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桂廣
252500冠縣人民醫(yī)院,山東 冠縣
腦積水伴顱骨缺損多因顱骨切除或術后減壓所致,也可由腦外傷直接造成,該病的患病率在神經外科疾病中約占30%,極易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傳統(tǒng)治療腦積水并顱骨缺損的方法是先行腦室-腹腔分流術,再行顱骨修補術;此種治療方法的療效確切,有利于促進術后患者身心的康復;但也有研究認為,此種療法的療程較長,且二次手術易增加術后感染的概率、加重患者的痛苦以及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2]。觀察2016年4月-2018年4月采用同期手術與分期手術治療腦積水并顱骨缺損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行同期手術治療的腦積水并顱骨缺損患者31例作為A組,男17例,女14例;年齡26~61歲,平均(38.64±1.52)歲。同一時間段收治行分期手術治療的另31例作為B組,男18例,女13例;年齡27~60歲,平均(38.46±2.0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本次所選研究病例均經相關疾病診斷標準確診,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并與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所選研究病例均具備手術指征,且均無合并其他臟器損傷者,無神經功能障礙或溝通障礙者,無肝腎功能不全者,無腦室增大或第三腦室圓頓者。
方法:術前均給予兩組患者腰穿測壓,并觀察患者顱內壓情況、腦脊液的性質等。同時,根據患者腦膜膨出與顱內壓情況設置分流管的壓力,在骨瓣中央硬膜處懸吊四針。術畢,安置硬膜外引流條。①A 組同期行顱骨修補術和腦室腹腔分流術;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后在其腦室前角處進行穿刺。術中,密切監(jiān)測患者腦脊液溢出的速度,并嚴格把握患者顱內壓力,再緩慢釋放腦脊液,察看骨窗逐步凹陷。若骨窗平面與膨出腦組織齊平,則置入分流管再行分流術;反之,則待患者的顱內壓下降后再行顱骨修補術。術中一旦出現硬腦膜破裂,需予以修補、縫合。②B 組行分期手術,腦室腹腔分流術方法同A 組,骨瓣缺損5周~7個月后再行顱骨修補術。
效果評定:(1)采用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對兩組術后1 個月、3 個月、6個月患者神經功能進行評分,評分越高,患者神經功能越嚴重。(2)采用生存質量量表(SF-36)對術后6 個月兩組患者生存質量進行評分,共包括:生理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和總體健康等維度,各維度滿分100 分,評分越高,患者生存質量就越好。(3)記錄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4)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治療后患者癥狀顯著改善,NIHSS評分下降55%及以上。②有效:癥狀好轉,NIHSS 評分下降10%~54%。③無效:未達上述標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各時段NIHSS評分比較:A組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的NIHSS評分均低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SF-36 各維度評分比較:術后6個月,A組SF-36各維度評分顯著高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A 組術后出現意識障礙1例,積液1例,感染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9.67%;B組意識障礙2例,積液2例,血腫2例,感染2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5.8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治療療效比較:A 組術后總有效率與B 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顱骨缺損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蛛網膜下腔出血、血腫等,而外傷性的顱骨缺損極易引發(fā)腦積水,進而引發(fā)患者頭痛、頭暈等癥狀,最終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傳統(tǒng)治療腦積水并顱骨缺損的方式多選用的是開放顱骨修補術,再分期行腦室-腹腔分流術,其目的是從根本上降低患者顱內壓,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的缺損,進而提升患者生存質量。但有學者認為,分期手術極易增加二次手術的風險以及手術治療的費用,而這些因素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經濟及心理壓力,最終影響手術治療的療效[4]。
表1 對比兩組各時段NIHSS評分(±s,分)
表1 對比兩組各時段NIHSS評分(±s,分)
組別 術后1個月 術后3個月 術后6個月A組 13.65±1.21 7.89±1.24 4.16±0.29 B組 15.94±0.85 9.51±0.24 6.53±0.21
表2 兩組SF-36各維度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SF-36各維度評分比較(±s,分)
組別 生理功能 角色功能 社會功能 總體健康A組 71.62±2.51 70.46±2.59 69.58±2.46 70.46±2.59 B組 65.49±2.36 66.39±1.42 63.29±2.74 66.59±3.25
表3 兩組治療療效比較(n)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臨床開始嘗試同期進行顱骨修補術與腦室-腹腔分流術。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有效降低皮瓣內陷綜合征、反常腦疝等發(fā)生的概率,還能夠有效解決因分期手術而帶來的經濟問題,是臨床治療腦積水并顱骨缺損較為理想的方案。本次研究結果顯示,A組術后總有效率與B 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SF-36各維度評分高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分期手術相比,同期手術在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方面具有積極意義。此外,與分期手術相比,同期手術還具有以下優(yōu)勢:①能夠防止腦組織因無顱骨的保護而引發(fā)新的感染、病變等,進而影響到正常的腦脊液循環(huán)。②分期手術會因局部形成的萎縮、瘢痕等而增加二次手術的難度,從而延長手術時間、增加腦組織暴露的時間等等。③同期手術對患者和家屬的心理、生理影響均較小,能夠減少患者住院時間和費用。
綜上所述,同期手術與分期手術治療腦積水并顱骨缺損的效果相當,但同期手術更能夠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進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