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婷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小學課堂教學也在發(fā)生巨大的變革,STEM教育的引入就是小學課堂教學變革的原因之一。本文通過介紹STEM教育,探究STEM教育對小學課堂教學變革的促進作用,提出在我國小學課堂教學中融入STEM教育的建議。
【關鍵詞】STEM教育 ?小學課堂教學 ?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8-0051-02
一、STEM教育概述
STEM教育是由美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首次提出的,隨著時代的迅速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因此主張實踐性的STEM教育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支持。
STEM教育主要強調的是實踐性和體驗性,其所涉及的是科學、技術、工程以及數學四門相互獨立的但又存在聯(lián)系的學科。從STEM的教育目標來看,它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通過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感受問題,從而進行跨學科的教育,在實踐的過程中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從教育效果的長遠來看,STEM教育更符合時代的要求,所培養(yǎng)的學生能力也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二、STEM教育對小學課堂教學變革的促進作用
(一)STEM教育使小學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融入STEM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教學內容。一方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材有著更深度的挖掘,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所學的內容有了延伸和拓展,在學科教材內容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其他學科的相互融合發(fā)展了學生的能力。
(二)STEM教育使小學課堂教學結構發(fā)生改變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其主要的教學結構是教師講授的過程。但是將STEM融入小學課堂教學中,其課堂教學的結構由教師的單方面轉向了教師教授和學生實踐能力的發(fā)展。這一轉變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求得到滿足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課堂體驗,由此激發(fā)了其學習的興趣。
(三)STEM教育使小學課堂教學的各學科相互融合
STEM教育注重多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在小學課堂教學中,STEM教育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結合多門學科之間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以小學科學課程和小學音樂等課程的融合為例,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學習尺子音高的知識時,其中有一個結論:物體的振動越快,聲音也就越高。這個科學的理論其實是和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中的音階的概念是相類似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這兩門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指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制作樂器。這個實踐的過程就是學科相互融合的過程。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三、我國小學課堂教學融入STEM教育的建議
(一)STEM教育本土化
由于STEM教育是由西方引進的,由于國家背景的不同,STEM教育在小學課堂教學融合的過程中必然也需要根據國情進行相應的改變,從而實現STEM教育的本土化。從我國現狀來看,由于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STEM教育需要強化學科與技術之間的聯(lián)系。除此之外,數字化的發(fā)展,也對學生的價值觀等方面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所以在STEM教育中需要融入道德教育以及加入一定的人文情懷等因素,在教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
因此,對于我國小學課堂教學的STEM教育來說,以技術型的理論知識為切入口,將創(chuàng)新思維、人文情懷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從而尋找到符合我國的STEM教育途徑。
(二)明確STEM教育定位
STEM教育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起著怎樣的作用,而教師又應該如何將STEM教育融入小學課堂教學中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明確STEM教育的定位。一般來說,STEM教育在小學課堂中有三種形式,一是將STEM的內涵融合于多種學科之間,而不專門設置STEM課程。二是專門性的設置課程。在傳統(tǒng)的教學學科的基礎上,通過STEM課程融合各學科知識,成為獨立課程的補充。三是用STEM教育代替其他課程,通過各門學科的有機組合,而形成一門全新的STEM課程。
這三種方式都有其可取之處,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如何融入STEM教育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考慮,從而使得教育效果最佳。
四、結語
STEM教育的引入對小學課堂教學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其有助于提高學生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同時,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鐘岑岑.對我國中小學STEM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建議[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8(07):32-35.
[2]韓曉旭.STEM教育理念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探析[J].內蒙古教育,2018(2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