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梅
摘 要:新課標對課堂教學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然而當前的課堂教學依然在有意無意中受到傳統(tǒng)的“一言堂”模式的羈絆。文章從兼顧能力均衡,智慧分組;提前預設,智慧引導課堂;轉(zhuǎn)換角色細化要求,智慧促進積極性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讓合作學習更有智慧、更具成效。
關(guān)鍵詞:一言堂;合作學習;預設;智慧;角色轉(zhuǎn)換;成效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15-023-1
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但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一言堂”模式卻又總會在教學活動中有意無意地取代學生思考和發(fā)言,課堂依然脫離不了這一傳統(tǒng)的羈絆。有些教師總認為“點到為止”不夠深入、不夠透徹,想盡一切辦法傾囊倒出,讓學生做好一個安靜的傾聽者,接受者。其實,這從根本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鑒于此,如何讓我們的課堂不再打著自主、合作、探究的口號行“一言堂”之實,使之真正成為貨真價實的合作學習的課堂?我認為,可以將課堂合作學習建立在以下幾方面的基礎之上:
一、合理分組,確保能力均衡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總能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象:一個班級無論哪一門學科總會出現(xiàn)積極活躍的學優(yōu)生,在各自擅長的學科中總會頻頻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回答老師的問題。久而久之,讓其他同學產(chǎn)生一種認知:某同學是A課堂的代言,某同學是B課堂的代言……,而自己只是一個旁聽生。熱鬧的課堂氛圍會讓部分學生越來越積極,而大部分學生選擇默默傾聽,長此以往會放棄思考的習慣。所以智慧地組建合作小組,兼顧到小組成員在各學科中的差異和能力層次顯得尤為重要。合理組建的小組能夠讓每個成員都能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學習過程,當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時,能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在合作中不斷地達到預期目標,能讓每個成員深刻感受到集體的智慧和競爭力。同時,均衡小組間的能力分配可以讓小組間開展的評比活動變得更加公平,賦予合作、探究等實施的意義。與此同時,可以采取評分選優(yōu)的激勵機制對合作小組的代言人進行自主輪換。學優(yōu)生能夠代表本組展示學習成果獲得同學的信任與青睞自然會充滿自豪感和使命感,但對于學困生而言,這樣的角色輪換方式也能讓他們抓住表現(xiàn)機會,得到同學的支持與尊重,克服自卑感,增強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提前預設,智慧把控課堂
筆者外出學習聽課所接觸到的課堂中,無論時間長短總會有一次或多次討論環(huán)節(jié),事實上有些問題的合作討論和個人見解幾乎無異,而這樣的討論反而會讓聽課老師覺得這幾分鐘時間花得不值。比如在牛津教材模塊二某篇project中,有一篇介紹香格里拉的leaflet,上課老師在這篇文章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就設置了小組合作討論:What aspects will be included in a leaflet?學生六人小組討論非常激烈,課堂看似很熱鬧,實實在在的熱身,但仔細想想,在當今這樣一個科技、交通等發(fā)展迅猛的時代,人的生活直徑不斷變大,外出旅游對于一個家庭已經(jīng)不是一件稀罕事情,學生所見所聞無需通過合作討論來定義或詳述leaflet,他們的親身經(jīng)歷就可以將問題回答得非常完美,所以我們的課堂不能為了形式進行小組合作,而要把小組合作與實際的教學效果和必要性結(jié)合起來評價。因此,要能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fā)揮作用,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特點和認知水平、教育教學資源和環(huán)境、教學目標等作深入細致的分析。課前的準備工作中要考慮“需要合作嗎?”“合作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合作應該在課堂的什么時間進行?”等等,只有這樣的提前預設,才能智慧地把控課堂。不能把合作學習當作點亮課堂的圣火,而要真正用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和增強學習效果。
三、轉(zhuǎn)換角色,引導學生學習
合作學習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而有效的合作學習更是建立在一定的獨立思考基礎之上的。當一個學生在獨立解決問題遇到困難時才會產(chǎn)生尋求幫助的念頭,以合作方式解決問題。因此,在組織合作探索時,教師應該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空間,隨之再進行探索與討論。這就說明了一個實際性問題:合作討論的問題應該是學生在思考后仍覺得困難,以個體的智慧在短時間內(nèi)無法解決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探究與合作才能達到互補和相互啟發(fā)。在學生合作中,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角色的轉(zhuǎn)換,把握分寸發(fā)揮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當小組開展深入合作與交流時,要置身于學生的合作學習中,適時了解合作進展,進行有效地指導和方向的調(diào)控,給出友好、建設性的態(tài)度。在英語學習中,對于閱讀理解的講評非常適合這樣的方式。作為教師,首先了解到學生有困難的篇目和題型,布置針對性任務,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完成選題相關(guān)文本的理解。然而這樣的方式會產(chǎn)生的問題是:學生并沒有真正讀透文章,只是根據(jù)小組內(nèi)“取長補短”的拼湊法將正確的選項羅列出,對文本一知半解甚至無解。在此情況下,教師要根據(jù)學習小組討論的進度,在訂正錯題的基礎上,適時指定各小組不同的任務來合作完成,即合作的內(nèi)容“同中有異”,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各小組的使命感,讓他們能夠更加努力地投入,積極地思考,又可收到實效,解決了教師想要解決的難題,事半功倍,真正做到角色轉(zhuǎn)換。
總之,要想讓小組合作學習產(chǎn)生效果,教師就必須不斷提升調(diào)控課堂的智慧。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一是要做好小組合作的合理分組;二是要在課前對課堂教學進行預設;三是要做好角色轉(zhuǎn)換。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魏書生,劉繼才,孟慶欣.素質(zhì)教育理論與教學模式[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1997.
[2]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