將受到威脅。膽汁淤積進入外周血到達胎盤,從而導致臍帶和胎盤血管收縮,胎盤血液灌注受到影響,從而造成羊水污染,新生兒容易發(fā)生窒息。
臨床上常用一種生物活性分子進行治療,其能減輕膽酸引起的氧自由基對肝臟的損害,通過甲基作用減少雌激素對膽汁及膽鹽成分的影響,但不良反應較多,改善肝內(nèi)膽汁淤積仍需改進。熊去氧膽酸能激活鈣離子等物質(zhì),促進肝細胞分泌,通過競爭性抑制作用,防止有毒膽酸分子與肝細胞膜結(jié)合,減少肝細胞損傷。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代謝水平比較(±s,mmol/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代謝水平比較(±s,mmol/L)
組別 n TC TG LDL-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3 6.31±1.22 5.01±0.97 3.32±1.21 1.89±0.78 6.40±0.95 4.13±0.79對照組 42 6.41±1.34 5.97±2.13 3.40±1.35 2.61±1.12 6.56±1.31 5.42±0.87 t 0.360 2.685 0.288 3.446 0.646 7.160 P 0.720 0.009 0.774 0.001 0.520 0.000
表3 兩組妊娠結(jié)局比較[n(%)]
熊去氧膽酸是一種無毒、親水性的二羥基膽酸化合物,能促進內(nèi)源性膽汁酸分泌,降低患者血液和肝細胞中膽酸的濃度,從而減少膽汁淤積,降低血脂代謝。綜上所述,ICP患者可采用熊去氧膽酸改善患者血脂代謝及妊娠結(ji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