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泉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改深入發(fā)展,教育手段、教學理念不斷優(yōu)化,使教師教學實力隨之提升,教學模式得以創(chuàng)新,擴寬育人途徑,提高教學質量,幫助教師探尋教學行為之間的關聯,在完善教學體系同時,為優(yōu)化配置教育資源奠定基礎。本文通過分析閱讀古詩文與提高小學生習作水平的關系,以期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閱讀 古詩文 小學生 習作水平 關系
古詩文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一,其中不僅囊括許多語文知識,還具有一定的教育性、文學性、藝術性,將其與小學語文教學關聯在一起,可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綜合質量,引導學生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掌握更多知識,汲取更多文學營養(yǎng),助其樹立學習、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及道德品格意識,繼而在落實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基礎上,達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然而,當前與小學語文相關古詩文閱讀教學研究成果較少,加之學生語文素養(yǎng)、學習能力、習作水平及教師教學實力不盡相同,未能形成極具導向性的古詩文閱讀教學體系,這也為本次研究創(chuàng)造條件?;诖耍瑸樘岣咝W語文教學質量,分析閱讀古詩文與提高小學生習作水平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一、閱讀古詩文可提升學生習作素養(yǎng)
在傳統(tǒng)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僅側重教授學生寫作方法,甚至羅列寫作大綱、框架,要求學生仿照并予以填充,這種教學方法雖能在有限時間內,助力教師完成育人任務,但卻無法調動學生自主習作積極性,置于被動接收語文知識境地,影響學生語文學習綜合成效?;诖耍W語文教師組織學生閱讀古詩文,并欣賞、品鑒古詩文,感受古文之美,體悟古文意境,在古詩文閱讀過程中陶冶情操,理解古詩文深意,使學生文學思路更為開闊,文學素養(yǎng)隨之提升,能在先賢引導下,用正確的價值觀念、審美意識、人格精神感受世間萬物,以古詩文為紐帶,拉近學生與真實世界的距離,為學生汲取寫作素材奠定基礎,同時學生通過閱讀古詩文,還可提升其閱讀理解能力及語感,為學生習作累積語言素材,在不斷閱讀古詩文過程中,有效提升學生習作素養(yǎng)。
二、閱讀古詩文可提高學生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學生習作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充滿想象力的學生可掙脫固有習作框架束縛,跳脫教師教授習作模式的約束,運用自己的思想情感靈活調用語文知識,有效完成習作任務。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鼓勵學生閱讀古詩文,通過古詩文閱讀與理解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例如教師在進行《贈汪倫》教學時,可鼓勵學生熟讀古詩文,并用繪畫、貼紙、表演等形式,將《贈汪倫》情境展示出來,并用自己的語言予以講解,其中學生發(fā)揮自身想象力,運用不同形式展示詩文意境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其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語文思維嚴謹性的過程,學生只有思路清晰、思維嚴謹,才能靈活調用所學知識進行習作,在提高學生習作水平同時,達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除借助古詩文意境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外,教師還可借助古詩文“留白”之處,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及語言能力,從古詩文中心思想著手予以創(chuàng)寫,填補古詩文留白之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有能力自主完成習作任務[1]。
三、閱讀古詩文可激活學生寫作靈感
通過觀察總結小學生習作狀態(tài)可知,學生經常出現無話可說、無情可抒消極現象,拿起筆來不知從何下手,降低學生習作水平培育成效,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寫作靈感匱乏,無法圍繞寫作主題輸出寫作內容,加之其習作思緒較為零散,影響學生習作成效?;诖?,小學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古詩文,從古詩文中獲取寫作靈感,在落實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同時,有效提高學生習作水平。例如,教師在進行《望廬山瀑布》教學時,可將課堂教學進程分為如下幾個模塊:一是引導學生閉上雙眼,由教師誦讀《望廬山瀑布》,學生在傾聽古詩同時,在腦海中勾勒古詩情境,在詩歌朗誦過程中體悟古詩深意;二是鼓勵學生探討腦海中的畫面,這些畫面與哪句古詩文相對應,幫助學生梳理思維脈絡;三是請學生分析《望廬山瀑布》是從哪些瀑布特點著手進行描寫的,在深入理解古詩文內涵及寫作方法基礎上,組織學生探討作者情感,揣摩詩文中“掛”“三千尺”“銀河”“落九天”等詞句應用優(yōu)勢,繼而助力學生掌握古詩文中的寫作方法;四是請學生根據個人情感描述瀑布,繼而在借助古詩文激發(fā)學生寫作靈感同時,落實小學語文課堂習作訓練目標,有效提升學生習作水準[2]。
四、閱讀古詩文可提高學生寫作質量
閱讀與寫作有著不可割舍的關系,為此在新課改背景下,“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將“讀”與“寫”關聯在一起,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需鼓勵學生閱讀古詩文,在提高其閱讀能力基礎上,提高學生寫作質量,例如教師在進行《牧童》教學時,可采用“讀后續(xù)寫”教學法,在學生自主閱讀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古詩文思想感情進行續(xù)寫,反應牧童閑適、恬靜的生活狀態(tài),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提高學生寫作質量,體現閱讀古詩文與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關系。為調動學生閱讀與寫作積極性,教師可依據學生古詩文閱讀理解能力,根據其習作教學需求,為學生準備更多課外古詩文,擴展學生文學眼界,檢驗學生古詩文閱讀能力,幫助學生累積更多好詞好句,繼而提高學生寫作質量,例如教師在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開展有關“愛國”的習作教學活動時,可以組織學生閱讀《出塞》(王昌齡)、《夏日絕句》(李清照)、《示兒》(陸游)等古詩文,引導學生體悟古詩文中的愛國情感,并為學生講述古詩文所提及的歷史故事,并組織學生探討“和平年代應如何愛國”,使學生得以博古通今,將亙古不變的愛國情感滲入寫作內容中,使學生的寫作情感更為飽滿,習作水平隨之提高[3]。
結語
綜上所述,古詩文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將古詩文閱讀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關聯在一起,可提高教師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習作素養(yǎng),提高學生想象能力,激活學生寫作靈感,提高學生寫作質量,使學生得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更多收獲,并在古詩文情感帶動下,樹立正確價值觀念,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曉煥.如何讓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比翼齊飛[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32):105.
[2]楊洪順.活學活用有效提高小學生的習作水平[J].新課程·上旬,2018(10):147.
[3]陳瑞.提高小學生習作水平,堅持寫好觀察日記的實踐研究[J].語文課內外,2018(2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