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霞
摘 要: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每個學生都各自是一個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笔堑?,每個學生原生家庭教育的不同,形成了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和情感需要的不同。同一個班級中,總有優(yōu)生和問題學生之分,雖然問題學生的數(shù)量并不多,可是他們對班級的消極影響卻是顯而易見的。很多問題學生并不是因為智力而成為問題學生,他們往往是因為沒有養(yǎng)成好的習慣導致學習成績差、行為習慣不好而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嘲笑與孤立,從而進入了一個惡性循序的怪圈中。
關鍵詞:特殊教育;學習方式;教育;
一、情況介紹:
小陽是我們班較為典型的一名問題學生,活潑好動,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制力,經(jīng)常打擾同學,自由散漫,情緒化嚴重,處事不冷靜,易沖動,讓任課老師非常頭疼,同學們也不愿意和他來往。
二、問題思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正像醫(yī)生細心地研究病人的肌體,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著手進行治療一樣,教師也應當深思熟慮、仔細耐心地研究兒童的智力發(fā)展,情感發(fā)展和道德發(fā)展的情況,找出兒童在學習上感到困難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夠照顧個人特點和個別困難的教育措施?!?/p>
正是在這一教育理念的支撐下,我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了解,對小陽存在的問題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對造成他這種現(xiàn)狀的原因做了如下剖析:
(一)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小陽家在外地,六歲時隨打工的父母來到東營,因為他是家中的第一個男孩,再加上聽力障礙,從小被家人溺愛,再加上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就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而且家中有四個孩子,家長忙于生計,根本沒有時間教育孩子,采用的是放養(yǎng)的形式,因而形成了他自由散漫,不受約束的性格。
(二)學校教育存在問題:由于沒有養(yǎng)成好習慣,剛入校時,就因為經(jīng)常違反紀律、打擾、欺負同學、不尊重老師,而遭到老師和同學們漠視和排斥,從而導致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成績一般。針對小陽的問題,我經(jīng)過深思熟慮,在征得了家長和同學們的理解支持和幫助下,我采取了以下幾方面的措施來對他進行轉化。
三、轉化措施:
(一)傾注愛心和耐心。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愛學生!”愛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是溝通的橋梁。作為教師,我們只有具備了深厚的愛生之情,才會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學生也才會敞開心扉,接受老師的關愛,教育才富有實效性。正是在這種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每天都要找小陽聊聊天,說說心里話,了解他在學習和同學關系上存在的問題,引導他想辦法正確處理,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關心和愛護。課堂上他的一個小小的眼神,我就知道這個孩子聽懂了沒有,他的心里在想什么?或許這就是師生之間心靈交往的和諧境界吧!師愛是可以喚醒一個孩子沉睡的思維的。
(二)善于捕捉閃光點。林肯說:“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贊美”。獲得他人的贊賞和肯定,是人們精神上的一種高級需求。而學生更希望得到老師贊揚,在對小陽的觀察中,我發(fā)現(xiàn)小陽的記憶力特別好,背東西很快,于是我每天都要求他背誦一首小詩或課文中的一段話,每天上課前,我都讓他展示,順勢對他的進行表揚,如此一來,這個孩子的自信心就建立起來了,課堂上的表現(xiàn)也越來越好,上課注意力集中了,也經(jīng)常舉手回答問題了。我想,作為老師,要想洞悉學生一切,就得留心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從小陽的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了尊重和贊賞在教育實踐中對學生的激勵和轉化作用。
(三)發(fā)揮集體的力量。要轉化一名問題學生,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我們還要借助集體的力量。每個學生都生活在集體之中,同學之間的影響和感染最為重要。因此,我給小陽重新安排了座位,選擇了兩名口語好的、學習踏實認真且十分有耐心的的同學與他同桌,讓他感受到同學給他的幫助和快樂,讓他在快樂中學習、生活;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無窮的快樂!通過引導,班內(nèi)同學與小陽的關系融洽了很多,小陽和同學們的情感交流也順暢了很多,而小陽也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學習和行為習慣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轉變。
(四)保持家校溝通的順暢。要轉化問題學生,除了學校里進行的正面教育之外,還要延伸到家庭教育之中,因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為了能夠轉化小陽,我采用了電話聯(lián)系、家長到校和教師家訪等方法來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并且針對孩子的問題,具體而明確的提出了要求(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講究教育的方式方法方法,耐心引導,以正面教育為主),和家長一起形成教育合力,為這個孩子的轉化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四、轉化成果
(一)學習方面: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教育轉化,小陽在學習上有了很大的進步:聽課認真了,不做小動作了,能積極主動地回答老師的問題,作業(yè)書寫也規(guī)范了很多。
(二)行為習慣:在行為上,小陽能自覺遵守學校紀律和課堂紀律了,養(yǎng)成了上課注意聽講的好習慣;與老師和同學們的關系融洽了很多,也不再亂發(fā)脾氣了;在同學遇到困難時他會主動幫忙,對班級事務也很關心。
五、案例感悟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對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會環(huán)境條件不良影響而表現(xiàn)異樣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樣”的態(tài)度和方式對他。對待問題學生,要有愛心、耐心、信心和恒心,要給他鼓舞,讓他感到尊重和信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轉化學生,激發(fā)他主動轉化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