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蓮
問題情境教學能夠讓學生從化學知識的學習中獨立或經過啟發(fā)發(fā)現(xiàn)并解決一些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這是開展化學知識教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具備基本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習化學知識的基礎和保證.在開展問題情境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聯(lián)系教材內容,合理地設計問題,從而幫助學生更快地理解相關的知識點.
教師在以問題情境教學開發(fā)學生思維的過程中,可以經過活動教學的方式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開發(fā)學生思維,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然后聯(lián)系教材內容設置幾個相關的問題,讓每個小組成員一起合作解決問題.小組各個成員的思維發(fā)生碰撞,在碰撞的過程中不斷地開發(fā)學生自身的思維,進而解決問題,學習化學知識.例如,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這一節(jié)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展開學習,第一組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實驗;第二組學生進行氯化鐵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實驗;第三組進行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銀溶液實驗.學生經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然后教師提出問題,詢問學生經過這些化學實驗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然后再讓學生進行鎂條燃燒實驗,生成氧化鎂的質量比鎂條增加了,教師再次提問這一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嗎?啟發(fā)學生思考,組織學生討論,然后由學生做出正確的解釋,開發(fā)學生的思維.經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夠逐漸地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還能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解答的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思考,積極地參與到教師的課堂教學中,進而充分完善化學教學課程內容,形成一個初中生化學學習和心智發(fā)展規(guī)律,進而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提出相關的問題,然后師生互動一起解決問題,進而完成這一節(jié)課程的學習.例如,在“酸和堿之間的反應”這一節(jié)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的形式開展化學課堂教學,教師可以首先提出一些問題:溶液的酸堿度常用什么表示?PH值的范圍是什么?PH值與溶液酸堿度的關系?如何測定溶液的PH值?為什么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不同的堿也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改變溶液酸堿度的方法是什么?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后,然后教師再繼續(xù)提出問題:酸溶液、堿溶液、鹽溶液的PH值各有什么特點?在學生學習討論之后,得出酸溶液的PH<7,堿溶液的PH>7,即得出酸溶液顯酸性、堿溶液顯堿性.鹽溶液,PH<7或PH=7或PH>7,即得出鹽溶液可能顯酸性、中性、堿性.讓學生了解到測定PH的最簡單的方法是用PH試紙.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化學,設計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智力活動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化學知識,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問題情境教學為基礎,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自發(fā)主動地提出問題,并且從常人沒有察覺之處提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開展問題情境教學,讓學生通過看到一些實驗現(xiàn)象,觀察這個實驗中存在的一些化學知識點,然后產生疑問,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再逐漸地加深學生思維的延展度.例如,在“質量守恒定律”這一節(jié)知識點教學時,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演示實驗,然后讓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注意觀察反應前后天平是否平衡?引導學生從實驗結果歸納出質量守恒定律,教師提問:為什么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實質展開討論,教會學生根據宏觀現(xiàn)象進行微觀本質分析的方法,深化學生思維.然后教師設疑,對不同的化學反應進行觀察、測定、分析、推理,得出質量守恒定律.最后分析實質,深化認識,并聯(lián)系實際,在應用中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為化學方程式準備理論依據,為學生學好化學用語奠定基礎.教師經過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后在心中產生疑問,進而創(chuàng)設出一些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培養(yǎng)和加深,還能讓他們思維的深度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形成化學意識,提高化學知識學習的效率.
通過問題情境教學首先可以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以一種探究的心理去學習化學知識;然后,經過這些問題促進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思考可以怎樣解決相關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很快掌握化學知識;最后,還能讓學生逐漸形成問題意識,讓他們逐漸樹立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信心,進而讓學生的思維的延展度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