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
摘 要: 語言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稱謂詞作為語言系統(tǒng)中的一個子系統(tǒng),其發(fā)展變化要受一些條件的制約,如時間、地域、不同社會群體、不同的社會心理特征等,不僅同一個對象的稱謂詞用語在歷史上不斷地更換,同一個稱謂用語的意義或使用范圍也會發(fā)生變化。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作為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其中稱謂詞的使用具有獨特的語言風(fēng)格和明清時期鮮明的時代特點,因此,本人選取其中“老”類稱謂詞,運用描寫,分析和比較相結(jié)合,從語法、語義、文化、詞源等方面探討“老”類稱謂詞在書中的使用狀況,并對其追蹤溯源,分析“老”類稱謂詞的特征。
關(guān)鍵詞:《儒林外史》;稱謂詞;“老”
文章編號:978-7-80736-771-0(2019)04-036-03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集中展現(xiàn)了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的心靈世界,是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代表作,全書共五十六回,刻畫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處于各自身份地位的不同,導(dǎo)致他們相互之間的稱謂也有所不同,因此構(gòu)成了全書豐富的稱謂體系,本文著重選取書中“老”類稱謂詞進(jìn)行分析和整理,以探析其特征。
《說文解字·老部》:“老,考也,七十曰老?!币馑紴槟觊L,年老,與“幼”“小”相對,這是“老”字的實義,后來“老”除了實義之外,其意義逐漸虛化,從實詞逐漸轉(zhuǎn)變?yōu)榱饲熬Y與后綴,作為詞綴的“老”,其主要作用是充當(dāng)“稱謂詞”的積極構(gòu)造手段。加之于人的各類稱謂上的“老”,發(fā)端于魏晉時期,到唐宋時蔚然成風(fēng),至今使用較廣(董為光,2002)。“老”做稱謂詞最早是加在親屬稱謂上的,見于《世說新語·忿狷》:“持其臂曰:‘汝豈復(fù)足與老兄計?”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就有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從起源來看,親屬稱謂詞前加“老”,應(yīng)當(dāng)是從長輩親屬開始的,“老”就有了對老人、長輩尊敬的意義,是一種尊稱,此時的“老”為實義,起到修飾限定的作用,是前綴“老”的發(fā)端。到了中古時期,人們在姓氏、名、字、號的前后加上“老”字,多有一種敬稱的意味,此時的“老”不僅有年老的含義,還有資歷深、有經(jīng)驗、熟識等意義,其含義也有了虛化的傾向。宋以后,“老”多用于擬親屬稱呼,這就使得其“稱呼”意味增強(qiáng),修飾限定作用被削弱,其不僅僅指稱年老的人,可以表示親近,如“老世兄”;也可表示家中排名,如“老六”等等,“老”被賦予了更多的社會交際功能。
在《儒林外史》中,“老”類稱謂詞有表示“老”的實義的,對年長者及長輩的稱呼;也有意義虛化的作為詞綴來表示稱呼和排行等等,本文將對書中“老”類稱謂詞分為以下幾類進(jìn)行探析:
一、姓名稱謂
《儒林外史》中,在姓名稱謂上加“老”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姓氏稱謂前加“老”,如“老萬”;另一種是在姓氏稱謂后加老,此種情況較多,如“秦老、牛老、杜慎老,虞華老”等。在姓氏前加“老”可以用于自稱也可用于稱呼他人,如《北齊書·儒林傳》:“此是老石機(jī)杼,聊以奉贈?!逼渲小袄鲜睘樽苑Q;白居易《戲贈元九李二十》:“每被老元偷格律?!薄袄显眲t是稱呼元稹。部分“老+姓氏”中的“老”依舊保持著一些詞匯性的意義,大都表示一種敬重,但是,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其在具體的社會交際中意義發(fā)生了偏移,以表示熟知、親熱為主,不再帶有尊敬的感情色彩。
(1)秦二侉子道:“你就去了這些時!那老萬的事與你甚相干?!保ㄎ迨兀?/p>
這里的老萬是他稱,指的是萬中書,是一種隨意的稱謂,這里稱他“老”并不是出于對其年齡的關(guān)注,認(rèn)為其年齡大,而是表示指稱者與自己熟識,這里的“老”僅僅是一種稱呼,而不起到修飾作用,其意義完全虛化,只是為了維護(hù)某種人際關(guān)系。因此,“老+姓氏”作為他稱時表示說話者與指稱者彼此熟知的社會關(guān)系。
中古以來,在人的姓氏、名、字或者號之后加一“老”字,表示說話者對被稱呼者的尊敬。
(1) 秦老留著他母子兩個吃了早飯,牽出一條水牛來交于王冕。(一回)
(2) 牛老聽罷,忙斟了一杯酒送過來,……卜老過去。(二十一回)
可見《儒林外史》中,用于姓名之后的“姓氏+老”這類稱謂詞多用來稱呼老者或者地位高的人,它可以用在正式場合,也可以在非正式的交際場合中,既可以面稱,也可以背稱。
二、職業(yè)身份稱謂
《儒林外史》中,這一組中的“老”類詞是表示被指稱者的職業(yè)和身份的稱謂詞,其中的“老”保留著本身“年老,年長”的義項,多表示對年齡大的男性或者女性的稱呼。
表示職業(yè)的“老”類稱謂詞:老差人、老道人、老和尚、老師父、老僧等,從稱呼中便可以看出他們各自的職業(yè)。
(3) 牛布衣請老和尚進(jìn)房來,坐在床沿上,說道:“我離家一千余里,客居在此,多蒙老師父照顧……”(二十回)
在這里“老師父”也指的是老和尚。
表示身份的“老”類稱謂詞:老人家、老者、老奶奶、老太太、老婦人、老伴、老妻、老嫗、老婆婆、老婆子、老漢、老頭子、老翁、老夫。
(6) 只有一個老嫗,又癡又聾,在家燒火做飯,聽候門戶。(九回)
(7) 只見庵內(nèi)走出一個老翁來,定眼看時,不是別人,就是潘保正。(十六回)
(8) 鄒吉甫道:“我這老婆子每日在這房檐下燒一炷香,保祝少老爺們?nèi)耘f官居一品?!保ň呕兀?/p>
“老嫗”指的是老年婦女,“老翁”則是對老年男性的稱呼,“老人家、老者”通指老年男性或女性,且都是稱呼他人,“老夫”則用于自稱。夫妻都年老時,丈夫稱妻子為“老婆子”,“老夫”則是年齡長的男性的自稱。
三、社會官場稱謂
《儒林外史》作為一部諷刺小說,從多方面揭露了封建官場的黑暗,書中細(xì)膩地刻畫了一群追求功名富貴的各種類型的封建儒生和貪官污吏的丑惡面目,展示了一幅廣闊的社會生活圖卷。在這個大背景下,官場中的“老”類稱謂詞在書中的數(shù)量甚多,而且多樣。官場中相互之間的稱謂詞多為地位卑的人對地位尊的人的尊稱,“老”主要體現(xiàn)出尊、敬的語義色彩,大都為敬稱詞。書中出現(xiàn)的此類稱謂詞主要有老先生、老官、老父臺、老世臺、老師祖、老世叔、老父母、老師爺、老妹丈、老爺、少老爺、太老爺、姑老爺、舅老爺、老太夫人、姑老太、老相公、老師。
中國古代有的官職有非常嚴(yán)格的等級制度,在稱呼各類官職時就會有所區(qū)分,因此,在官場中的“老”類稱謂詞有不同的語用范圍。
(9) 張、范二位道:“既然府上有事,老先生竟請回罷。”嚴(yán)貢生道:“二位老先生有所不知,這口豬原是舍下的?!?/p>
這里張靜齋、范進(jìn)和嚴(yán)貢生互稱為“老先生”,《儒林外史》中官場之間人們相互稱呼多用“老先生”?!袄舷壬币辉~源于“先生”,“老”是由年長義虛化作為了詞頭,加在“先生”之前,表示尊重。
(10) 鮑文卿道:“方才小的看見大老爺要參處的是安東縣向老爺……(二十四回)
(11) 鮑文卿道:“我便是。太老爺可是做過安東縣升了來的?”(二十五回)
“太老爺”一詞本為對州府長官的尊稱。此處“太老爺”指的是原來的向知縣,這是鮑文卿對其的尊稱,向知縣未升官之前被稱作“老爺”。
這組“老”類稱謂詞只能表示對有身份地位的人的稱呼,多表示對被稱呼者的尊重之意,有時甚至能表現(xiàn)出一種恭維的意味。通過這些稱謂詞的使用,我們能夠分辨出被稱者的身份地位,這類稱謂詞大都為敬稱,一般用于官場中地位低者對地位尊者的稱呼,或者是地位相當(dāng)者相互指稱。
四、親屬擬親屬稱謂
親屬稱謂是指對血親、姻親的稱呼,或者是對具有血親關(guān)系、姻親關(guān)系者的稱呼?!度辶滞馐贰分械摹袄稀鳖惙Q謂詞表示親屬稱謂的有:“老子、老爹、老婆、老娘、老妻、老哥、老弟”等。
(12) 鄒三道:“自少老爺們都進(jìn)京之后,小的老子看著墳山,著實興旺,門口又置了幾塊田地……”(九回)
(13) 他哥子愁著眉道:“老爹而今有些害發(fā)了,說的話‘道三不著兩的?!保ㄊ兀?/p>
(14) 胡屠戶道:“……每年尋幾兩銀子,養(yǎng)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經(jīng)!”(三回)
例句中的“老子”和“老爹”都是對自己父親的稱呼?!袄夏铩焙汀袄掀拧狈謩e是對自己的母親和配偶的稱呼。親屬稱謂前加“老”,最開始是對長輩親屬的稱呼,此時的稱呼含有“尊敬”的意義,帶有少許的詞匯意義,但“老”的修飾作用大大減退,后來“老”的年長義減輕,它的使用對象便從長輩擴(kuò)大到了同輩,甚至偶爾用在后輩身上。
《儒林外史》中的“老+親屬稱謂”更多的是擬親屬稱謂的用法。擬親屬稱謂是指對沒有親屬關(guān)系的交際對象使用親屬稱謂來相互稱呼,又叫做仿親屬稱謂,其中以“老”作詞頭的部分?jǐn)M親屬稱謂詞是親屬稱謂詞演化而來的,擬親屬稱謂中的“老”部分帶有年老之實意,但大部分意義都虛化,作為詞綴而無實意,主要表示尊敬的意義,帶有親近、輕松的感情色彩。這類稱謂詞有:“老爹、老叔、老伯、老婆婆、老舅、老伯母、老娘、老舅、老弟、老嫂子、老哥、老兄、老伴”等。
(15) 又一個道:“老爹,你這手,明日殺不得豬了。”(三回)
(16) 宦成道:“多謝老爹費心!如今只求老爹替我做主”差人道:“你且莫慌?!保ㄊ兀?/p>
(17) 王冕道:“秦老爹!頭翁不知,你是聽見我說過的?!保ㄒ换兀?/p>
以上例句中“老爹”稱呼的用法多樣,例(15)中,是鄰居稱胡屠戶,此時范進(jìn)已經(jīng)中舉,這里便是稱呼官員之父;例(16)中,“老爹”是對有身份的人的稱呼,相當(dāng)于老爺;例(17)中是對老年男子的尊稱,意為老伯、老大爺??梢?,“老爹”由表父親、岳父的親屬稱謂擴(kuò)展到對其他老年男子的尊稱,體現(xiàn)了稱謂語交際功能的增強(qiáng),“老”也增強(qiáng)了稱呼的意味?!袄系弊鳛閿M親屬稱謂,弱化了親屬色彩,突出了社會性。
(18) 牛老道:“老哥,我這小生意,日用還糊不過來,那得這一項銀子做這一件事!”(二十一回)
(19) 卜老聽了,慌忙走過來。見尸首停在門上,叫著“老哥!”(二十一回)
在以上兩例中,卜老和牛老互相稱為“老哥”,這里我們并不能分辨他們年齡的大小來,這里是他們相互之間一種親昵、客氣的稱呼,表示尊敬。
總之,在親屬詞的前面加“老”字構(gòu)成擬親屬稱謂,一是為了表示尊敬,二來是帶有親近的意味。運用擬親屬稱謂可以使被稱呼者感受到尊敬,親昵,更能增強(qiáng)彼此之間的親近關(guān)系。
五、詈稱稱謂
詈稱是用來表達(dá)憤怒、蔑視、責(zé)備和不滿等情緒時所使用的含有侮辱、冒犯或惡意性稱謂?!度辶滞馐贰分小袄稀币琅f含有年老之意,但都是貶義的,具有“老于世故”“呆板”等語義?!度辶滞馐贰分械念悍Q有:老蠢蟲、老呆、老阿呆、老不死、老屁精、老畜生、老烏龜。
(20)因把老嫗罵了幾句,道:“你這老不死,老蠢蟲,這樣人來尋我,你只回我不在家罷了……”(九回)
(21)楊執(zhí)中這老呆知道晚里才回家來。(九回)
(22)那老畜生不曉得這話是笑話他,反忻忻得意。(二十四回)
(23)虔婆也慌了,叫了老烏龜上來,再三勸解,總是不肯依,鬧得要死要活。(五十四回)
這一組皆是貶義詞,“老不死”是罵老年人,表達(dá)說話者希望被稱者早點死?!袄洗老x”是對老年婦女的詈稱,表示人糊涂?!袄洗?、老阿呆”則是指人死讀書,其他什么事情都不做?!袄闲笊币话銊t是對那些品行違背了社會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的人的稱呼批評,表示出稱呼者對被稱者的極度嫌惡?!袄蠟觚敗笔菍Ξ?dāng)時開妓院的男子的指稱。“老屁精”指的是善于阿諛奉承的人。這類稱謂詞之所以能夠表示出貶義色彩,主要是由其詞義的核心部分決定的,正如蠢蟲,畜生,屁精等。
六、排行稱謂
“中古排行用家庭味十足的‘阿,當(dāng)‘老兄‘老弟‘老妹的說法相繼誕生之后,‘老大‘老二……‘老十、‘老幺‘老末等說法的出現(xiàn)也就具備了條件,當(dāng)然,還要等到‘阿大勢已去之后?!保ǘ瓰楣?,2002)《儒林外史》中,“老”+數(shù)字”表示家中的排行,這類“老”基本上沒有任何的詞匯意義,無論年齡的大小,都可以用這種稱呼表示兄弟姐妹中的排行,表達(dá)出一種親近,隨意的語義色彩。如“老二、老三、老六”。
(24)僧官愁著眉道:“龍老三,你又來做甚么?”(二十九回)
(25)趙氏有個兄弟趙老二在米店里做生意。(六回)
由于老+數(shù)字從語義上來看基本不再帶有尊敬和謙恭的意義,而且也失去了年齡大的詞匯意義,這組稱謂詞中的“老”的虛化程度最高。
七、結(jié)語
本文將《儒林外史》中的“老”類稱謂詞分成了六類進(jìn)行分析,從語法、語義、文化、詞源等方面探討其在書中的使用狀況,其中“老”有表示詞匯意義“年長”之意的,更多是其意義虛化之后作為詞綴來使用。有的“老”起初意義比較實在,側(cè)重表達(dá)“年歲大”,如加在身份職位前的“老”,并且不帶有表示尊稱或敬稱的語義色彩;詈稱中的“老”則由于其核心部分的貶義使之也帶有一絲貶義色彩。由于“老”類稱謂詞交際功能的增強(qiáng),削弱了“老”的修飾限制作用,它的實詞作用虛化了,更多便表示一種與人熟知、親切的稱呼,如擬親屬稱謂“老哥”、表排行的“龍老三”等等??傊?,《儒林外史》中的“老”類稱謂詞類型多樣,各自所表達(dá)的意義和功能也有所不同,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
參考文獻(xiàn):
[1]吳敬梓.儒林外史[M].崇文書局有限公司,2015.第1版.
[2]董為光.稱謂表達(dá)與詞綴“老”的虛化[J].語言研究,2002(1).
[3]廖頌舉.《儒林外史》稱謂詞研究[J].山東大學(xué),2007.
[4]王寧寧.漢語詞綴“老”的研究[J].上海師范大學(xué),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