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蘭
摘 要 培養(yǎng)小學生的初步空間觀念是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之一。在小學階段,如何促使學生獲得空間觀念的積累,發(fā)展空間觀念,是小學數學教師在“空間與圖形”這個領域中要研究的問題。角是數學“空間與圖形”領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是學生進一步認識其他幾何圖形的基礎。
關鍵詞 自主構建;概念;認識角
中圖分類號:O1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9-0165-01
在學習角的相關知識之前,學生已經初步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在認識角之前,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聽過幾位老師上的《認識角》這一課,盡管課前老師們精心設計,課堂上學生的表現精彩不斷,但在練習環(huán)節(jié)還是出現一些不盡人意的“意外”。究其原因,主要是對概念理解不夠深刻。那么,如何在抓住本質,讓學生自主構建角的概念?下面分享自己的一些教學片斷:
片斷一:談角
課件出示“角”字,
師:認識這個字嗎?
生:認識,角。
師:你知道我們教室里面哪里有角?
生:墻角,黑板上有角,書本上有角,桌子上也有角……
師:同學們說到了很多角,這些角有的上生活中的角,有的是數學中的角,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數學中的角。
板書課題:認識角
【分析:角不是長度概念和面積概念,是一種較抽象的描述性概念。通過談話,我們發(fā)現學生在生活中不乏對角有模糊的認識?!白澜恰薄皦恰钡雀拍钇毡榇嬖?。但這些概念離數學中角的本質有相當遠的距離。】
片斷二:認識角
師:我們的三角尺上有幾個角?請同學們拿出三角尺,摸一摸其中一個角,說說有什么感覺?
生:我感覺角有一個尖尖的,刺刺的點,還有滑滑的邊。
師:一個角有幾條這樣的邊?
生:一個角有兩條邊。
師:這兩條邊是直直的還是彎彎的?
生:這兩條邊是直直的。
師:為了方便觀察和研究,我們把這些角請出來。(課件動態(tài)演示,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這些就是數學中的角。
師:看看這幾個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它們都有一個尖尖的點,還有兩條直直的邊。
師:這個尖尖的點是角的頂點。
(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邊)出示結語。
【分析:圖形課的概念是對客觀現實中空間形式方面本質屬性的抽象,一切圖形規(guī)則的研究、表達和應用都離不開圖形概念。從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到學生經常使用的三角尺中的角,學生逐漸脫離物體的原形,抽象出角的本質意義:“一個頂點,兩條直邊”對角的概念的理解水到渠成?!?/p>
片斷三:創(chuàng)造角
出示圓片,吸管,小棒等物品。
師:同學們,老師帶來的這些物品有角嗎?(生:沒有角)
師:我們能不能利用這些物品創(chuàng)造一個角來?大家想一想,動手試一試。
學生動手操作。
生1:我把圓片對折再對折就創(chuàng)造了一個角。
師:哪個是你創(chuàng)造的角,摸一摸角。(生摸直角)
師:另外兩個是角嗎?為什么不是?(生:它另一條邊是彎曲的,不是角)
生2:我把吸管折一下,就有一個角。
生3:我把吸管折了兩折,創(chuàng)造了三個角呢?
生4:我把兩根小棒拼在一起,就有一個角。
生5:我用4根小棒拼了一個正方形,正方形有4個角。
……
【分析:角是一種比較抽象的幾何圖形,學生頭腦中已形成了角的清晰表象;接著讓學生自由創(chuàng)造角,把頭腦中所想象的角變成可觸摸的實際的物體。在創(chuàng)造活動中深化對角概念的本質特征的理解與掌握?!?/p>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節(jié)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抓住角的概念本質,通過找角,摸角,畫角,創(chuàng)造角等一系列活動,完成從生活中的角到數學中的角模型的構建,為學生學習其他幾何圖形奠定基礎,為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奠定基礎。