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鳳
自1978年3月16日,呂叔湘先生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當前語文教學中的兩個迫切問題》一文,在中華大地上揭開了語文教改的序幕。從此,語文課堂教學從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中掙脫出來,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二十多年過去了,雖然語文教改莫衷一是,至今仍沒有形成一個比較科學的體系,但許多優(yōu)秀的語文教學工作者在語文教改的一線總結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為像我們這樣比較閉塞、偏遠地區(qū)的語文教師提供了可鑒之資。近年來,我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在廣泛學習他人教改經驗基礎上,腦海中越來越清晰的浮現出六個字:知識、能力、素質。
在以往的教學中,一談教改就對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知識教學給予全盤否定,所以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一年一度的中、高考測試,語文試題難度不過中等,但人均失分率常為統(tǒng)測各科之最。大多數考生讀不懂試卷上的淺近的文言文和普通的現代文:不能根據作文的要求立意、選材、布局、謀篇:甚至面對多次重復出現過、訓練過的題也往往憑“占卜”來瞎蒙。何以出現這樣的狀況?我個人認為就是語文教師在教改大潮中失去了自我,在嚴重脫離語文知識的教學活動中構筑素質教育的空中樓閣。教改并沒有解決呂叔湘先生提出的“教學效率低”的問題。如此的教學如何能解決這個問題!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學應該循著一個正確的方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才能是學生學到扎實的語文知識,培養(yǎng)“基本的閱讀、寫作、說話、聽話的能力,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首先,要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課程的總目標和階段目標的要求。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的過程中,扎扎實實地學習語文知識,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扎實的語文知識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前提。學生上學是一個求知的過程。語文老師有責任使學生獲得扎實的語文知識。語文知識大致分為以下幾部分內容:
第一,現代漢語基礎知識。
現代漢語基礎知識具體包括文字、詞匯、語法、標點符號、修辭等。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漢字是用來記錄漢語的符號。漢字是形、音、義的統(tǒng)一體,一般說來每個漢字都有一定的形體,一定的讀音,一定的意義。我們要正確使用漢字,就必須了解有關漢字的知識。
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是許多詞的集合體,詞是能夠獨立運用的最小的語言單位。了解一些詞匯方面的基礎知識,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詞的意義,掌握它們的用法,題號運用語言的能力。
語法是語言的組合規(guī)律和規(guī)則。新的課程改革淡化語法教學,我覺得很有道理。普通話本身就遵循了一定的語法規(guī)則,只要我們能夠說好普通話。說、讀、寫是沒有問題的。
標點符號和修辭都是書面語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和修辭有助于提高語言的表現能力。
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這一部分知識受到一定的冷落。素質教育是新生事物,無定論,可以天馬行空,人們對它的認識有偏差,而這些有“法”可循的東西就成了首先被淡化的對象。確實,這些東西學起來很繁瑣,語法的深層分析,沒有必要,但起碼我們的學生該知道我們是按照怎樣的法則說話,我們不僅要讓他們知道這話說的對、錯這個“事”,還要讓他們知道對、錯在哪里這個“理”。
語言、文字作為聽、說、讀、寫的載體,是人們生活、工作、學習的主宰,是應該好好下功夫的時候了。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第二,古代漢語知識
古代漢語實詞,對我們閱讀古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有著繼承和發(fā)展的關系,有些詞古今意義相同,有些詞詞義發(fā)生了變化,有些詞今天已經不用了。這給我們閱讀古文帶來很大障礙,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學習,準確記憶,多積累,古文的閱讀能力自然就會提高。近年來,古漢語知識中虛詞的學習和考查難度降低了,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省出更多的時間帶領學生去鑒賞古漢語中優(yōu)美的詞句,體味古文化精神的內涵。
第三,閱讀和寫作知識
閱讀和寫作考查的不光是是能力,還有知識。
首先要掌握各類文體的基本知識,近些年各級各類學校對閱讀、寫作的重視程度提高了,有大量的名教師在這方面發(fā)表文章,在此不再贅述。
其次,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聽、說、讀、寫能力實際上就是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閱讀能力: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閱讀總量應在四百萬字以上。
寫作能力: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字順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說話能力: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
綜合性學習能力:學會使用常用的工具書初步。初步具備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能力是知識的外化,是素質的代名詞。語文素質的內涵非常廣泛,且又不斷的擴充和發(fā)展。
要正確實施語文素質教育,語文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二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三是改革陳舊落后的教學模式。四是從課內向課外延伸,讓學生到課外去讀、去寫、去調查研究,開闊視野,磨練能力,培養(yǎng)興趣特長。使學生的素質向高層次發(fā)展。
素質教育教育勢在必行,基礎教育不可丟棄。沒有知識的才能是庸才,沒有知識的素質是枯木,庸才、枯木只有在扎實的語文知識的基礎上才能逢春,最終成為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