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晶,洪 燕
(臺州市婦女兒童醫(yī)院兒科,浙江 臺州 318000)
哮喘是兒童期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之一,具有病情反復、遷延難愈等特點。近年來隨著環(huán)境污染的日益嚴重,哮喘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急性哮喘是由慢性炎癥所引發(fā)的氣道痙攣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作性咳嗽、氣促、胸悶、喘息和呼吸困難等,若不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造成氣道縮窄重塑,導致患兒的肺功能受損,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以及生活質(zhì)量。霧化吸入是一種常見的哮喘治療方法,通過局部給藥其治療指數(shù)高、安全性好,吸入的藥物可以直接作用于氣道黏膜,局部作用強,且局部藥物濃度高、療效亦好[2]。布地奈德是一種具有較強抗炎作用的糖皮質(zhì)激素藥物,霧化吸入性糖皮質(zhì)激素(Inhaled orticosteroids,ICS)主要于氣道炎癥性疾病的治療,可有效改善病情。西替利嗪作為新一代抗組胺藥,能有效抑制組胺的傳遞和作用,具有抗氣管變應性炎癥的作用[3]。本研究旨在探討西替利嗪聯(lián)合布地奈德對急性哮喘發(fā)作兒童治療效果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間在我院兒科診治的94例急性哮喘發(fā)作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1]中關(guān)于急性哮喘發(fā)作的診斷標準。 入選標準:①年齡3~14歲;②突然發(fā)生喘息、咳嗽、氣促、胸悶等癥狀或原有癥狀急劇加重;③雙肺可聞及散在或彌漫性,以呼氣相為主的哮鳴音,呼氣相延長;④上述癥狀和體征經(jīng)抗哮喘治療有效或自行緩解;⑤臨床無感染征象或使用抗生素無效;⑥本研究已通過我院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已征求患兒家屬同意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患兒屬哮喘慢性持續(xù)期和臨床緩解期者;②患有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或嚴重的其他器質(zhì)性疾病者;③合并過敏性鼻炎、支氣管擴張及肺結(jié)核等疾病者;④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或不能耐受者。
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把入選的94例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7例。其中觀察組男25名(53.2%),女22名(46.8%),平均年齡(8.3±2.7)歲,急性發(fā)作時間1~5h,平均急性發(fā)作時間(2.3±0.4)h,病情嚴重程度:中度39例(83%),重度8例(17%)。對照組男24名(51.1%),女23名(48.9%),平均年齡(8.7±2.5)歲,急性發(fā)作時間1~5h,平均急性發(fā)作時間 (2.4±0.6)h,病情嚴重程度:中度37例(78.7%),重度10例(21.3%)。兩組患兒的基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入院后,兩組患兒均給予低流量氧氣(1~2L/min)吸入,同時給予解痙、抗感染及化痰藥物等作為基礎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兒給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取布地奈德混懸液(國藥準字H20140475)0.5~1.0mg加入2mL氯化鈉注射液(0.9%)稀釋,使用壓縮式霧化器面罩吸入,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鹽酸西替利嗪服溶液(國藥準字H20093320),3~6歲患兒5mg、6歲以上患兒10mg,1次/d。兩組患兒均治療7d。
對所有患兒在入院治療7天后觀察療效,包括咳嗽、氣促、喘息、胸悶等臨床表現(xiàn)、肺功能指標、炎癥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臨床療效根據(jù)患兒的癥狀改善情況評定,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其中治療后患兒咳嗽、喘憋、氣促等臨床癥狀消失,聽診未聞及肺哮鳴音及中細濕啰音,缺氧狀態(tài)明顯改善則判定為顯效;咳嗽、喘息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肺鳴音明顯減少,肺功能也明顯改善則判定為有效;咳嗽、喘憋等臨床癥狀仍存在甚至加重,肺部查體無明顯改善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肺功能指標測定:采用Spirolab Ⅱ肺功能測定儀,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xiàn)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xiàn)EVl)、用力呼氣中期流速(Maximum midex piratoryflow,MMF)、最大通氣量(Maximum Ventilatory Volume,MVV)。炎癥因子水平測定:在入院第1天和治療7天后,分別空腹抽取患兒血液3mL,3000r/min離心10min備檢。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10水平。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步驟進行操作,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公司。
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51,P<0.05),見表1。
表1兩組患兒臨床療效的比較[n(%)]
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肺功能指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的肺功能指標均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患兒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項目觀察組(n=47)對照組(n=47)tPFVC(mL) 治療前1 809.76±104.831 832.18±106.371.029>0.05 治療后2 462.17±110.452 038.72±109.5619.057<0.001FEVl(mL) 治療前1 143.87±99.361 126.73±101.540.827>0.05 治療后1 894.33±102.521 442.56±103.7921.230<0.001MMF(L/s) 治療前1.73±0.391.76±0.440.350>0.05 治療后2.61±0.512.13±0.345.369<0.001MVV(L) 治療前48.05±4.6947.83±4.920.222>0.05 治療后64.47±3.2654.46±3.1915.046<0.001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TNF-α、IL-6和IL-10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的TNF-α、IL-6和IL-10水平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患兒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項目觀察組(n=47)對照組(n=47)tPTNF-α(ug/mL) 治療前6.53±1.866.61±1.740.215>0.05 治療后3.17±1.124.56±1.285.603<0.001IL-6(pg/mL) 治療前5.81±1.395.78±1.420.104>0.05 治療后3.51±1.034.59±1.124.866<0.001IL-10(pg/mL) 治療前8.31±2.088.25±2.170.137>0.05 治療后4.14±1.486.26±1.796.258<0.001
觀察組患兒中出現(xiàn)惡心嘔吐2例、嗜睡3例、腹瀉2例、頭暈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7.02%;對照組中出現(xiàn)惡心嘔吐2例、嗜睡1例、腹瀉2例、頭暈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4.89%,兩組之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1.272,P=0.736),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的比較[n(%)]
支氣管哮喘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慢性氣道疾病。20余年來我國兒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哮喘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精神和經(jīng)濟負擔。而哮喘急性發(fā)作常表現(xiàn)為進行性加重的過程,以呼氣流量降低為其特征,常因接觸變應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誘發(fā)[4]。其起病緩急和病情輕重不一,可在數(shù)小時或數(shù)天內(nèi)出現(xiàn),偶爾可在數(shù)分鐘內(nèi)即危及生命,故應及時對病情做出正確評估,以便即刻給予有效的緊急治療。
兒童處于生長發(fā)育過程,各年齡段哮喘兒童的呼吸系統(tǒng)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點有所不同。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與炎癥反應以及氣道高反應性存在一定相關(guān)性,氣道炎癥是哮喘的主要病理學改變,其中氣道黏膜中產(chǎn)生的大量IL、TNF-α以及組胺等炎性因子浸潤導致患兒氣道發(fā)生高反應性[5]。因此,對于哮喘急性發(fā)作兒童的治療原則以消除呼吸道黏膜水腫,降低炎癥反應,恢復患兒呼吸通暢為主。
目前我國兒童哮喘的總體控制水平尚不理想,這與哮喘兒童家長對疾病的認知不足、臨床醫(yī)師的規(guī)范化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有關(guān)。正確地對兒童哮喘進行早期干預、家長的哮喘教育和規(guī)范化管理有利于控制疾病,改善預后[6]。
目前哮喘的治療中,糖皮質(zhì)激素是控制氣道炎癥最有效的藥物,推薦吸入療法為哮喘防治的主要途徑,并強調(diào)ICS是哮喘長期控制的優(yōu)選一線藥物。霧化吸入ICS 可以有效減輕氣道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控制哮喘癥狀,改善生命質(zhì)量,改善肺功能,減少哮喘發(fā)作,降低哮喘死亡率[1]。
哮喘急性發(fā)作時,必須盡快緩解氣流受限,首選吸入速效β2受體激動劑,同時可使用ICS緩解氣道炎癥。早期應用大劑量ICS不僅有助于哮喘急性發(fā)作的緩解,同時有助于防止進行性加重。在非危及生命的哮喘急性發(fā)作時,速效支氣管舒張劑與高劑量ICS霧化吸入聯(lián)用可作為急性發(fā)作起始治療選擇,能替代或部分替代全身糖皮質(zhì)激素以減少不良反應[2]。
布地奈德是一種局部抗炎活性很強的ICS,能增強支氣管內(nèi)皮細胞的穩(wěn)定性,抑制組胺等過敏活性介質(zhì)的釋放以及活性,減輕平滑肌的收縮反應[7]。通過霧化能夠使藥物迅速分布到毛細支氣管以及肺泡內(nèi),提高藥物利用率,加快藥效發(fā)揮,進而擴張毛細血管,減少氣道阻力,同時也可減少口服用藥的不良反應。
西替利嗪是一種外周H1受體拮抗劑,廣泛地應用于過敏性疾病??膳c靶細胞膜組胺H1受體非競爭性結(jié)合,有效降低組胺對哮喘患兒的氣道變態(tài)反應,抑制嗜酸粒細胞和肥大細胞脫顆粒作用,改善肺功能[8]。此外,西替利嗪對誘發(fā)哮喘的炎性介質(zhì)如白三烯、血小板激活因子等有拮抗作用,可顯著抑制由IgE介導的遲發(fā)性過敏反應[9]。
本研究采用西替利嗪治療急性哮喘發(fā)作兒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與對照組相比,肺功能顯著改善,而且炎性因子水平也明顯降低,與已報道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10]。究其原因可能是西替利嗪能夠有效抑制血管活性肽作用,減弱變態(tài)反應程度,進而減少炎癥細胞的活化、釋放,抑制細胞間黏附因子的表達,降低氣道高反應性,進而減輕患兒的氣道炎癥,改善肺功能,緩解患兒癥狀。同時,西替利嗪較難通過血腦屏障,無明顯抗膽堿和抗5-羥色胺作用,對神經(jīng)中樞影響甚微,且不經(jīng)過肝臟進行代謝,其不良反應輕微且大多為一過性,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推斷西替利嗪在急性哮喘發(fā)作兒童的治療中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西替利嗪治療急性哮喘發(fā)作兒童臨床效果較好,可有效降低炎癥反應,改善患兒的肺功能,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